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利益衝突與信用評等: 信評維護的實證研究 /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credit ratings: evidence from rating maintenance

翁胤哲, Weng, Yin C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We study the effect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on credit ratings and analyze the rating maintenance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for various clienteles. By examining the rating-transition path, we found that rating agencies favor their valued clients by stepwise downgrades and full and timely upgrades. Favored clients could, therefore, save capital cost and possibly gain a larger investor base for their new issues. However, such rating behavior would undermine the rating quality and reputation of rating agencies in the long term. Our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meager literature on rating-agency conflicts from the rating-maintenance perspective. Our findings also lend support to the growing literature that rating agencies do not provide quality services to investors when the regulation is indulgent or the competition within the rating industry is severe.
2

信評機構的發展與治理

魏浩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動機始於2007 年次級房貸危機的爆發,其為繼1929 年經濟大 蕭條(Great Depression)後最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由於造成2007 年金融風暴的因素錯綜複雜,探究其背後原因可了解到信評機構在促成金融風暴這完美風暴扮演相當重要的一環。信評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的「守門員」,貴在提供全球投資者企業資訊以作為金融風險管理,但信用評價機構內外部存在許多問題:在內部方面,信評機構與接受評價企業之間的利益衝突、其評等模型對於新型金融衍生商品建立的歷史模型不足;外部也面臨了許多挑戰,例如三大信評公司自1975 年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可為「國家認可統計評等機構」後,寡佔信評市場並且缺乏政府管制。但是自1990 年代以降,金融危機屢次發生,規模深度與廣度越來越強,使得國際上注意到信評機構存在的缺陷有危及金融體系之虞。職是之故,國家與國際行為者如國際證券管理組織、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與歐洲聯盟開始透過管制來規範,以重新調整信評機構在金融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其成為穩定金融體系的一環。 本論文研究問題將探討造成信評機構影響力增加的國際金融環境背景為何、 信評機構在金融自由化之下有什麼樣的發展與演變、以及在次級房貸風暴前後 信評機構又面臨到哪些修正與治理。由於1970 年代以來布列頓森林體制瓦解,主要國家採取新自由主義,並在經濟、金融方面廣泛解除管制,致使資本在全球範圍進行大規模流動,形成Susan Strange 所稱之「賭場資本主義」。投機性金融活動盛行,加上1990 年代已開發國家鼓吹的「華盛頓共識」之下,使得全球金融市場更進一步的整合,信評機構的角色也在此上升。但在金融危機屢次爆發後,市場開始出現失靈,國家也重新審思自由放任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並在每場金融危機發生後逐漸介入並加強管制混亂且非理性的金融市場。在現今全球化的市場加上科技與金融創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環境下,國家無法以單方面控制跨國界流動的資金,全球金融已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對於信評機構的管制角色必須要透過國家間進一步的合作才能共同治理,已收金融市場穩定之效。
3

從美國次級房貸談台灣金融業可能遭受之影響及省思 / How Could We Succeed In The Aftermath of U.S.Subprime Crises

徐雪蓉, Hsu, Hsueh 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次級房貸在1990年代中期曾經十分興盛,不過之後因LTCM危機,加上Fed採取連續升息政策,許多次級房貸放款的業者面臨資金流動性問題,以及次級房貸利潤不夠高,迫使許多業者退出這個市場,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美國雖未受波及,然自2000年開始因網路科技泡沫影响及2001年911恐怖攻擊,經濟衰退連續降息後,次級房貸在美國持續降息期間再度大幅成長,原因包括當時美國房價上升速度快、不動產市場流動性充裕,投資人增加對收益率較高產品的需求,導致更多次級房貸需求。 國際資金游動頻繁,衍生性產品及不動產證券化盛行,信用卡債、擔保債權憑證(CDO)、資產抵押證券被分割、包裝成證券或基金產品賣出,次級房貸風暴發生,間接亦影響到全球投資在上列產品之銀行、避險基金、機構法人、退休金等等…導致全球股票市場大跌,引發整個金融信用環境惡化,可能引發不良金融連鎖反應,從而導致更大的經濟金融危機。 美林證券、花旗銀行、歐美各大銀行相繼宣布資產減損,台灣國內銀行、保險公司亦陸續出現認列資產減損金額,只要一有次級房貸不利之消息出現,全球股市應聲而倒,截至目前問題所在雖略知一二,然國外金融業界因資訊較透明,其影響已漸公佈及擴大中,國內金融業則仍多採取保守態度,但亦逐漸依規定認列財產損失,然而問題是否已近尾聲,風險是否完全受控制則說法不一。 次級房貸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相關金融商品證券化,層層包裝成各種衍生性產品,於次級房貸風暴發生後,信用風險連鎖反應造成相關產品無流動性,被隱藏的風險暴露後原有的信評機制幾乎全部失效,層層包裝的風險因事先未被定價,風暴後更無法估算其所會波及之影響,Mark to Market及34號公報迫使全球企業對次級房貸投資相關產品之損失提列資產減損,更加重各項產品流動性之停滯,信用危機造成信心危機,層層結構性產品及再轉投資,造成信用無虞的公司也遭魚池之殃,次級房貸衍生之金融商品,因主要購買者多為金融業或保險業或再包裝後出售予投資客,其後繼影響更是難以估計。 本論文內容除探討美國次級房貸定義、對美國國內及全球之影響、美國政府及各國政府的因應政策、截至目前影響及預計可能還會再出現影響,及因次級房貸之崩潰及衍生之金融產品之跌價所影響的層面與近年來國內外銀行爭相推展個人金融事業及財富管理事業的成立,是否有相當之關係,信用評等、風險控管、及定價在此風暴是否扮演重要角色,但卻又明顯失控?為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應如何因應與防範?進而以提出個人對此事件探討之結論及省思後之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