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不完全契約與政府外包--從代理人理論分析台北市政府拖吊業務

張筵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在第一章指出本文問題意識與研究動機、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等說明。在第二章,本文回顧Arrow是最早提出資訊不對稱的概念,其後學者關注資訊對組織的影響。首先,回饋相關的代理人理論的文獻、代理人理論應用的種類、代理人理論與民營拖吊業者在我國的相關研究。在第三章,則是分析本文的重點為代理人理論的起源、代理人理論的代理關係分析以及代理人理論中的資訊不對稱與道德危機的問題、並進一步探討代理人理論在公私部門之間應用的辯證關係,以便可以將代理人運用於公部門之中。 探討完第三章之後,本文更指出契約分析才是代理人理論要探討的重點。因此,本文在第四章特別探討到代理人理論以契約為核心的問題一完全契約與不完全契約對代理人的影響。此外,以契約為關係的民營化與政府外包所造成的影響對於委託人與代理人的影響又為何?然而,契約一旦委託外包之後,與契約的績效衡量便產生了一種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之下,政府作為契約者之一又需要具有什麼樣的態度? 之後,在第五章,本文將分析台北市拖吊個案與代理人理論的關鍵核心一道德危機對委託人與代理人的影響運用在台北市拖吊個案來說明。在第六章結論,本文將針對代理人理論的關鍵核心一道德危機運用在台北市拖吊個案中的研究發現,並提出理論反思與後續研究建議。 檢視台北市政府的拖吊個案後,本研究發現:1、建立雙方的「信任」關係,並將對方視為「伙伴」:是否落入「圖利廠商」的困境?2、道德危機的起點:回歸遊戲規則一法規面;3、監督機制與道德危機的關鍵點:員警的態度;4、台北市民的支持與否;5、契約內容並未隨著時間變遷而定期檢討。此外,本文並認為代理人理論乃有其缺失,須補充之內容以及提出本文三項後續研究建議-組織的官僚體制(bureaucracy)、公共政策民營化理論中的契約外包(contracting out)、國會中行政與立法的互動關係。 關鍵詞:拖吊業者、代理人理論、契約理論、契約外包、道德危機、資訊不對稱

Page generat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