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日本在華的日文教育政策(1931—1945)

李振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日本實際執行在關東州、滿鐵附屬地、滿洲國的日文教育政策,從一開始就充滿同化主義和實用主義的特性。九一八事變之後,藉由滿洲國廣大的地域,具有這樣特性的日文教育更進一步地被推行。抗戰爆發後除了在日本軍事力的有效範圍內日文教育較能實行之外,其他地區的日文教育不是推行不徹底,就是沒有實施。在這裡也反映了一個現象,就是在華北和華中地區,英語的勢力或是學習英語的必要性,仍是日文無法匹敵的。
2

中共與商業--以華北抗日根據地為例(1937-1945)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Business in North China from 1937 to 1945

陳秀珍, Chen, Hsiu-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抗戰時期中共在華北的抗日根據地為例,說明此段時期中共統治區內公私營商業消長的情況,著重中共如何在華北抗日根據地中發展商業活動,及中共政權與私營及公營商業的關係. 從"中共與商業"在戰時不同階段所呈現出來的不同面貌為出發點,定位抗戰時期"中共與商業"在歷史長流中的角色與意義.
3

1930 年代國民政府的造林事業:以華北平原為個案研究 /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the afforestation in North China in the 1930s

侯嘉星, Ho, Chia-hs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十年建設期間(1928-1937)國民政府曾大力推動造林事業,當時森林被認為具有防災、經營致富的作用,是建國要務之一。分析造林運動的原因,一方面由於經濟因素,各項建設展開,中國木材供應不足;一方面是環境因素,希望藉由造林減少水旱災,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經濟與環境考量相互影響之下促成。華北地區由於長期的農業開墾,在森林資源上甚為缺乏,故造林事業在華北有重要意義。事實上,華北許多人工林地為私人所有,反映造林事業一般民眾扮演重要角色。造林可視為利用土地進行種植生產的產業,一般民眾參與承領荒地造林可以增加副業,獲得日常用材、出售木材等實質利益,將原本無生產力的荒地賦予經濟價值,有現實經濟意義。環境方面,此時國民政府宣傳造林防水防旱的功能,並希望通過造林達到防沙固堤的效果,民眾通過植樹造林,亦可積極參與改善環境。通過環境改善,又保障農業活動、生命財產安全等經濟利益,造林、經濟、環境三者乃相依互存的關係。造林事業由於中日戰爭爆發後曾一度中斷,然日本華北佔領區當局於戰時亦相當重視各項調查試驗、推廣造林,顯示造林工作之重要與其延續性。因此,經濟與環境,可說是瞭解政府推動、民間參與造林事業的重要線索。

Page generated in 0.02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