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信評機構的發展與治理

魏浩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動機始於2007 年次級房貸危機的爆發,其為繼1929 年經濟大 蕭條(Great Depression)後最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由於造成2007 年金融風暴的因素錯綜複雜,探究其背後原因可了解到信評機構在促成金融風暴這完美風暴扮演相當重要的一環。信評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的「守門員」,貴在提供全球投資者企業資訊以作為金融風險管理,但信用評價機構內外部存在許多問題:在內部方面,信評機構與接受評價企業之間的利益衝突、其評等模型對於新型金融衍生商品建立的歷史模型不足;外部也面臨了許多挑戰,例如三大信評公司自1975 年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可為「國家認可統計評等機構」後,寡佔信評市場並且缺乏政府管制。但是自1990 年代以降,金融危機屢次發生,規模深度與廣度越來越強,使得國際上注意到信評機構存在的缺陷有危及金融體系之虞。職是之故,國家與國際行為者如國際證券管理組織、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與歐洲聯盟開始透過管制來規範,以重新調整信評機構在金融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其成為穩定金融體系的一環。 本論文研究問題將探討造成信評機構影響力增加的國際金融環境背景為何、 信評機構在金融自由化之下有什麼樣的發展與演變、以及在次級房貸風暴前後 信評機構又面臨到哪些修正與治理。由於1970 年代以來布列頓森林體制瓦解,主要國家採取新自由主義,並在經濟、金融方面廣泛解除管制,致使資本在全球範圍進行大規模流動,形成Susan Strange 所稱之「賭場資本主義」。投機性金融活動盛行,加上1990 年代已開發國家鼓吹的「華盛頓共識」之下,使得全球金融市場更進一步的整合,信評機構的角色也在此上升。但在金融危機屢次爆發後,市場開始出現失靈,國家也重新審思自由放任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並在每場金融危機發生後逐漸介入並加強管制混亂且非理性的金融市場。在現今全球化的市場加上科技與金融創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環境下,國家無法以單方面控制跨國界流動的資金,全球金融已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對於信評機構的管制角色必須要透過國家間進一步的合作才能共同治理,已收金融市場穩定之效。

Page generated in 0.02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