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
  • 15
  • 7
  • 4
  • 1
  • Tagged with
  • 27
  • 27
  • 27
  • 27
  • 9
  • 9
  • 8
  • 8
  • 6
  • 6
  • 5
  • 5
  • 5
  • 5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抗戰前教育政策之研究(1928-1937)

陳進金, CHEN, JIN-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我國高級中等教育政策演變之研究

何春枝, HE, CHUN-Z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壹.研究目的 一、追溯光復後迄今我國高級中等教育「政策結果」演變的軌跡。 二、探討光復後迄今我國高級中等教育「政策影響」演變的成果。 三、探討未來我國高級中等教育政策的發展趨勢。 貳.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是以政策影響與政策結果為研究向度,前者包括目標、法令與措施三個 分析項目;後者則包括學制、學校數、班級數與學生數等四個分析項目。 研究方法係以文件分析、訪問調查、比較研究、統計分析與趨勢推估等方法為主, 針對政府所公佈的教育相關資料及數據進行探討。 參.研究結果 一、教育政策演變的背景應涵蓋政治、地理、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因素,以及教育 本身特殊的因素等。 二、高級中等教育「政策結果」演變的軌跡─ ?目標上,統攝於三民主義建國理想下,其關注重心先是民族主義,次為民生 主義,後又轉至民權主義上,未來的發展應朝向圓融完整的三民主義理想而 邁進。至於其目標範疇,則有由籠統、而分化、而又趨向於統整的演變過程 。 ?法令上,65年的職業學校法與68年的高級中學法是歷年來法令演變歷程中的 第一次重要轉捩點,現今的高級中學法修正與技術及職業校院法的訂制,則 是另一個重要的發展起點。歷年來高級中等教育相關法令之演變,有七項特 徵: ?憲法為教育法令之法源; ?法令規範日益周延: ?高中、高職各自適用的法令有增加的趨勢; ?切合時代需求以制訂相關法令; ?注重特殊人士及其子女的教育權益; ?鼓勵特殊才能學生升學; ?持續檢討與修正課程標準。 ?措施上,歷年來舉措之精神,首重除舊佈新、後重視守常達變、現今階段則 是重視除弊與興利。歷年來高級中等教育措施之發展特色有四: ?先重視共同性教育,再強調特殊性教育; ?教育措施的實施與社會時代的脈動相契合; ?課程檢討與教學實驗持續進行; ?重視輔導與評鑑。 三.高級中等教育「政策影響」演變的成果─ ?學制上,高級中等教育乃分化的、獨立的後中等教育,45年來學校制度由原 本的稍開放的制度,變成封閉,再演變成今日漸趨開放的制度;換言之,高 級中等教育之學校制度由籠統的實驗性,變成絕對的分化功能,再轉變成今 日重視統整綜合的發展趨勢。 ?學校數與班級數的變化上,有以下的發現: ?光復初期以發展公立者為主,後來則以獎勵私人興學為原則; ?光復初期以高中為發展重心,後則傾力於發展高職; ?自各縣市的發展來看,歷年來高級中等教育的分佈有愈來愈不均等的現象 產生。 而學生數的變化上,歷年來強調的重點有二:一是高中與高職學生人數的比例、二 是各類職業類科學生數的調整。前者由早期的七比三之比,演變成今日約三比七的 比例,未來有逐漸增加高中生比例的發展趨勢;後者則是不斷地隨經濟結構之變異 而調整者,未來,服務業科將是一個新興的發展重點。
3

山胞教育政策與山胞教育問題之研究--以台灣北部泰雅族崙埤、上巴陵的部落為例

許炳進, XU, BING-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參與觀察法、現況調查、田野訪談、參加座談等方式進行,旨在透過崙埤、上巴陵部落區域研究,以探討當前台灣山胞教育政策與山胞教育問題之現況及其形成因素和改進途徑。以為日後山地問題研究奠基,並願提出我國行政當局,為台灣山胞社會建設施政參考意見,致至高期盼與最終鵠的。 全文共分七章,多約十九萬餘言,正文圖四張,正文表四十三張,茲分述如后: 第一章「緒論」:綜述本文的研究取向。 第二章「山胞教育政策的基本理念」:凡分三節,主要陳述我國現行憲法中的山胞教育政策法令依據與增修期許,並就台灣地區實際山胞教育政策的運作,分析省政府民政廳山胞教育文化發展方案,教育廳山胞教育各項辦法與重要措施、教育部現階段台灣地區山胞教育基本目標與發展策略,此外,分析奧、紐、美、加、中共等民族教育政策概況及發現與我國在民族教育政策發展趨勢之異同。 第三章「山胞教育的探討」:凡分三節,旨在探究教育目的、教育價值功能與山胞教育之迫切性,教育問題如何發生與山胞教育文化發展之加強性,由漢族友人一般「研究資料」暨原住民同胞的「參選抱負、論述、散文、詩」等,審視並舉出台灣原住民山胞教育問題類型之通則性。 第四章「泰雅族與崙埤,上巴陵部落社會文化的特色」:凡分三節,主要在觀察泰雅族山胞生活狀況及其困境與未來展望,並評崙埤、上巴陵部落社會文化特色。 第五章「當前崙埤,上巴陵部落教育問題之現況分析」:凡分七節:旨在深入調查崙埤、上巴陵兩部落教育問題、類別、因素、改進之分析與說明,包含教育機育,教育素質、學校、家庭、社會等相關重要教育問題。 第六章「山胞教育政策與教育問題」之檢討改進:凡分三節,主要在指出歷年來山胞教育政策成敗得失與今後應檢討與改進之處。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旨在綜合上述評析,先引出七項主要發現,其次歸結上述發現及結論,即提出具體可行的九項建議,其為台灣山胞社會建設發展革新的策劃參考,與今後山胞同胞努力之方針。
4

日本在華的日文教育政策(1931—1945)

李振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日本實際執行在關東州、滿鐵附屬地、滿洲國的日文教育政策,從一開始就充滿同化主義和實用主義的特性。九一八事變之後,藉由滿洲國廣大的地域,具有這樣特性的日文教育更進一步地被推行。抗戰爆發後除了在日本軍事力的有效範圍內日文教育較能實行之外,其他地區的日文教育不是推行不徹底,就是沒有實施。在這裡也反映了一個現象,就是在華北和華中地區,英語的勢力或是學習英語的必要性,仍是日文無法匹敵的。
5

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之研究

曾文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之精神,先蒐集文獻作為知識基礎,再探求台灣大陸教育政策影響因素,並以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重大議題,以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實證方法,瞭解民眾對於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之滿意度,將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相關政策單位作為決策參考。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 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之組織運作:(一)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仍受到「政治考量因素」之限制;(二)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仍受到「政策逾越法令」之限制;(三)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仍受到「民間被動參與」之限制。 二、 影響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因素之分析:(一)影響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主要因素中,政策受到「意識型態」因素影響較高,決策受到「過程與品質」因素影響最低;(二)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之「法令修訂與執行」影響因素中,民眾認為法令所限制的條款比開放的條款多;(三)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受到「意識型態」因素影響很大,民眾認為在意識型態影響項目中,政府思考政策開放腳步,國家安全之考量勝過民眾實際利益;(四)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在「決策過程與品質」影響因素中,政府在規劃或執行大陸教育政策時,無論在效率、計畫目標、項目清晰度等方面仍未獲得民眾普遍之滿意;(五)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在「民眾需求與支持」影響因素中,台灣政府在相關計畫中能按各級學制作有系統之規劃,也能依據民意調查結果詳加規劃,但對於民眾實際需求重視度尚不足;(六)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在「政策理論之應用」方面,民眾認為政府訂定大陸教育政策,應是一種上下互動的民主溝通機制,而且認為政府應根據政策評量結果彈性修正政策內容。 三、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滿意度調查:(一)民眾在本研究四項大陸教育政策中,對於政府辦理兩岸學術教育交流政策滿意度較高,但對於不承認大陸學歷檢覈及採認政策滿意度最低;(二)民眾對於大陸專業人士來台停留時間的限制大都滿意;對於兩岸大學之間合作應開放兩岸互換教授並相互承認學分亦大都滿意;相較之下,對於為顧及國家安全而限制交流科目之政策,滿意度最低;(三)民眾對於在大陸多設台商學校,並補助學費,以照顧台商義務教育階段子女在大陸教育需求所做政策大都滿意;對於在大陸就讀大學之台生,其權益應視同國外一般留學生亦大都滿意;對於台灣學生在大陸求學返國後會降低愛國情操滿意度最低;(四)民眾對於應鼓勵大陸優秀學生來台灣就讀,並給予獎學金大都滿意;不太贊同大陸高科技人士子女來台就讀,應給予加分優待;對於限制大陸學生來台灣就讀將會造成台灣社會問題之政策滿意度最低;(五)民眾對於大陸學歷採認政策滿意度普遍偏低,尤其對台灣不承認大陸高等教育學歷是正確的教育政策問題滿意度最低;對於台灣採認大陸學歷應由大陸官方主動提供學校名單滿意度最高。 本研究建議如下: 一、 對政府行政機關的建議:(一)政府應與民間團體達成上下互動溝通機制,避免過度政治考量,訂定符合民主精神之大陸教育政策;(二)政府應組成跨部會及跨黨派專案會議,深入了解台灣人民在大陸所遭遇教育問題,有效解決民眾困難並滿足其實際教育需求;(三)政府應針對各種大陸教育政策主動舉辦施政成效調查,並依據民意調查資料及結果,訂定符合民意基礎之大陸教育政策。 二、對大陸教育政策的建議:(一)兩岸學術機構締結盟約之內容應提供本身強項學科,並與對方保持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藉由專業交流相互借鏡學習,互蒙其益,達成共同提昇學術水準之雙贏局面;(二)建立學生赴大陸留學審查及獎勵機制,提供獎學金鼓勵就讀限定之學校及科系,凡經甄選赴大陸就學並順利取得學位之台灣學生,不但大陸學歷可專案採認並擇優輔導就業;(三)訂定「大陸學生來台留學甄選辦法」,並提供「台灣獎學金」及其他具體誘因,以吸引及篩選優秀大陸學生來台灣就讀大學以上學校;(四)仿照香港之「學術評審局」由政府輔導及授權成立「大陸學歷認證專業機構」,此機構必須具備學術權威之公證力,專門負責大陸或其他國家之學歷檢覈及採認工作,提供有關求職、註冊或升學之學歷評估專業意見。
6

臺北縣市完全中學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

戈伯元, Stanley K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完全中學即指中等教育前、後期(即現行國、高中階段)學生合校之中學。完全中學教育政策自民國八十一年,臺北市設立第一所試辦起,經民國八十四年教育部擬出「完全中學試辦計劃」成為全國試辦的教育政策,至民國八十九年正式法制化,今已成為我國中等教育主要的教育改革政策之一。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北縣市完全中學教育政策執行之現況、成效、問題及政策相關人員之意見,以作為改進臺北縣市,甚至全國之完全中學政策執行與學校運作之參考。研究者首先探討與完全中學政策相關之文獻,以供作為調查研究設計之用。其次編製「臺北縣市完全中學教育政策執行之調查問卷」以及「完全中學教育政策執行研究之訪談調查表」作為調查工具,進行訪談時並有錄音機作為輔佐訪談紀錄工具。第三以分層隨機取樣抽取臺北縣市共二十一所完全中學的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以及家長等共1050位樣本,其中有效問卷648份,並依此進行次數分配、卡方考驗和寇克蘭Q考驗,來加以討論和分析。另外以隨機取樣抽取教育部、臺北縣市與完全中學政策相關之教育行政人員,以及臺北縣市完全中學之校長、教師及家長共九位進行訪談調查,並進一步分析討論訪談內容。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完全中學已正式法制化,具一定規模,各方表現則互有消長。 二、影響臺北縣市執行完全中學政策的相關因素分析──「配套措施」、「價值觀」、「經費」、「人力」、及「宣傳」為五大因素。 三、臺北縣市執行完全中學政策所生成效──高中社區化、高中容量的增加、資源效能的提昇,以及國中部學生素質與入學率的提昇,為主要的成效。 四、臺北縣市執行完全中學政策所生問題──「行政負擔過重」、「大環境觀念不利」、「學校定位不明」、以及「一校兩制」等為主要問題。 五、臺北縣市執行完全中學政策相關問題的解決之道──「調整擴增行政員額編制」、「改變教育財政思維」及「釐清學校與政策定位」為主要方法。 六、臺北縣市執行完全中學政策未來發展模式分析──完全中學政策具有繼續推行的價值,但於政策內容上需做相當的調整。 研究者根據文獻與研究結果發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對於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增加員額編制,調整人事制度 (二)改變教育財政思維,資源有效開源節流 (三)釐清政策方向與學校定位 (四)改良課程設計,增加彈性與多元性 (五)充分授權地方政府與學校 (六)提升政策執行人員素養 (七)加強政策宣導,導正認知與觀念 二、對於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增加直升名額 (二)均衡國高中部間資源與地位 (三)增加全校師生間互動 (四)妥善處理教師調動 (五)參考其他完全中學經驗 三、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上,可採個案研究法等多種方法並行。 (二)研究內容上,可做學校間或國際間的比較;亦可針對人力財力做有效資源分配的研究;或以完全中學政策,進一步對教育政策執行的理論架構做探討。 (三)研究對象上,除依完全中學政策所成立之公立完全中學外,另可以私立或師大附中等「完全中學」為研究對象。而待此政策趨於穩定成熟後,亦可針對學生做學習成效等方面的研究。
7

台灣5歲幼兒教育政策議題之研究: 政策工具觀 / A study of 5-year-old childhood education policy issues in taiwan: the view of policy tool

吳念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因應台灣少子化所帶來的社會衝擊,學者提出減緩少子化應從強化幼兒教育開始,馬英九總統遂於2008年大選期間的教育政見提出了具體主張:「5歲免費入學,促進幼托合一」。此項看似利多或回應民意的措施,卻引起社會各界的反彈與質疑,並針對少子化下的幼兒教育政策提出了不同政策替選方案。 而政策工具的研究大致上可分為二個大類,其中之一為對於政策工具本身的關注,也就是說政策工具本身的特徵,包含類型、優缺點、適用情境等等;另外一部分則是關注於政策工具如何與為何被選擇出來,亦即外在於政策工具本身之環境因素,如何影響政策工具選擇的過程。由此,本研究目的在於從相關文獻與相關政策行動者的深度訪談中,瞭解台灣5歲幼兒教育政策所使用之政策工具,各個主要的政策工具在強制性、直接性、自動性、透明度、可接受性等五個重要政策工具分析面向所呈現之特徵;接著,具體的分析、探討98學年度5歲幼兒教育政策之內涵、政策發展的背景脈絡與政策行動者對此政策的觀感與建議;再者,由於政策工具最終的選擇往往不只是理性分析的結果,反而受到許多非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政府很難提供「最佳的」政策工具來解決問題,因此本研究從與關鍵政策行動者進行之前測訪談與初步資料蒐集過程當中,歸納出本研究個案主要影響政策工具選擇之可能因素,包含理念、行動者與環境脈絡;最後,對台灣相關政策的制定過程提出改革建議。然而,在本研究付梓之際,教育部公佈99學年度「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筆者在時間緊迫之際,亦將此計畫之實施內容概要的介紹說明。 研究結果發現主要歸納為三個部分:第一,政策工具理論可以提供每一個所使用之工具一個概略之框架,然而實際分析的過程中發現,真實世界中的政策並非如同工具分類那樣單純,因此若欲針對實務上的政策,提供具體建議,必須超越抽象的工具理論,就實際情形深入研究,俾得到解答。 第二,針對目前5歲幼兒教育政策,相關行動者提供了幾項主要建議,包含以改善幼教品質為優先;釐清此政策之定位,為一福利政策或教育體制的一環;欲減緩少子化應重新規劃國家之育兒環境而非單一政策可以達到之目標;政策制定過程缺乏整體一致規劃,人事異動頻繁使得理念無法貫徹,不利於台灣社會之永續發展。 最後,在影響政策工具選擇的因素最重要的即為「理念」,針對此5歲幼兒教育政策相關行動者之理念主要有兩大分歧,其中之一為以學者為首支持幼兒教育公共化、非營利化,另一則為以私立幼教業者為首主張維持現狀、並由政府加以補貼;而行動者的手段與策略亦為一項重要影響政策制定過程之因素,學者由於其專家的身分使其意見具有代表性,私立幼教業者因其所面臨之生存危機,傾向採用激烈方式表達其訴求,如動員遊行、政治教換等,而各重要決策者的偏好,如總統、行政院、教育部、財政部、主計處等,亦對政策之決定有相當影響力。台灣特殊的環境脈絡,包含以私立為主要幼兒教育供給者之歷史背景、日趨嚴重的少子化情形、激烈選戰所衍生選舉支票文化與目前台灣的財政困境,這些因素皆影響著5歲幼兒教育政策的制定過程。
8

清末中国における民衆教育のための新文字の展開―言語教育政策の観点からみたリテラシー教育の起源―

赤桐, 敦 23 March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3276号 / 人博第991号 / 新制||人||234(附属図書館) / 2020||人博||991(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西山 教行, 教授 江田 憲治, 准教授 松江 崇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9

從中山先生思想論三民主義的教育政策

朱春生, Zhu, Chun-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十萬個字,全文共分五章二十三節。 第一章 緒論,在說明教育政策的具體概念,共將教育政策與教育宗旨,加以詳細的 區分,及對擬訂教育政策的根據和注意要點加以敘述,以做為本論文立論的參考。 第二章 三民主義的教育政策,從三民主義教育的意義,進而三民主義教育政策的演 變過程中,尋出三民主義教育政策的特性,因而使我們更能認清三民主義教育的崇高 性與實用價值。 第三章 中山先生思想在三民主義教育政策上的實踐,乃為本論文重點所在,擇要的 把現行三民主義的教育政策,從 中山先生的思想觀點為依據,略述其意義及各種重 要措施,俾對三民主義教育政策的正確性,做一更深的了解。 第四章 實施三民主義教育政策的檢討與發展,並敘述教育長期發展的政策,俾能「 知恥知病」去求新求行。 第五章 結論──三民主義教育政策的現代化,並提出我國欲求教育的現代,化在教 育政策上所應採取的幾個具體策略。
10

教育政策執行力初探─以一所國民中學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為例

邱雨星, Chiu,Yu-Hs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為了解教育政策之執行力此一主題,選取一所國民中學為研究場地,透過訪談了解研究對象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的表現,輔以文件、網頁訊息等資料,一方面企圖觀察其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是否已經啟動,以描繪出個案學校的課程發展輪廓:另一方面則在分析影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成效之原因,目的在於為教育政策執行成效提供理論上的解釋。 經由分析訪談資料並驗證研究架構之後,本研究發現個案學校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表現在由上而下的行政規劃上,但尚缺乏由下而上的集思廣益機制,以致於個案學校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成效不彰。最後並對個案學校與後續研究提出若干建議。 /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bility of educational policy", the researcher chose a junior high school as the studying case. On one hand,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with several teachers active in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SBCD"), telling how it work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erformance of SBCD of the school, aiming at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bility of educational policy" . Having followed the research procedure, this article conclud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BCD of the school was far from satisfying,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 "bottom-up group-think mechanism". Finally, this artical ended with som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with the studying-case school and the follow-up resarch.

Page generated in 0.3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