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股指數報酬波動性與異常交易量的關係陳榮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價量關係一直是投資人觀察股市最直接的工具之一,但如何選擇適當的交易量變數卻是另一個難題。混合分配假說(Mixture of Distribution Hypothesis, MDH)認為交易量足以成為替代市場訊息流入的變數,但普通交易量的資訊成分過於複雜,並不能完全反應重大私有訊息的流入市場,在解釋價量關係上便稍顯不足。因此本文利用異常交易量(surprise volume)取代普通交易量,做為新的交易量變數,再加上GARCH-M的時序模型架構,試著解釋台灣股票市場的報酬波動。
但本文從台灣市場的實證中發現,只有未經過自我相關、季節性調整的異常交易量變數,才能與報酬率波動呈現顯著的正相關,但此交易量變數並無法大幅的降低波動程度的持續性。另外,不對稱的報酬波動效果(槓桿效果)在台灣市場上相當顯著,說明了負面衝擊的效應對於報酬波動的影響會來的較大,但股票加權指數報酬並不具有風險溢酬的特性。
|
2 |
厚尾、偏態與壓力測試:混合分配模型的應用林子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使用混合分配方法發展一個可處理厚尾,偏態(報酬分配不對稱)的壓力 測試模型。在資料上,我們以希臘國債與 S&P500 指數作為核心資產,臺灣市場 的標的資產作為邊緣資產。在與資料的配適能力上,本文發展的模型確實優於過 去假設常態分配的壓力測試模型。在實際執行壓力測試中,本研究比較了本文使 用的混合分配模型與過去模型的差異,我們發現壓力測試結果的差異相當大,因 此肯定了能抓住厚尾及偏態現象模型的重要性。
|
Page generated in 0.02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