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都市住民家庭倫理與社區價值---以台北市萬華區為例馮耀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台北市萬華區例,探討都市住民家庭倫理與社區價值,台灣地區由於經濟發展,工商業發達,都市化改變了家庭結構和生活型態,婚姻家庭多元化,台北市民的價值觀念受都市化的衝擊,家庭倫理及社區價值在現代多元社會中,仍保有多少傳統價值觀。
本研究鑑於文獻之不足,在問卷編製過程中,除參酌相關文獻外,並深入訪談萬華區之里長、里幹事、居民、商店及小吃攤等人員,自行編製「都市住民家庭倫理與社區價值調查問卷」,問卷共計七大問項,可歸類為4部分,第1部分為受訪者個人特質: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生命週期、宗教信仰、世居情形、個人每月所得、家庭結構及省籍。第2部分為社區價值:包括對萬華之意向,對萬華住民歸屬感到萬華名勝,古蹟等景點的頻率。第3部分為家庭倫理價值:住民對婚姻觀、親子關係、夫妻角色的看法。第四部分為住民對萬華社區發展的取向:以瞭解住民對於歷史古蹟、特有的傳統商圈及特有的民俗風情觀光價值,探尋未來發展潛力,作為實務性政策規劃參考。本研究有效問卷計474份,統計處理方法為以次數分配來瞭解住民、家庭倫理價值、社區價值取向、地區產業發展的看法等之分布情形及所佔之百分比。在個人特質中性別和社區價值取向、家庭倫理價值等變項之差異情形,用T檢定加以分析。對於住民家庭倫理價值、社區價值取向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找出共同因素,並使用最大轉軸變異法(varimax rotation)來分析。以單因子變異分析住民家庭倫理價值、住民意向等變項有何差異。如有差異,再進一步進行Scheffe事後檢定,以瞭解何者達到差異水準。對於住民家庭倫理價值之婚姻價值觀、親子關係及夫妻性別角色等變項之相關,以皮爾森積差相關來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一、 住民意向會因個人特質的不同部分有顯著差異:對萬華的意向分為「社區歸屬感」、「生活環境」、「產業活動」及「生活意識」4個面向。職業、家庭生命週期、宗教信仰在對萬華的意向之「社區歸屬感」面向有顯著差異。
二、 住民婚姻價值觀會因個人特質的不同部分有顯著差異 :對婚姻觀的看法分為「婚姻必要性」、「婚姻平權」、「不婚」及「子女有益婚姻」4個面向。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生命週期、宗教信仰、世居情形及省籍在對婚姻觀的看法之「婚姻必要性」面向有顯著差異;教育程度、職業、家庭生命週期、世居情形、個人每月所得及省籍在對婚姻觀的看法之「婚姻平權」面向有顯著差異;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個人每月所得及省籍在對婚姻觀的看法之「不婚」面向上有顯著差異;年齡、職業、宗教信仰、世居情形及個人每月所得在對婚姻觀的看法之「子女有益婚姻」面向上有顯著差異。
三、 住民親子關係會因個人特質的不同部分有顯著差異:對親子關係的看法分為「親子溝通」、「管教方式」及「子女自主權」3個面向。職業、家庭結構及省籍在對親子關係的看法之「親子溝通」面向上有顯著差異,年齡、教育程度、家庭生命週期、宗教信仰及家庭結構在對親子關係的看法之「管教方式」面向上有顯著差異,職業在對親子關係的看法之「子女自主權」面向上有顯著差異。
四、 住民夫妻性別角色會因個人特質的不同部分有顯著差異:對夫妻角色的看法分為「權力關係」、「婦女就業」、「妻子的職責」、「性別角色」及「丈夫的職責」5個面向。教育程度在對夫妻角色的看法之「權力關係」、「婦女就業」、「妻子的職責」、「性別角色」及「丈夫的職責」5個面向均有顯著差異,職業、宗教信仰、世居情形在對夫妻角色的看法之「權力關係」面向上有顯著差異,職業在對夫妻角色的看法之「婦女就業」面向上有顯著差異,家庭生命週期、宗教信仰在對夫妻角色的看法之「妻子的職責」及「性別角色」面向上有顯著差異,職業、家庭生命週期及個人每月所得在對夫妻角色的看法之「丈夫的職責」面向上有顯著差異。
五、 住民婚姻價值觀、夫妻性別角色及親子關係相互間部分有顯著相關:(一)婚姻觀與親子關係部分有顯著相關,「婚姻必要性」與「管教方式」面向極顯著相關,「婚姻平權」與「親子溝通」面向極顯著相關,與「管教方式」面向顯著負相關,「不婚」與「親子溝通」面向相當顯著負相關,與「子女自主權」面向相當顯著相關,與「管教方式」面向極顯著相關,「子女有益婚姻」與「子女自主權」面向極顯著相關。(二)婚姻觀與夫妻角色部分有顯著相關,「婚姻必要性」與「性別角色」面向相當顯著相關,與「權力關係」「妻子的職責」及「丈夫的職責」面向極顯著相關,與「婦女就業」面向極顯著負相關,「婚姻平權」與「婦女就業」面向極顯著相關,與「妻子的職責」面向相當顯著負相關,「不婚」與「權力關係」面向極顯著相關,與「性別角色」面向極顯著負相關,與「丈夫的職責」面向顯著相關,「子女有益婚姻」與「權力關係」面向極顯著負相關,與「婦女就業」面向相當顯著相關,與「性別角色」面向相當顯著負相關。(三)親子關係與夫妻角色「權力關係」與「親子溝通」面向相當顯著負相關,與「管教方式」面向極顯著相關,「婦女就業」與「親子溝通」面向極顯著相關,與「子女自主權」面向相當顯著相關,「妻子的職責」與「管教方式」面向極顯著相關,「性別角色」與「親子溝通」及「管教方式」二面向極顯著相關,與「子女自主權」面向顯著負相關,「婦女就業」與「親子溝通」及「管教方式」二面向極顯著相關。
|
2 |
影響臺灣老年人居住安排因素之探討林純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利用2003 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臺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系列研究」探討影響臺灣老年人居住安排之因素。文中共分為二個居住安排之相關議題,以Binomial Logit Model 分析影響老年人是否與子女同住之因素,而以Multinomial Logit Model 分析影響無伴侶及有伴侶老人各種居住安排之因素。所採用之解釋變數包含:老年人之個人特質、居住情況、身心狀態、工作與經濟狀況及子女個人特質。
研究中發現:台灣老人之傳統觀念仍舊深厚,老年人期望與子女同住之比率較高,而這些老年人實際與子女同住之機率亦相對較高。另外,居住地亦對老年人之居住安排有顯著之影響,尤其是都市化程度愈高之地區,老年人與子女同住之機率亦較高,反映了都市化所帶來住屋短缺、生活成本高昂之問題。另外,子女人數多寡亦會影響老年人之居住安排,在現今出生率逐年下降之時代,未來同住比率之下降係可預見。而子女有伴侶者將會降低同住機率,其因可能為代際間相處之問題,亦有可能為保有隱私,故選擇獨立居住。
然而台灣老人之經濟狀況並不影響其居住安排,且現代化之影響在本研究中僅獲得些微地支持,顯示台灣雖受到西方思潮之衝擊,但傳統家庭觀念仍然具有相當之影響力,亦即家庭仍舊扮演著照護老年人之重要角色。
|
3 |
中美市長-議會制的比較研究黃正吉, HUANG, ZHENG-J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世界都市化之快速發展,愈來愈多的人口與企業聚集於都市中,如何設計一良
好的市政府制度,來管理並服務眾多的都市人口與企業,使其能充分享有生活上的便
利與福祉,遂成為每個國家施政上之重大課題。
吾國都市政府之建制,歷史尚淺,仍處於實驗探索的階段,對他國行之有效的優良制
度,亟宜敝開胸懷,虛心研討,擇優棄劣,取長補短。觀諸當今各國,都市化程度既
高而市政體制又最完備者,首推美國。在美國,半數以上的都市均採市長-議會制,
與我國三級市府制度大致雷同,故為文比較中、美二國市長-議會制度,以作為我國
市政之改進參考。
分文共分五章十七節,約八萬餘言,其內容扼要說明下:
導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
第一章:都市發展與市政的重要性。敘述現代都市的發展趨勢與問題,市政組織與功
能的重要性。
第二章:中美市政組織的演進。說明各種市政組織型態的概觀,市長-議會制的優點
及重要性。
第三章:中美市長-議會制下的行政機關。分析說明兩國市長的產生、任期與待遇;
市長的職權與地位;市行政組織系統;上級行府對市政行政機關的監督;最後並就中
美市長制度之各種有關事項進行比較。
第四章:中美市長-議會制下的立法機關。分析說明市議員的選舉、任期與待遇;市
議員及市議會的職權與地位;市議會的內部組織;府會關係;上級政府對市議會的監
督;最後並就中美市議會制度的各種有關事項進行比較。
第五章:結論。說明美國市長-議會制度值得我國借鏡之處及我國市府組織職能改進
的展望。
|
4 |
聚集經濟對經濟成長之影響-全球之實證分析 /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Cross-country evidence曹書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了不同國家在不同所得的情況下,該國國內人口聚集的差異程度對於該國經濟成長是否帶來了不同的影響。在橫斷面的分析部分採用了普通最小平方法,在長期追蹤資料的部分則是採用了系統性動差法去估計。本文利用了都市化人口比例來衡量人口集中在都市的程度以及等級規模係數來衡量都市間人口多寡的差異程度。而本文的實證結果支持了Williamson假說:人口聚集只有在一國的開發程度達到某一個門檻之前才會對經濟產生助益,而這一個門檻根據本文的估計為人均所得為7100美元的時候。而另外本文的結果也得到了愈貧窮的國家,都市間人口發展愈不均衡的話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
5 |
兩岸工業政策對城市化的影響之比較研究廖龍波, Liao, Long B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城市化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潛在動力。但自1953年有計劃地推進經濟建設以來,中國大陸的城市化水平嚴重落後於經濟發展水平。然而,在同一歷史時期,台灣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卻迅速提高,基本與工業化保持同步發展。那麼,在此期間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什麽因素導致大陸地區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又是什麽因素使得台灣地區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發展?
首先,本研究把政府納入Lewis模型(Lewis Model),再結合Todaro模型(Todaro Model),建構解釋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關係的理論框架,並以此理論框架來分析導致兩岸城市化水準差異的原因。
其次,比較兩岸工業政策,在此基礎上,我們發現,工業政策是導致兩岸城市化發展水準差異的主要原因。大陸地區優先發展資本密集型重工業的經建政策雖然快速提高了工業化程度,但是城市工業部門的就業機會卻未能隨工業的發展而大幅增加,這使得工業部門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進而阻滯了城市化的發展。台灣地區則透過優先發展勞力密集型輕工業的經建政策使其工業規模與工業就業機會一併成長,於是城市工業部門吸納了大量農業勞動力遷移到城市,進而呈現出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發展的局面。
最後,本研究認為,大陸地區在即將到來的大規模城市化過程中,可從如下方面借鑒台灣地區的城鎮化發展經驗:第一,政府應把提升城市的就業吸納能力作為制定與推行城鎮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二,應根據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剩餘勞動力情況,制定與執行差異化的產業政策與城市化政策。第三,政府應考慮經濟政策與城市化目標的相容性。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充分考慮所推行的產業政策對城市化目標的影響,避免再次出現產業政策延緩甚至阻滯城市化發展的情況。
|
6 |
臺灣地區製造業聚集經濟型態之研究 /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Taiwan丁力清, Ding, Lih-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聚集經濟可區分為內部規模經濟及外部經濟,而外部經濟又可區分為
地方化經濟與都市化經濟兩種。由於製造業廠商或產業具有聚集經濟效果
,因此產生了區位比較利益,影響廠商或產業之設置區位選擇,因為聚集
經濟效果若以都市化經濟為主,則表示都市規模愈大,對產業的生產愈具
效率,產業內各廠商依附都市發展的程度亦愈高,政府如欲以產業分散發
展政策達到區域均衡發展之目的,較不容易成功。反之,產業的聚集經濟
效果若以地方化經濟為主時,區域均衡發展透過產業分散發展政策之擬訂
較易達成 。本研究運用生產函數的理論與模型,利用工商普查資料,針
對臺灣地區中分類製造業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臺灣地區製造業的聚集
經濟型態乃是以地方化經濟為主。 因此,以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的觀點
而言,臺灣地區在擬訂公共投資政策與工業區發展(製造業產業區位)政
策時,應可考慮以製造業產業分散化政策為重要手段。
In general,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has been devided into
interior scale economy and exterior economy, whereas the latter
can further be catoglorized into two kinds, namely localization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economy.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r industries which creates
comparative location advantages, will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location for establishment of manufacturers' plants on the
grounds that if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effect is dominated
by urbanization economics, the larger the city scale; the more
effective the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the higher the adherence
the urban development. If the government's industry
decentraliz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intends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of reginal balance development, that will not succeed
easily. On the contrary, if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effect
is dominated by localization economy, it will be easier to
reach regional balance development through regulating industry
decentraliz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The present analysis
incorporates the theory and model of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makes use of data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e Censuses of Taiwan-
Fukien Distric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procee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classified at
the two digit SIC level) which results in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model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f Taiwan is
indeed dominated by localization economics. Therefo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balancing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Taiwan
Government shall consider the industry decentralization policy
as a vital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public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District policy.
|
7 |
影響台北市及四行政區住宅用地地價因素之研究洪寶川, HONG,BAO-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影響地價之因素眾多,其對地價之影響方式及效果亦非常複雜。本文以台北市城中、
大安、松山及內湖四個行政區住宅用地為研究範圍,將地價變動劃分為一般變動及特
殊變動兩種;影響地價之因素亦劃分為一般因素及特殊因素。一般因素屬成長性、漸
進性與累積性因素;特殊因素則屬偶然性、突發性與繼續性因素。並按各種因素影響
範圍之大小,將地價分別按台北市及四行政區兩個階層來探討。
本研究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台北市住宅用地地價變動分析、第三章
:影響地價一般因素分析、第四章:影響地價特殊因素分析、第五章:寺介變動有關
課題及對策、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果略以:
一、影響台北市及四行政區地價一般變動之因素,以全國人口總數及人口都市化之成
長速度最為重要。顯示地價長期上漲,殆係社會發展結果,非私人因素所造成;亦表
示全國性社會因素之變化,充分反映至台北市地價上面,其住宅用地供需範圍,當為
整個台灣地區。
二、影響台北市地價特殊變動之因素,為全國性社會經濟及政治因素。又可劃分為兩
類:一類為具有循環現象之經濟景氣因素,如經濟成長率之高低、新台幣對美元匯率
之高低、貨幣供給率之高低、儲蓄率之高低及物價之漲跌等項;另一項為重大事件因
素,如社會治安惡化及政治情勢之良幣等項。
三、行政區地價之特殊變動,原則上係受系統性因素(即影響台北市地價特殊因素)
影響,惟當非系統性因素(由行政區顯著影響地價因素所構成)之出現與分布不均衡
時,該行政區地價便會發生異常變動。影響行政區地價之顯著因素大部分為實質建設
因素,其項目及影響程度因行政區之不同而異。綜觀之,影響強度較大且影響範圍較
廣泛者依次為遊憩設施、國中國小、道路、新市區之開發及市場等項。其餘如環保設
施、交通設施及市地重劃等項亦有影響,惟強度或範圍均較小。容積率之影響效果仍
存疑,未獲定論。
|
8 |
不同都市化地區農會功能之研究吳進添, WU, JIN-T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農會是農業體系最基層的組織,不僅具有龐大的會員數目,足可以和地方自治組織鼎
足而立,更具有經濟、政治、教育、社會功能的團體,並承擔政府農業政策執行者的
角色。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成長,而農業因本質缺乏競爭力,而呈現衰弱現象;加以
勞動力外流與老化現象嚴重,如何增進各種不同都市化地區農會功能,提高農民所得
,是刻不容緩之事。
本文「不同教市化地區農會功能之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教市化地區農會應依環境不同
而著重不同的功能,以發揮農會組織的特性,本文共分五章約八萬餘言,茲將各章要
點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首先界定本文題目意義,探究動機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敘述台灣農會組織沿革,自然環境和業務法令及政府農業政策。
第三章說明農會組織、組織特質及紛擾不息的農會人員選用問題。
第四章從農會經營各種事業加以比較分析,說明不同都市化地區農會功能的異同。
第五章為結論就前文作一檢討,提出研究結論和建議期對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所得有所
助益。
|
9 |
華格納及布雷赫法則之檢定--台灣地區都市化對公共支出水準影響研究黃惠玲, HUANG,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二次大戰後迄今,觀察各國財政規模的發展,移有逐漸增加的傾向。關於政府支出
之演變情形,德國財政等者華格納與布雷赫二人,先後所提出的公共支出法則,正好
說明了都市化對公共支出的影響。本文擬運用此二法則,驗證台灣地區之公共支出是
否受都市化的影響。
本文擬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除陳述華格納及布雷赫二法則外,並扼要
說明苜關之文獻。第三章:實證探討--觀察台灣近三十年來人口分佈,是否受都市
化影響而漸趨不均,同時驗證此種現象是否與公共支出間存有某種程度的關係。第四
章:理論探討。第五章:實證結果分析。第六章:建議與結語。
|
10 |
我國都市發展與市法制之現代化黃炳煌, YE, BING-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自民國四十二年開始實施數個四年至六年期經濟建設計劃以來,社會結構已由農
業型態轉變為工商業型態。產生人口由鄉村遷徒至都市的「都市化」現象。據統計至
民國七十二年底,臺灣地區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集中佔臺灣地區總面積百分之亡的二十
七個都市上。目且已形成臺北、臺中、臺南和高雄四個都會地區。換言之,已由社會
都市化進入社會都會化時代。然因,市法制未能有效配合社會都市化之發展趨勢而作
適當調整,致使隨都市成長相伴而來的各種都市問題,諸如垃圾、交通...等愈形
惡化。市政體制有如「巨人穿童裝」,妨礙了都市正常的發展。本文將針對此項發展
趨勢和問題,提出說明和因應之道。
本文共計一冊,分六章,約十五萬餘言。
第壹章 緒論。述明研究動機、方法和目的。
第貳章 都市的涵義及其發展趨勢。界定都市的意義和發展模式。
第參章 臺灣地區都市的發展過程及未來趨勢。以三個階段來說自明、清時代迄今臺
灣地區都市的形成和發展趨勢。
第肆章 臺灣地區市法制的內容。簡述院轄市、省轄市和縣轄市的體制和其與各級政
府間之關係。
第伍章 市法制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就行政區域劃分、市自治法、市的體制、市的
升格改制、人事制度、財政制度和區公所等等分別加以檢討、指陳缺失和改進之道。
第陸章 結論。分別就前述各章作一綜合性的說明,並提出市法制擬需修改的主要內
容。
|
Page generated in 0.06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