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1
  • Tagged with
  • 4
  • 4
  • 4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選前民意調查緊張程度與投票率之間的關係-臺灣選舉實證資料為例 / Closeness and turnout: evidence from election of Taiwan

曾依婷, Tseng, Y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臺灣選情緊張程度與投票率之間的實證關係。主要係依據 Downs (1957) 的理性投票者模型及參考 Matsusaka and Palda (1993) 衡量選情緊張程度的方式,不過將選情緊張程度改成使用選前民調資料。本研究結果發現選情緊張程度與投票率之間呈現不顯著關係。加入兩岸經濟差異程度變數之後,結果兩岸經濟差異程度與投票率之間呈現顯著負向關係,選情緊張程度與投票率之間也由不顯著關係變成顯著正向關係,與 Downsian 緊張程度假設結論相反。本文另一方面則探討個別選民的投票意願,結果發現選情緊張程度與選民投票意願之間呈現顯著負向關係,與 Downsian 緊張程度假設結論相同。加入兩岸經濟差異程度變數後,結果兩岸經濟差異程度與選民投票意願之間呈現顯著負向關係。
2

世代間政治力格差と財政運営 / セダイカン セイジリョク カクサ ト ザイセイ ウンエイ

新倉 純樹, Junki Niikura 20 September 2017 (has links)
本研究は、世代間政治力格差が財政運営に与える影響について検証している。各世代が各世代の選好を、投票行動を通して実現している可能性が考えられる。このことを「民主的統制仮説」として提示し、回帰分析によって検証している。具体的には、若年者投票率と高齢者投票率の比を「世代間投票率」と定義し、財政赤字や若年者向け支出、高齢者向け支出それぞれと回帰分析を行っている。分析の結果、「民主的統制仮説」を支持する結果が得られた。 / 博士(政策科学)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Policy and Management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3

參與式民主──台灣地區選民投票參與之理性行為研究

林一民, LI,YI-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治參與的問題, 一直是民主理論中各家爭議不休的焦點; 而參與式民主理論的主張 , 無論在理論上或現實中, 亦有其參與上「質」與「量」的兩難困境。因此, 從參與 者的角度來探析此一問題, 應是合理的方式之一。何錶投票參與是參與式民主運作中 最重要的一環, 所以選民投票參與行為乃成為學者研究政治參與時所不可或缺要項。 本文研究目的即於應用理性抉擇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 以探討臺灣地區選民 投票參與行為。一方面著重於選民理性投票模型的理論分析, 另一方面亦從事理論驗 證工作; 嘗試尋求具解釋力的變項, 以建構一較能解釋臺灣地區選民長期投票行為的 理性模型。 理性投票理論主要承襲Downs-Tullock(1957,1968)、Riker Ordeshook(1968) 和Fer- john-Fiorina(1974)等三個主要理論途徑而發展。其研究重點依分析層次可區分為: 探討個人投票或不投票之理性計算模型與探討投票率之理性行為模型。至今理論建構 已愈趨完整, 同時亦獲得充分經驗事實的支持, 對於選民投票行為具有很高的解釋力 。 應用此一分析傳統, 我們著重於探討投票率之理性行為模型。研究發現: 無論是在增 額區域立委或縣市長選舉方面, 均具有相當的解釋力; 同時隨著國內政治、社會、經 濟環境的發展變遷, 此一趨勢愈為明顯。其中尤以最近一次選舉(78 年),大體均能驗 證理性模型的假設。此一研究結果, 相信對國內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必有相當的助益 。
4

「都市化」、「派系得票率」及「選舉投票率」關係之研究-新竹縣(市)的個案分析 / Urbanization, Local Faction & Votes Rate: A Case Study to Hsin-chu County and City

張世澤, Chang, Shih-Ts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地方派系在台灣政治發展過程中,扮演著相當獨特的角色,因此,派系政治是一個相當值得從事台灣研究工作者進行觀察的對象。而在派系與選舉的相關實証研究中,經常被提出來的對應分析變數是「現代化」或「都市化」程度;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相關的研究卻經常把這兩個變數視為一體,致其研究的成果,未能與預期的發現一致。 因此,本研究是對新竹縣(市)地方派系的發展與變遷歷程中,都市化、派系得票率與選舉投票率間的因果關係及其影響感到興趣,並想進一步借著新竹縣(市)地方派系的個案研究,對相關研究假設與分析變數的應用,從事更為精確的探討。 而經過實証的分析後,本研究發現,在新竹縣(市)近年(1994~1998)七屆次各層級的選舉中,都市化程度與派系得票率間的關係,呈現負相關;都市化程度與選舉投票率間的關係,亦為負相關;而派系得票率選舉投票率間的關係,則為正相關。而以上三項的研究發現,完全符合原初的研究設計與假設。 此外,在質性分析面向上,本研究亦發現,決定新竹縣(市)地方派系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竹縣部份是宗親力量,而在新竹市部份則為族群問題。而地方派系與政黨間的互動,在新竹縣部份,國民黨與派系間的關係,為派系主導國民黨的運作模式,在民進黨部份,則為合作共生的關係;至於,在新竹市部份,則為派系與國民黨合作共生的模式。 基此,本研究相信,台灣地區其它縣市地方派系的生態與發展,將可援用本個案分析的架構,藉由實証觀察模型的套用,為台灣地方派系的研究,累積並修正更多可供應用的事實發現與研究假設,以進一步建構解釋地方派系影響力變遷的實証性理論。

Page generated in 0.02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