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4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廠商聯合與結合行為之研究

姚惠忠, YAO, HUI-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產業經濟學中,著名之結構-行為-績效(S-B-P )理論指出,經濟績效乃決定於廠 商行為,廠商行為則決定於笙業結構;惟經濟績效亦將回饋而影響廠商行為與產業結 構。我國內有關產業經濟學之研究,多以產業結構與經濟績效為研究重心,有關廠商 行為方面之研究,則付諸闕如。因此,本文擬以S-B-P 理論之架構分析廠商有關聯合 與結合之行為,並進一步探討規範廠商行為之公平交易法對我國經濟可能之影響,以 供主法之參考。 本文共一冊,計分六章,約五萬∼六萬字,其大綱如下: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研究方法與限制,第三節研究內容與 結構。 第二章:廠商聯合行為之探討;第一節聯合的意義,第二節影響聯合行為之因素,第 三節廠商聯合之方式,第四節聯合之經濟效果。 第三章:廠商結合行為之探討;第一節結合的意義,第二節採取結合行為之動機,第 三節廠商結合之方式,第四節結合之經濟效果。 第四章:聯合與結合行為之關係;第一節影響因素之關聯,第二節行為本身之互動, 第三節經濟效果之差異,第四節反集中政策之影響。 第五章:公平交易法草案之經濟分析;第一節我國市場結構與廠商聯合、結合行為之 現況,第二節公平交易法之理論效果分析,第三節公平交易法對我國經濟可能之影響 ,第四節制定公平交易法芻議。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2

高科技產業分析架構研究-以LCD產業為例

洪崑欽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高科技產業的特性為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與人才密集,產品生命週期較為短。在面臨全球化的競爭挑戰時,面對的壓力遠高於傳統產業。因此如何提昇台灣高科技產業得的水準和強化產業競爭力,實為當今台灣廠商與政府應面對的重要問題。 LCD產業相關技術發展已近成熟,加上台灣為全球筆記型電腦及PC監視器的生產重鎮,具有不得不進入LCD產業的壓力。此外,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也帶動其他電子產品的創新,範圍涵蓋了資訊、通訊及消費性電子商品等。LCD具有輕薄、省電、無輻射、不佔空間及可攜性等優勢,隨著多元化應用的推廣及技術的發展,產業整體市場規模將急遽成長。 高科技產業如LCD產業,對於國內相關產業的關鍵零組件自主性與促進產業升級都有重大的影響。在面對日本及韓國強烈的競爭下,台灣廠商如何在LCD產業的全世界市場領域中建立競爭優勢,找到適當定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以產業經濟學的產業結構-廠商行為-績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S-C-P)理論,為主要的分析架構,再配合Porter的五力分析架構,價值鏈分析和國家優勢競爭之鑽石模型概念分析台灣的LCD產業。希望透過研究的過程,找出一套適用於LCD產業的產業分析架構。在實務上希望能夠作為業者擬定企業競爭策略及政府擬定產業政策的參考。由於本研究有其研究的限制,本文也開列出後續研究的建議,希望提供後者更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3

廠商成長與吉布列法則--台灣僑外資廠商與國內 500大企業之實證研究

胡建修, HU,JIAN-X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廠商成長為產業經濟學的重要一環,廠商成長型式以隨機成長模型最常應用。Gibra- t (1931)更認為廠商成長與原來規模間毫無關係。過去在國外已有許多的文獻進行驗 證;然而國內只有陳肇男(1985)研究台灣地區電子業的成長狀況一篇,其研究結果並 不符合Gibrat法則的分配。 本研究係分別以國內僑外資廠商於民國64年、71年及75年的資料,以及國內500 大廠 商在67年和76年的資料,估計其成長型態。分別比較在不同的廠商規模衡量標準下, 就傳統的廠商成長模型、修正的Kumar 成長模型及Evans 成長模型的所得結果並檢定 其是否符合Gibrat法則,以往的國外實證研究大都忽略了 (1)退出廠商所造成樣本選 擇性問題,(2) 廠商成長本身存在序列相關的情況;(3) 廠商成長的函數型態問題。 針對樣本選擇性問題在迴歸項中加入前期項的規模變數來驗證,另外以 White(1980) 的方法來檢定廠商成長函數型態所造成殘差項變異數不均齊一問題。 實證結果可歸納以下三點: (1) 要修正后的 Wumar成長模型估計結果中,國內500 大廠商較能符合Gibrat法則分 配,而僑外資廠商則有大廠規模愈大成長愈高之趨勢;Evans 的成長模型估計結果則 是多數均能符合Gibrat法則分配,兩種模型估計結果不全相同。 (2) 國內僑外資廠商在三種不同廠商規模的估計結果符合Gibrat法則的比例占 2/3, 不一致者占 1/3;而 500大廠商的估計結果符合Gibrat法則的比例為 5/9,不符合者 占 4/9。 (3) 在Evans 成長模型中,只有 1/6符合Jovanovic (1982)的學習理論,其餘的 5/6 均不符合。可知在國內廠商樣本中,Jovanovic 的學習理論並不符合。
4

台灣唱片產業之研究:主流與非主流之比較分析

曾裕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唱片工業在1997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唱片總銷售金額達新台幣123億元。可是從1998年開始,台灣唱片工業景氣急轉直下,每年的成長率至少都在-10%以上,到了2007年,整體唱片銷售總額已掉到新台幣19億元,幾乎已是十年前的六分之一。很多唱片業界的人士都怪罪數位音樂的流通,導致盜版橫行,沒有消費者願意花錢支持正版專輯,使得主流唱片市場一落千丈,可是反觀國內以獨立音樂為號召的三大音樂祭,每年參與人數皆逐年上升,尤其是野台開唱去年一舉將票價提升近一倍,但人數不減反增,三天的活動累計突破十二萬人次,雖無直接的證據證實以往聆聽主流音樂的消費者漸漸轉向獨立音樂的陣營,可是強調「真誠」與「創新」的獨立音樂,逐漸擄獲消費者的心卻是不爭的事實。 Simon Frith認為:「音樂已經變成一種商品,想要賺錢得不斷適應新的科技,這兩樣事情形塑了通俗音樂產業的面貌。」,此話明確指出,唱片工業除了得面對科技的進步,音樂的本質也相當重要。但台灣主流唱片公司一昧卸責怪罪mp3所造成的衝擊,卻忽略除了科技以外的問題。因此唯有透過完整性的產業分析,將國內主流與獨立音樂分別比較探討,才能真正的釐清國內唱片工業問題之所在。 時至今日,跨國唱片公司以裁員、縮編因應市場的轉變,許多本土中小型的主流唱片公司應運而生紛紛轉向大陸市場,獨立音樂透過網路社群的集結,蓄積龐大的力量,正逐漸解構跨國唱片公司所建構的市場規則。台灣唱片工業將會再起,網路霈然莫之能禦的力量,將使台灣富有生命力的「新音樂」推向市場。 / The Taiwan popular music industry reached the high peak in 1997 without precedent history that the total output value was NT dollar twelve billion. But from 1998, the Taiwan popular music industry had a quick and decisive turn of events for the worse. Until 2007 the total output value was about NT dollar two billion that is almost the one sixth of ten years ago. Many people in this industry have blamed the digital music for the sluggish market. But, by contras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joining the three most famous indie-music festivals, especially Formoz Festival 2007. Although It raised the ticket price to two times, the total entrance people reached one hundred-twenty thousand. Even though there is no direct evidence that the most of customers listening pop music turn to indie music, in fact, the indie music that highlights “honest” and “innovative” gradually attract many customers. Simon Frith said: “pop music as we know it now has been shaped by the problems of making music a commodity and the challenges of adapting money-making practices to changing technologies.” This paragraph indicates that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to music industry. Besides, the innate character of music is also more important. Therefore, I think that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what the problems with, we must take the macroscopic method to analysis this industry.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 recording companies have been in droves to lay off employees in order to the sluggish market coming. There are many small or medium major recording companies being formed and turning to China market. And then, many indie music companies use internet to cluster together for store up strength to deconstruct the rul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recording companies formulate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will improve the “new music” to the market, and the Taiwan popular music industries will revival.

Page generated in 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