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漫遊與女性的探索──李永平小說主題研究

黃美儀, Wong Mei Ye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馬來西亞僑生自六O年代以來開始赴台留學,至今已有四十餘年,期間也出現多位活躍文壇的作家,成績斐然。從早期的潘雨桐、林綠、陳慧樺、王潤華和李有成,到中青兩代的商晚筠、李永平、張貴興、鍾怡雯和黃錦樹等。他們之中有的目前定居台灣從事創作,屢獲各大文學獎,成績令人矚目。這些具有馬華背景的作家都已逐漸形塑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書寫筆法,值得論者研究。無可否認,馬華旅台作家成為台灣文壇值得注意的現象,可惜至目前為止馬華作家和作品未能在台灣文壇引起評論熱潮,一直以來只有零星評論散見於報刊雜誌。就如王德威所言,即使「擺在當前台灣文學本土至上的脈絡裡,(馬華作家)的地緣論述必然見外於主流聲音。」(王德威2001a: 13) 現今後殖民理論蔚為風潮,馬來西亞曾經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數百年來由殖民母國統治,至一九五七年獨立後方脫離殖民統治。屬於馬來西亞文學的馬華文學 應可算是後殖民文學,但馬華文學的情況事實上更為複雜。一般後殖民主義用以考察東西方之間的殖民文化關係,使邊緣文化得以重新認識自己,檢討甚至重建自己的文化前景。對馬華文學而言,其邊緣性是多重的,面對國境內的馬來文學,以及強大的中國文學,馬華文學都有其邊緣位置,使之成為極佳的後殖民理論研究對象。 首先,馬來西亞華人在國家歷史、政治和文化上位處邊緣,祖先早年遠渡重洋,從中國到達馬來西亞。其次,旅台馬華作家又選擇離開馬遠赴他地播散文學的種子,漂泊離散,似乎仍在汲汲營營尋找地理和心理定位。馬華作家的邊緣和離散經驗表現在文學作品上,就形成了豐富的文學意涵。這麼多馬華作家和評論者都選擇了台灣作為他們文學創作和發表的園地,其中有些甚麼文化歷史或政治上的因素;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批新興的馬華作家;他們在中文文壇上又具有甚麼意義?這些其實都是亟待開發和研究的新領域。 李永平可說是研究上述議題的極佳例子。李永平一九四七年出生於東馬古晉市。生於馬來西亞獨立的前十年,他見證了殖民時代與獨立時期馬來西亞緊張的政治局勢。生在多元種族的婆羅州,李永平對種族間的衝突和敏感氣氛也有深層體會。李永平的祖先從大陸遷居馬來西亞,而李永平從馬移居台灣,從他身上可看見離散和漂流的特性 。 目前在台灣研究李永平的論者仍不算多,而且研究以短篇論文居多,至目前為止尚無碩博士論文以李永平為研究對象。短篇論文礙於篇幅,問題探討往往只停留於局部討論而無法有系統研究作家所有作品,或更仔細深刻地研讀不同年代作品所可能蘊藏的不同的意義。 閱讀過李永平小說的讀者都會發現,他的小說總是反覆吟誦著幾個主題,特別是女性和漫遊兩個主題。這也是筆者寫作本論文的旨趣所在。從女性主題開展將觸碰到性迫害、色情行業、母親形象、觀音形象等幾個層面。而漫遊主題則會涉及空間和時間等問題。而李永平作品中又是否存在後殖民性?放棄馬來西亞國籍定居台灣的他終日強調漫遊 ,又呈現了怎樣離散美學特性?這些豐富的小說意涵都等待讀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本論文對漫遊和女性兩大主題尤感興趣,因此此兩大主題將成為本論文的研究重點。 本論文擬定研究方向,打算探討以下問題,企圖作較深入而有系統的討論: (一)漫遊空間的塑造與漫遊者的意義 閱讀過李永平的小說的讀者,應該會對《海東青》以降的小說中的漫遊主題印象深刻。李永平到底為何漫遊?如何漫遊?他如何營造自己的漫遊文體?他的兩部重要小說《海東青》和《朱鴒漫遊仙境》中的台北究竟有些甚麼特質?這些都是本論文欲探討的問題。此外,本論文也將討論李永平塑造的漫遊者具有甚麼特別的涵義。筆者擬探討波德萊爾和班雅明筆下漫遊者的特別涵義,再討論李永平的 人,企圖勾勒出三位作者處理漫遊者特質的異同。 (二)時間和空間的處理 漫遊將無可避免涉及時間與空間的問題。本論文擬探討李永平如何打造他小說中場景的時空,以契合他的漫遊主題。台灣的朱天心也是另一位以書寫漫遊著稱的小說家。本論文也將探討二人在書寫漫遊主題上的異同處。李永平和朱天心筆下的人物都喜歡在台北這個發達都會中漫遊,究竟其中有無蘊含一些特別的涵義?這些都是本論文要處理的問題。 (三)女性及其相關議題 李永平小說中不斷出現一些情節和意象,如色情行業、性迫害、母親形象、觀音形象等,這都成為李永平小說中重要的象徵與意涵。這些情節和象徵都從女性主題延伸而來,並且形成豐富的意象和內涵,值得論者逐一分析論述。

Page generated in 0.01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