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山胞教育政策與山胞教育問題之研究--以台灣北部泰雅族崙埤、上巴陵的部落為例許炳進, XU, BING-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參與觀察法、現況調查、田野訪談、參加座談等方式進行,旨在透過崙埤、上巴陵部落區域研究,以探討當前台灣山胞教育政策與山胞教育問題之現況及其形成因素和改進途徑。以為日後山地問題研究奠基,並願提出我國行政當局,為台灣山胞社會建設施政參考意見,致至高期盼與最終鵠的。
全文共分七章,多約十九萬餘言,正文圖四張,正文表四十三張,茲分述如后:
第一章「緒論」:綜述本文的研究取向。
第二章「山胞教育政策的基本理念」:凡分三節,主要陳述我國現行憲法中的山胞教育政策法令依據與增修期許,並就台灣地區實際山胞教育政策的運作,分析省政府民政廳山胞教育文化發展方案,教育廳山胞教育各項辦法與重要措施、教育部現階段台灣地區山胞教育基本目標與發展策略,此外,分析奧、紐、美、加、中共等民族教育政策概況及發現與我國在民族教育政策發展趨勢之異同。
第三章「山胞教育的探討」:凡分三節,旨在探究教育目的、教育價值功能與山胞教育之迫切性,教育問題如何發生與山胞教育文化發展之加強性,由漢族友人一般「研究資料」暨原住民同胞的「參選抱負、論述、散文、詩」等,審視並舉出台灣原住民山胞教育問題類型之通則性。
第四章「泰雅族與崙埤,上巴陵部落社會文化的特色」:凡分三節,主要在觀察泰雅族山胞生活狀況及其困境與未來展望,並評崙埤、上巴陵部落社會文化特色。
第五章「當前崙埤,上巴陵部落教育問題之現況分析」:凡分七節:旨在深入調查崙埤、上巴陵兩部落教育問題、類別、因素、改進之分析與說明,包含教育機育,教育素質、學校、家庭、社會等相關重要教育問題。
第六章「山胞教育政策與教育問題」之檢討改進:凡分三節,主要在指出歷年來山胞教育政策成敗得失與今後應檢討與改進之處。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旨在綜合上述評析,先引出七項主要發現,其次歸結上述發現及結論,即提出具體可行的九項建議,其為台灣山胞社會建設發展革新的策劃參考,與今後山胞同胞努力之方針。
|
2 |
我國會計師再教育問題之研究郭堯明, Guo, Yao-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共一冊,約五萬字,分八章。
第一章 「緒論」,分四節,分別為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對象及樣本選
定、資料之蒐集與分析,及本研究之限制。
第二章 「再教育的範疇」,分三節,大致上述明專業能力之維護、會計師應具有的
專業學術及英美兩國的再教育重點。
第三章 「會計師專業界的再教育」,分三節,分別為專業的特質、專業界的再教育
、英美兩國實施之現況。
第四章 「再教育與專業變動的對抗」。分三節,為專業界的未來與變動、學術爆發
與專業之關係、管理顧問服務與再教育之關係。
第五章 「再教育課程之概述」,分三節,包括其課程之擬定、施行及評價。
第六章 「強制性再教育制度」,分三節,述其必要性、愛阿華模式、及其指引之演
變。
第七章 我國會計師再教育問題之概述」,利用問卷分析之。
第八章 「結論及建議」,利用前七章之敘述作一總結,並就現況提出建議。
|
3 |
進城上學:中國大陸二元體制下農民工子女教育之研究 / Struggle for schooling: a research of education problems of migrant-worker's children under the dual system彭郁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漸流入城市,形成龐大的農民工群體。隨著農民工數量劇增,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成長,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開始受到關注。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是中國大陸人口流動的派生性問題。作為弱勢群體,他們的教育問題不單指涉農民工及其子女,更和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秩序有直接的關聯。鑒於其原因產生的複雜性,本文以農民工隨遷子女為研究對象,試圖以社會排斥為理論支點,分析農民工隨遷子女進城所面臨的教育問題及產生這些不平等的社會排斥因素。
本文首先闡述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教育起點、教育過程、教育結果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接著將西方的社會排斥理論應用到中國大陸弱勢群體的問題討論中,不將社會弱勢群體的產生歸於貧困單一因素,而是把農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問題和多方面的社會排斥作連結。本文認為,中國社會轉型大背景下產生的二元戶籍制度,是阻礙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的主要制度性障礙,除此之外,戶籍制度也在制度、經濟以及文化三方面發揮影響,使之排斥農民工隨遷子女。而綜合各層面的社會排斥則可發現,經濟資源分配不均是造成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困難、承受各層面社會排斥的重要原因;政治排斥則可理解為更深層次的社會排斥,由於遭受政治排斥,使得農民工及其子女陷於政府服務的真空之中,各方面的基本權利皆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本文最後指出,由於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涉及面廣,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有賴中國大陸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將各層面相關政策作一統籌,並從基本上實現農民工群體的政治權利,才能有助於社會政策更加合理、有效地分配有限資源,幫助農民工隨遷子女脫離被社會排斥的狀態,融入社會。
|
Page generated in 0.36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