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民眾參與探討莫拉克永久屋安置政策─以嘉義縣為中心 / The study of permanent housing policy after typhoon Morakot from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case of Chia-Yi

吳明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為50年來最嚴重之水災,造成高雄縣、屏東縣、嘉義縣等縣市災情慘重。鑒於莫拉克風災造成山區土石崩落、居住安全堪慮,政府擬定災後重建工作以國土保安及復育理念為基本理念,對災區整體性基地進行土地使用安全性及適宜性評估,經認定安全堪慮或違法濫建之土地,應依照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條例第20條規定辦理,得劃定特定區域,限制居住或限期強制遷居、遷村,並給予該區居民適當安置。配合劃定特定區域的遷居問題,災後政府在以「永久屋為主,組合屋為輔」為原則下,政府就各界投入資源進行盤整,並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的家園重建協力機制,進行由慈濟基金會、世界展望會和紅十字會為主的三大永久屋計畫。 本研究係以嘉義縣為中心,輔以高雄縣、屏東縣的重建經驗,探討永久屋政策過程中的民眾參與,討論面向包括政府、及公私協力下民間團體如何執行重建條例、家園重建計劃等規定中民眾參與原則,分析永久屋政策過程中民眾參與的對象、時機、方法及產生的效力各為何? 本文研究發現,由於縣府的立場,其所有行動必須要在法律規範下進行,且當行政人員必須對永久屋基地安全負上完全的責任時,難以避免的會傾向較能以科學數據佐證安全的學者專家意見;故當縣府運作民眾參與機制卻無法充分溝通,最後永久屋政策結果為加深政府與居民間的隔閡與不信任感,是可謂未能充分民眾參與所造成雙輸的局面。另外,就永久屋公私協力方面,本文從高雄縣、屏東縣及嘉義縣分別由慈濟、世界展望會及紅十字會三大民間團體的合作經驗中發現,原先永久屋政策僅規劃在永久屋硬體興建部分,然實際上在核配坪數的權利、運作民眾參與機制、興建永久屋等部分,會因各民間團體間的差異,對居民的權益影響甚鉅,惟現今政府仍以法律面去對民間團體作課責,其他面向的課責僅能以各民間團體自律方式為之。 從莫拉克災後永久屋政策現階段成效觀之,遑論從改善民眾參與機制或增強對民間團體的課責,筆者認為,目前最可行之方式係強化原住民各族群之凝聚力。藉由一個族群的觀點,係能跳脫一般大眾對於災後受助者被動接受服務之角色,並掌握族群重建的未來走向。

Page generated in 0.028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