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公民合營公司行政管理研究

蔡淑美, CAI,SHU-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組織理論向來假設組織之成立是基於成員間的共同利益,但事實不然,公民合營公司 成立時股東間即具有不同且不相容的利益。公民合營公司的出現主因公營事業的無效 率,與民營公司的外部不經濟。在公司控制權上,官股未過半,民股高度分散,而官 股追求公益實現,民股希冀獲利最大,導致政府無法獨力決定公司經營策略,須與民 股咨商,釀成公益與私利之目標衝突。另一方面,管理者績效難以衡量,又與報酬無 關,使管理者追求個人目標最大,組織目標次適現象,形成股東目標與管理者自利目 標不一致之管理目標衝突。 因此,本文乃就組織衝突的現象,以公共選擇途徑對人類行為的假設作為分析基礎, 探討策略層與管理層之組織礎突現象,以及公民合營公司與政府機關的關係。全文共 分六章,其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概念架構。概念架構包括公民合營公司的定義,公共選 擇理論之行為假設,以及組織衝突的概念。 第二章分析公民合營公司的成立背景。先由市場失靈和非市場失靈探究公民合營公司 成立之外的環境,繼之分析其績效和成立方式。 第三章以財產權主張分析股東目標衝突現象,和解決之道。 第四章分析管理階層的自利行為與組織目標間的衝突。首先描述自利行為與組織目標 次適現象,然後描述股東與管理者之委托一代現關係對管理者行為策略之影響,及組 織目標與自利目標之融合。 第五章說明公民合營公司、議會與主管機關間的關係。 第六章結論。本文研究顯示,公益與私利之融合必須激發個人之自利動機,並配合政 策管制政策和監督措施。

Page generated in 0.03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