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縱貫鐵道經營之研究─以「滯貨事件」為中心(1895-1924) / A Study of the Management of north-south Bound Railway in Taiwan-Focus on the Deadstock

張慶隆, Chang, Ching-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題為「台灣縱貫鐵道經營之研究-『滯貨事件』為中心(1895-924)」,除緒論、結論外,正文共分為四章。 第二章「修建縱貫鐵道的背景」,首先將日本領台前台灣的地理和交通狀況做一背景描述,強調台灣島上山高河多,交通工具唯有牛車與轎,又因無正式的道路系統,故東西連絡不易,南北交通亦困難重重。劉銘傳則基於國防、交通和產業的需要,試圖修建南北縱貫鐵路,雖中途而廢,但已為台灣鐵路的發展奠定初基。最後再以日本國鐵的發展為伏筆,來突顯新的縱貫鐵道的性格。 第三章「鐵道部的成立與發展」,主要交待南北縱貫鐵道的修建到198年全線通車的過程。文中將析論有關台灣鐵路「國營與民營」之爭及路線軍事或產業」孰重的問題,並且指出台鐵之得以順利通車的原因,和其○t成延長主義」的性格及對台灣人民的剝削大有關係。 第四章「貨物滯運事件與鐵道部」,首先以1917年以前鐵道運輸的穩定成長,營造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再以大量《台灣日日新報》上的報導具體呈現南北各地的滯運窘狀,以暴露縱貫鐵路前所未見的諸多弊端。然後再逐一分析滯運的遠、近因及探討社會輿論對於經年累月滯貨的不滿和鐵道部的應變的能力。 第五章「修建海線和人民的反對」,將探討鐵道部修建海線的原因和看法,和以台中巿民為主及彰化、南投各地的反對運動。海岸線完成後,因列車時間的變更,再度爆發台中巿民的不滿,和上一次一樣都是虎頭蛇尾,反對運動最後草草結束。但第二次解散乃因1923年「東宮行啟」之故,和總督府的壓制有關,別具意義。

Page generated in 0.02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