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國際產業動能投資策略之研究-以台灣、美國、歐洲、日本股市之連動性為例林信德, Hsinder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股票動能投資策略(momentum strategy)在近幾年來受到熱烈的探討,其原理雖然簡單卻可能是最成功的投資方法。本研究基於「全球供應鏈」之概念下,藉由產品價值單元間之上、下游關係,研究是否能以他國股票過去的表現作為選股依據,在本國形成一投資組合,並能獲取超額報酬率。
本研究利用Datastream資料庫中之產業月收盤指數數據,以台灣與美國、歐洲、日本等四個地區為研究對象,驗證國際間之產業動能連動現象,期能藉由實證結果建構一個能獲取超額報酬率之產業動能投資策略。
研究結果發現:
1. 台灣股市不存在產業動能持續現象。
2. 美國股市產業動能持續現象對台灣股市具有領先效果,但是經過按產業β值調整贏家和輸家組合之投資權重,使得投組之β值趨近於零後,所得之報酬率低於同一時期之台灣無風險報酬率。
3. 歐洲股市產業動能持續現象只在持有檢定期較長的情況下對台灣股市具有領先效果。
4. 日本股市產業動能持續現象對台灣股市具有領先效果,但是經過按產業β值調整贏家和輸家組合之投資權重,使得投組之β值趨近於零後,所得之報酬率低於同一時期之台灣無風險報酬率。
5. 台灣股市產業動能持續現象只有在中、長期對美國股市具有領先效果。
6. 台灣股市產業動能持續現象在中、長期對歐洲股市具有領先效果。
7. 台灣股市產業動能持續現象只有在短期對日本股市具有領先效果。
|
2 |
52週高價動能策略、價格動能策略、產業動能策略於台灣股票市場的獲利性比較與分析 /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profitability of 52 week high, price and industry momentum strategies: Evidence from Taiwan Stock Exchange楊子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台灣證券交易所1995年2月至2008年所有上市公司的資料為樣本,比較Jegadeesh and Titman (1993)提出的價格動能策略、Moskowitz and Grinblatt (1999)提出的產業動能策略以及George and Hwang (2004)的52週高價動能策略之間的獲利能力。研究分別進行了月平均報酬比較、元月效果檢視、配對比較、迴歸分析以及加入定錨效果的強韌性檢視。 / 結果發現,在持有期為6個月下,只有52週高價動能策略的獲利能力為顯著且報酬率最佳,月平均報酬率達1.12%,且其對報酬率的解釋能力無法被價格動能策略或產業動能策略給替代,然而52週高價動能策略卻能部分替代價格及產業動能策略的解釋能力,顯示52週高價動能策略相較於價格及產業動能策略而言有優勢性。本研究也發現動能策略投資組合的報酬率存在元月效應,無論是哪一種動能策略的贏家或輸家,在一月份的報酬皆大幅顯著的高於其他11個月份,顯示元月效應的確存在且會影響分析的結果。 / 而最後在迴歸分析裡,結果顯示在控制了公司市值、前一期報酬率、各動能投資策略的影響後,無論是全樣本或一月份除外,依然只有52週高價動能策略的獲利能力是顯著的。然而在經過F-F三因子模型風險調整後,各動能策略投資組合的報酬率皆下降,其中價格動能策略投資組合有顯著的負報酬率,而產業動能策略與52週動能策略投資組合則有不顯著的負報酬率,顯示動能投資策略可能暴露在市場風險下,投資人在採用動能投資策略進行投資決策時應謹慎對待。而強韌性的結果顯示加入定錨效果指標後,其對本研究之結果無顯著的改變。
|
Page generated in 0.02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