•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探究我國所得不均度對私人慈善捐贈的影響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itable giv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

鍾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Warr(1983)提出中立性的說法,即所得重分配不會影響私人的捐贈數量。Bergstorm, Blume and Varian(1986)在其文中提出,當個人在所得移轉前後身分由捐贈者改變為受贈者時,捐贈的數量會隨著社會上所得不均度的上升而增加。至於Andreoni(1989)改變捐贈的動機,提出部分利他動機,結果中立性不存在。 本研究利用「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探討當所得不均度提高時是否會影響私人慈善捐贈。其中用來衡量所得不均度的指標分為各縣市的吉尼係數與所得差距倍數,由於各縣市生活水準與文化皆有所不同,考量地區別之間的差異,故在模型中加入各縣市的固定效果,控制各縣市的差異後,得到的迴歸估計係數皆為正且很顯著,從實證結果來看,本文不支持Warr(1983)提出的中立性假說且與Bergstorm, Blume and Varian(1986)提出當所得不均度提高時,捐贈的數量會增加的理論結果一致。 另外本文的主要迴歸式得到的所得彈性與價格彈性為0.59與-1.76,符合過去相關文獻的結果。另外相關影響捐贈的特徵變數,由實證的結果可以看出,不論年齡和婚姻狀況對慈善捐贈都有顯著的關係,而且兩者皆與捐贈呈正相關。然而在性別方面,不論是戶長性別還是家戶平均性別,實證結果皆不顯著。在教育程度方面,實證結果得到戶長的教育程度不影響捐贈行為,至於家戶的平均教育程度與慈善捐贈則呈現負向的關係。
2

低收入戶生活扶助對台灣各縣市所得分配的影響

劉宇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分析台灣各縣市的所得分配,同時檢驗1994年至2004年的社會福利支出決算審定數及低收入戶生活扶助金額如何影響所得不均度。本研究利用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來計算各地區特定年度的吉尼係數,並進一步估計區域的所得不均度迴歸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發現為,社會福利支出及低收入戶生活扶助皆確實改善台灣的所得不均度。然而,低收入戶生活扶助的達成效率卻更優於整體社會福利支出。故本研究建議低收入戶生活扶助的增加可能為降低台灣所得不均度的有效方法。最後,由實證分析亦可看出其他可供參考的改善所得分配政策制訂方向。例如:鼓勵並輔導傳統農業轉型,往精緻農業,甚至是工業及服務業轉型,以減少農業人口比例過高帶來的所得分配不均。再者,應提供人民更完善,更普及的教育,讓人口間的教育程度差異,不再持續擴大。並可對婦女提供完善的職前訓練及對其工作的補助或配套措施,使其能更快速且無後顧之憂的進入職場,縮小社會因其產生的所得惡化現象。而促進北、中、南、東區域間經濟發展的平衡,不使因地理區域造成的所得分配差距持續擴大,亦是政府在制定經濟政策時,需加以考量的。

Page generated in 0.019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