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胡錦濤時期共軍政治工作之研究 / The political work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during Hu Jintao era

胡富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自建軍之初,即將以黨領軍的原則,作為建軍之魂、立軍之本,以此詮釋有別於傳統的新型人民軍隊。共軍認為政治工作不但可為解放軍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證,更提供解放軍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換言之,作為實現政治目的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的政治工作,是整個戰爭進程和贏得戰爭勝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份;越是高技術戰爭,政治工作越是重要。 所以我們從分析共軍政治工作理論,可以瞭解共軍政治工作的作用與運作模式;從共軍各時期政治工作調整變革,評估其在軍隊組織內部的效用,進而掌握在胡錦濤後期的發展趨向。 綜合本文對共軍政治工作發展與變革的研析,可從歷史研究途徑中發現,毛澤東以其最大的意志力不斷堅持遂行共軍政工制度,使其軍隊政治思想成為共軍政治工作的行動指南;鄧小平對共軍政工制度最大貢獻,便是使政治工作朝向制度化、規範化發展,並繼承發揚毛澤東關於政治工作的思想理論。江澤民主導共軍政治工作則是延續創黨建軍以來,黨指揮槍的傳統,視政工制度為維護政權的萬靈丹,並試圖為政治工作注入生機與活力。自胡錦濤主政以來,即推動共軍政治工作法制化作為,顯然已確立胡錦濤治軍思想在黨內的指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其軍權,同時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提供完整的法源依據,使黨對軍隊的領導、監督更為深化。 然而共軍政治工作也面臨內外新形勢之衝擊,政治工作往往淪為「口號」的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已很難引起共軍內部官兵共鳴,甚至於對共軍現代化造成障礙。在其標榜不斷調整與自我完善發展過程中,是否真能完全回應環境與內部發展的需要及如何突破傳統歷史制約與制度缺陷,將是共軍政工現階段與未來必須不斷面臨的挑戰。承上述分析,有助於爾後探索中共政權發展、黨軍關係變化以及胡後時期共軍政治工作發展變革與趨向的研究。
2

中共對台「三戰」之研究(2003~2009)—以輿論戰為例

楊情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三戰」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1991年及2003年二次波灣戰爭中,美軍靈活運用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成功實例,促使中共在2003年12月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中,明確提出「三戰」為戰時政治工作之重點,開展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相關的研發與演訓工作。 中共對台「輿論戰」之用意,在於傳達北京當局處理兩岸問題之能力和決心不容動搖,目的在於營造中共保土衛國之決心不變,凸顯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事實。而「輿論戰」既可用於戰時,亦可用於平時,沒有固定的模式、場域與戰場,不受時空限制,更不限於軍事行動相配合。 中共「輿論戰」開展已提升到國家戰略體系中,在實際操作上,透過政治、經濟、軍事、資訊等作為,對我國展開舖天蓋地的攻擊。中共這種戰略思維,確實指導著國家戰略層級與軍事戰略層級的建立、用力與造勢。因此,我國應該仿傚其做法,動員全國整體力量,進行反制、造勢與佈局,才得以竟全功。

Page generated in 0.020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