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3
  • 1
  • Tagged with
  • 5
  • 5
  • 5
  • 5
  • 4
  • 4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東部區域產業發展之研究

楊惠玲, YANG,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鑑於台灣地區現今之區域發展型態,雖逐漸形成核心-外圍學說所稱之分散現象,然而就所得水準以觀,北部區域為東部區域之兩倍有餘,顯見區域間之差距依然過大;本研究乃因應產業東進策略及六年國建之區域均衡發展目標,探討東部區域歷年產業結構之變遷,旨在研提台灣東部區域未來之產業發展方向。 首先,對於產業東進策略而言,由空間發展策略來看,由於本區工業發展之基礎薄弱以及條件之不足,加上國家重要產業政策於本區之定位,本研究提出應開發當地資源,以促進區內發展,亦即“由下而上" ( From Below )的方式進行。 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分析本區產業發展之特性:由相對成長圖之分析,得知近期較具發 展基礎之行業為製造業及服務業;由區位商數可看出,製造業並非本區輸出基礎產業;再由移轉及分配分析可知,本區各項產業在空間之配置上集中於少數幾個大城鎮所在。此外,依據本區既有的產業發展基礎,並基於政府政策之考量,透過AHP 專家問卷的方式,進行產業東進發展策略之評選,得出以下結果:在所列的四項發展方式中,以高科技產業最為優先,其次為觀光服務業,再次為國防王業,最後才為地方資源型製造業。 最末,本研究參考上述結果,並且進一步考慮東部地區整體空間發展策略,配合本區發展條件與各項發展方式之特性及其於東部區域發展之可行性評估,本研究提出東部地區應優先考慮觀光服務業之發展。
2

工作犬計畫執行成效及關鍵因素分析─以A市為例 / Effectiveness and Crucial Affecting Factors Analysis for Working Dogs Program Execution in City A

陳筠凡, Chen, Yun F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17年,零撲殺政策在未考量國內現況下貿然實施,造成收容所過度擁擠、收容品質驟降。為舒緩收容壓力及兼顧動物權益,中央政府積極提倡多元認養政策作為地方施政重點。然而認養行為涉及民眾觀念、意願及資源,難以在短期內提升成效,加上家戶飼養能量似瀕臨飽和,未來發展成疑。 A市以「工作犬計畫」為推動流浪犬認養之策略,且短期內認養率升幅最高,率先達成零撲殺目標,故本文以此為個案,藉「由下而上」政策執行分析途徑,透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參與觀察、問卷調查及焦點團體訪談等研究方法,了解工作犬計畫之內容及執行過程、工作犬佔個人認養率之比例與後續飼養品質等情形,並剖析影響前述成效之關鍵,以供其他縣市參考。最後總結上述發現,對相關政策行動者提出建議,並就整體流浪犬政策議題提出未來研究思考方向。 / 英文文獻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 to Acti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n (Ed.),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p. 11-39),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Barrett, S., & C. Fudge (1981). Examining the Policy-Action Relationship. Fudge & Barrett, Policy and Action: Essays on the Implementatino of Public Policy (pp.3-32). London: Methuen. DeLeon, P. (1999). The Missing Link Revisited: Contemporar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Policy Studies Review, Vol.16, 311-338. Downey, H. & S. Ellis (2008). Tails of animal attraction: incorporating the feline into the famil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 61, 434–441. Friedmann, E., S.A. Thomas, P.K. Stein, & R.E. Kleiger (2003). Relation between pet ownership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led myocardial infarcts.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Vol. 91,718 –721. Gerston, L. (2010) . Public Policy Making: Process and Principles (3rd Ed).M.E.:Sharpe.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Hirschman, E. C. (1994). Consumers and their animal compan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 20, 616–632. Parslow R.A., A.F Jorm. H. Christensen, & B. Rodgers (2003). Pet Ownership and Health in Older Adults: Findings from a Survey of 2,551 Community-Based Australians Aged 60–64. The Gerontology : Oxford Jornals. Vol. 51,40–47. Hupe, P., (2014). What Happens on the Ground: Persistent Issues i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29(2), 164-182. Majone, G., & A. Wildavsky (1984). Implementation as evaluation in Jeffrey L.Pressman and Aaron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3rd e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rston, L. C., P. C. Bennett, & G. J. Coleman (2005). Adopting shelter dogs: Owner experiences of the first month post-adoption. Anthrozoos, 18, 358-378. Mazmanian, D., & P. Sabatier. (1983). Implementation and Public Policy. Glendale, IL: Scott, Foresman. McLaughlin, M. W., (1976). Implementation as Matual Adaptation: Change in Classroom Organization. Teacher College Record,Vol. 77(3) : 339-351. Mjern, B., & C. Hull. (1982).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s Empirical Constitutionalism.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Vol. 10(2), 105-115. Raupp, C. (1999). Treasuring, trashing, or terrorizing: Adult outcomes of childhood socialization about companion animals. Society & Animals, Vol. 7(2), 141–149. Smith, T.B., (1973).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Vol. 4(2), 203. Soto, F. R., F. Ferreira, S. R. Pinheiro, F. Nogari, M. R. Risseto, O. de Souza, & Amaku M. (2005). Adoption of shelter dogs in a Brazilian community: assessing the caretaker profile. The 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Welfare Science, Vol. 8(2), 105-116. Van Meter, D. S., & C. E. Van Horn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Vol. 6(5), 445-488. Virués-Ortega, J., & G. Buela-Casal(2006).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HumanAnimal Interaction: Theoretical issues and long-term interaction effects.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Vol. 194(1), 52–57. Weng, H.Y., P.H. Kass, L.A. Hart, & B.B. Chomel (2006). Anim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Taiwan: Taiwanese attitudes toward the animal protection law and animal shelters. The 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Welfare Science, Vol. 9(4), 315-326. Zasloff, R.L., & A.H. Kidd (1994). Loneliness and pet ownership among single women. Psychological Reports, Vol. 75, 747-752. 中文文獻 王順美、任孟淵、趙雅慧(2017)。動物保護教育架構之內涵。臺灣動物之聲,64。臺北:關懷生命協會(官方網站電子期刊)。 王佩雯(2010)。臺北市民眾飼養與棄養寵物行為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華懋(譯)(2013)。我要牠們活下去─日本熊本市動物愛護中心零撲殺10年奮鬥紀實(初版)(片野ゆか原著)。臺北:本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王鎮宏(2007)。寵物犬在休閒生活之角色-探討飼主飼養之動機、行為與阻礙,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甘雅嵐(2005)。花蓮地區大學生對同伴動物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丘昌泰、李允傑(2007)。政策執行與評估(第二版)。臺北:空中大學出版社。 朱家德、黃英蘭(2006)。出國考察報告:英國動物收容所管理運作及動物保護措施及作法,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余瑋翎(2016)。收容所進狗數與認養率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臺北市。 李奧森(譯)(2016)。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二版)(Hal Herzog原著)。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盈瑩(2010)。寵物飼養意願研究─消費者社會化、消費者資源與動機之應用。中興大學行銷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鴻昌(2007)。“寵物≠寵物”:家庭休閒與寵物的新共生關係。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邱思云(2011)。兒童與同度動物的連結關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臺北市。 余惠文(2010)。我國動物保護之研究─以流浪動物領養問題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水波、李長晏(2005)。跨域治理。臺北:五南圖書。 林怡君(2015)。動物莊園─英國動物福利市場。窩抱報,2,20-22。 林慧敏(2010)。處理流浪犬政策之研究─以桃園縣公私協力的觀點。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周怡伶(譯)(2016)。貓狗的逆襲─荊棘滿途的公民之路(初版)(Davic Grimm原著)。新北市:新樂園出版。 周海濤、李永賢、張蘅(譯)(2009)。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初版)(Robert K.Yin原著)。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宗憲(2010)。臺南市動物保護政策態度調查研究。臺南市政府委託專案研究,未出版。 吳宗憲、黃建皓(2011)。論道德政策所引起的民主治理危機─以臺南市民流浪動物政策態度為例。建國百年的公共管理思潮:趨勢與挑戰,臺南。 吳宗憲(2012)。道德政策理論之應用:臺灣寵物業管理政策之個案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54,121-164。 吳定(2002)。公共政策。臺北市:華視文化事業。 吳英明(1996)。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復文書局出版社。 林水波、張世賢(2006)。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臺灣經驗。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新沛、吳明峰(2010)。寵物認養網站會員認養寵物意向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3(3),39-60。 高美芝(2007)。從休閒效益角度看伴侶動物對銀髮族的影響,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丹薰(2004)。流浪犬領養者行為意向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志明(2007)。國內外動物收容所組織管理及教育現況與國內收容所改善策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桂森(2004)。荷蘭動物保護現況簡介。農政與農情,141,96-71。 黃宗潔(2017)。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臺北市:新學林。 張清良(2004)。地方政府執行九年一貫課程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穎綺(譯)(2014)。狗:狗與人之間的社會學(初版)(John Homans原著)。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游威倫(2008)。臺北市流浪犬管理政策分析─公私協力互動模式觀點。中華行政學報,5,245-262。 詹勝利(1996)。臺灣地區家戶寵物飼養之初步調查。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費昌勇(2002)。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費昌勇(2003)。92年度公立動物收容所評鑑計畫結案報告。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局。 費昌勇、楊書瑋(2011)。動物權與動物對待。應用倫理評論,51,75-103。 林明德(2012)。臺南市流浪犬政策之回應性評估。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岳庭(2009)。臺灣民眾寵物飼養行為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華娟(2011)。氣質卡小狗學堂。臺北:圓神出版社。 陳光陽(1998)。畜主選擇寵物犬條件對往後主從關係之影響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8-2412-H-002-008),未出版。 陳美如(2011)。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合作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街貓絕育回置方案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皓雯、張國慶(1999)。大臺中地區民眾的寵物飼養習慣。寶貝寵物雜誌,2,128-132。 陳穎芃(2010)。影響民眾到公立動物收容所認養犬隻之因素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鍾芳樺(2005)。德國動物收容所現狀及相關法律問題。載於葛克昌、王曉彤(編),公立動物收容所委託民間經營管理之可行性評估與先期規劃作業。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藍當傑(2010)。臺灣公立收容所動物福利概況(2008-2009)。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鄭和萍(1999)。健康狀態之生活品質相關與養有寵物間的關聯性。國立臺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劉清華(2000)。社區老人擁有寵物對其健康狀況及生活品質影響之相關性探討。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劉威良(2014)。借鏡德國:一個臺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劉珈延(2004)。動物保護法立法前後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以棄犬問題處理為個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簡妤儒(2002)。寵物商品化與價值變遷:分析1950年代後犬市場的形成與變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至欣(2007)。臺北市流浪犬處理政策之研究─政策工具的分析。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網路資料 大學報(2015)。【社論】杜絕流浪狗 政府應禁止寵物買賣,2016年8月12日,取自:大學報http://www.unews.nccu.edu.tw/unews/%E3%80%90%E7%A4%BE%E8%AB%96%E3%80%91%E6%9D%9C%E7%B5%95%E6%B5%81%E6%B5%AA%E7%8B%97%E3%80%80%E6%94%BF%E5%BA%9C%E6%87%89%E7%A6%81%E6%AD%A2%E5%AF%B5%E7%89%A9%E8%B2%B7%E8%B3%A3/。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009)。臺灣「奇蹟」─悲傷326!公布全臺326縣市鄉鎮流浪犬貓捕捉、收容現況調查控訴政府集體、大規模虐待流浪犬貓,2016年8月14日,取自: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官方網站http://www.east.org.tw/that_content.php?id=285。 臺灣防止動物虐待協會(2016)。零撲殺倒數3個月 全台公立收容所大調查,2016年12月2日,取自:官方網站http://www.spca.org.tw/press-releasel653063864625778275782049825976199772049126376-20840214882084431435259102348125152228233551926597.html。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6)。105年度施政計畫,2016年6月5日,取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504460。 李依融(2015)。德國沒浪浪、毛孩搭巴士!飼主帶愛犬上課 棄養罰90萬,2016年8月12日,取自:東森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027/586536.htm。 李娉婷(2014)。千萬元絕育補助 擲對地方了嗎?,2016年7月17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5946#sthash.Ff831fTV.dpuf。 李娉婷(2015)。北市籌設動物養老院 遇到難題,2016年9月4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7828。 李娉婷(2016a)。流浪狗分三種?政策需”因狗制宜”,2016年7月17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10070。 李娉婷(2016b)。零撲殺配套 TNVR確實可行嗎?,2016年7月17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10406。 李娉婷(2016c)。動保政策矯枉過正 害死獸醫師?,2016年7月24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10471。 李娉婷(2016d)。收容所大調查 澎湖、屏東糟透了!,2016年12月2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11663。 何宜(2014a)。動保法修法有疑慮?農委會怎麼說?,2016年6月12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4746。 何宜(2014b)。借鏡德國 動物保護入憲法,2016年8月11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5575。 林佩怡(2014)。獸醫從缺 收容所成動物墳場,2016年10月20日,取自: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20000379-260102。 吳宗憲(2016)。【動物當代思潮】吳宗憲:殞落了一位年輕獸醫師之後,2016年7月24日,取自:天下雜誌獨立評論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83/article/4306。 社團法人臺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2016)。流浪犬問題之分析及對策,2016年7月17日,取自:社團法人臺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網站http://www.hotac.org.tw/board_read.asp?board_id=395&action=page。 社團法人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011)。改善動物福利及增進流浪犬社會功能系列計畫二-2「收容所動物福利與實務」系列工作坊(二):「動物收容所設計與管理」,2016年7月29日,取自社團法人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http://www.east.org.tw/that_content.php?id=369。 社團法人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011)。改善動物福利及增進流浪犬社會功能系列計畫二-3「收容所動物福利與實務」系列工作坊(三):「專業動物收容所設計與建築」,2016年7月29日,取自社團法人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http://www.east.org.tw/that_content.php?id=383。 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2016)。賣相不好.打入冷宮.高雄市收容所毫無制度一團亂,2016年8月6日,取自: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kcsaa.org.tw/Joomla_159/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704:20160802&catid=603:20168&Itemid=1129。 徐珍翔(2016)。戶口名簿紀載貓狗數量?曹啟鴻:可一起普查,2016年12月3日,取自:ETtoday東森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616/717644.htm?feature=profile_007&tab_id=322。 黃天如(2016)。流浪動物零撲殺》「臺灣人領養挑三揀四」怎麼為毛小孩找到新家?,2016年12月2日,取自:風傳媒http://www.storm.mg/article/169853。 黃文博(2009)。流浪狗結紮放養 兩派吵翻天,2016年6月9日,取自:動物新聞資料庫http://www.meetpets.org.tw/book/export/html/111。 黃意淨(2016)。死了47隻狗之後─談民雄收容所事件,2016年7月26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10339。 郭璇(2015)。動保觀念,討論流浪動物問題之前的第一道學問:流浪狗有三種,2016年7月17日,取自:流浪者的流浪狗之歌網站https://TN(V)Rvolunteerbeyondborder.wordpress.com/2015/06/07/%E3%80%90%E5%8B%95%E4%BF%9D%E8%A7%80%E5%BF%B5%E3%80%82%E8%A8%8E%E8%AB%96%E6%B5%81%E6%B5%AA%E5%8B%95%E7%89%A9%E5%95%8F%E9%A1%8C%E4%B9%8B%E5%89%8D%E7%9A%84%E7%AC%AC%E4%B8%80%E9%81%93%E5%AD%B8%E5%95%8F/#more-169。 葉力森(2000)。良好的公立動物收容所,取自: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http://www.east.org.tw/that_content.php?id=147。 報導者(2016a)。零撲殺政策,流浪動物的新天堂樂園?,2016年12月1日,取自: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animal-protection/。 報導者(2016b)。不願面對的真相──公立收容所獸醫師的困境,2016年12月3日,取自: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protect-animal-veterinarian。 報導者(2016c)。零撲殺政策——流浪動物的新天堂樂園?(上),2016年12月3日,取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protect-animal-no-killing-ch1。 報導者(2016d)。零撲殺政策——流浪動物的新天堂樂園?(下),2016年12月3日,取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protect-animal-no-killing-ch2。 蔡丹喬(2012)。德國的動物領養制度,2016年8月11日,取自:旅居德國個人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uliou/twblog/130588534-%E5%BE%B7%E5%9C%8B%E7%9A%84%E5%8B%95%E7%89%A9%E9%A0%98%E9%A4%8A%E5%88%B6%E5%BA%A6。 蔡丹喬(2005)。為什麼德國沒有流浪狗(德國動保聯盟會),2016年8月11日,取自:http://cn.hkfreezone.com/thread-349906-1-1.html。 窩團隊(2015)。窩專題:我就不愛牠們不行嗎?。窩抱報,2,30-59。 德國之聲(2016)。德國街頭為什麼很少看到流浪狗?,2016年8月11日,取自:天下雜誌file:///C:/Users/Shalian/Desktop/%E5%BE%B7%E5%9C%8B%E8%A1%97%E9%A0%AD%E7%82%BA%E4%BB%80%E9%BA%BC%E5%BE%88%E5%B0%91%E7%9C%8B%E5%88%B0%E6%B5%81%E6%B5%AA%E7%8B%97%EF%BC%9F%EF%BD%9C%E5%9C%8B%E9%9A%9B%EF%BD%9C2016-06-01%EF%BD%9C%E5%BE%B7%E5%9C%8B%E4%B9%8B%E8%81%B2%EF%BD%9C%E5%A4%A9%E4%B8%8B%E9%9B%9C%E8%AA%8C.html。 劉盈如(2016)。幾個數字告訴你寵物登記的真相:總量管制、犬貓入籍已勢在必行,2016年7月25日,取自關鍵評論網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2490。 賴亦德(2014)。當TNR和捕捉移除的效果遇上棄養。2018年1月21日,取自:http://pansci.asia/archives/60533。 賴亦德(2017a)。談2017年TNVR入法(1):說明前七點怎麼就有這麼多的疏漏害我囉唆這麼久。2018年1月21日,取自:http://yitelai.blogspot.tw/2017/09/2017tnvr1.html。 賴亦德(2017b)。談2017年TNVR入法(2):談2017年TNVR入法(2):要學保加利亞動保法就學徹底一點可以嘛?。2018年1月21日,取自:http://yitelai.blogspot.tw/2017/09/2017tnvr2.html。 賴亦德(2017c)。談2017年TNVR入法(3):最後三點終於出現比較合理的修法建議了。2018年1月21日,取自:http://yitelai.blogspot.tw/2017/09/2017tnvr3.html。 賴亦德(2017d)。談2017年TNVR入法(4):法條新瓶裝舊酒,三年前的問題現在也還在。2018年1月21日,取自:http://yitelai.blogspot.tw/2017/09/2017tnvr.html。 賴亦德(2017e)。談2017年TNVR入法(5):我不反TNVR但反對這樣的入法,更討厭不誠實的倡議。2018年1月21日,取自:http://yitelai.blogspot.tw/2017/09/2017tnvrtnvr.html。 鄧仲華(2003a)。流浪動物收容及政策檢討─認領養問題。2016年7月29日,取自關懷生命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lca.org.tw/book/670。 鄧仲華(2003b)。流浪動物收容及政策檢討─收容所管理問題,2016年7月29日,取自關懷生命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lca.org.tw/book/672。 關懷生命協會(1997)。犬殤專題之一:步履「犬殤」。2016年8月6日,取自關懷生命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lca.org.tw/column/node/934。 關懷生命協會(2000)。步履犬殤─八十七年臺灣公立收所現況調查報告及具體改善建議。2016年8月6日,取自關懷生命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lca.org.tw/column/node/937。 關懷生命協會(2001)。公立流浪犬收容所體檢報告。2016年8月6日,取自關懷生命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lca.org.tw/column/node/942。 關懷生命協會(2015)。動保網站評比:《為牠找個家─臺灣各縣市動物收容業務網站分析報告》,2016年8月5日,取自關懷生命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lca.org.tw/news/node/5781。 關懷生命協會(2016)。公民觀察收容所 開拓動保心思路。2016年8月6日,取自關懷生命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lca.org.tw/avot/6000。 盧思岑(2016)。誰會是下一位自殺的前線獸醫師?,2016年7月25日,取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veterinarian-suicide。 陳佳利、紀岳君(2012)。【我們的島】街頭的救贖,2016年6月5日,取自: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pnn.pts.org.tw/main/2012/01/16/%E3%80%90%E6%88%91%E5%80%91%E7%9A%84%E5%B3%B6%E3%80%91%E8%A1%97%E9%A0%AD%E7%9A%84%E6%95%91%E8%B4%96/。 國際伴侶動物管理聯盟(2007)。人道犬隻族群管理指南,2016年7月17日,取自:http://www.icam-coalition.org/downloads/ICAM_Co_Humane_Dog_Population_Management_Guidance_Chinese.pdf。 蕭士塔(2015)。TN(V)R促成零撲殺?動保處不認可,2016年6月2日,取自:臺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9152。 A市政府動物防疫保護處:http://www.tainan.gov.tw/ahipo/default.asp。 政府資料 監察院(2011)。流浪狗調查報告。100年2月17日院台財字第10022300770號調查報告,未出版。 農委會(2014)。104至107年度加強動物保護行政效能計畫。未出版。 期刊雜誌 林洧楨(2016)。模範城市─動保最成功在臺南,連童子賢都按讚《賴清德數字管理學 流浪犬三年少一半》。商業周刊,1496,50-52。
3

有助於國小學童英語聽力之聽前教學活動研究 /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listening activitie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elementary english teaching

楊智媛, Yang, Chih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聽力教學法對台灣國小學童聽力表現之影響,並試圖了解國小學童處理聽力之過程。本研究將七十六位國小五年級學童,其中包括五十二位男性與二十四位女性,分為「自下而上教學(bottom-up)」與「相互作用教學(interactive)」兩組,進行十五週之聽力教學。學童於聽力教學前後,均以劍橋兒童英檢初級(Starter Level)之聽力測驗進行前測與後測;同時,學童於每週聽力教學後,均須完成一份聽力小考,共計十五份。受試學童之前測、後測與十五次聽力小考皆以統計計量法加以計算,作為探討兩種聽力教學法成效之依據。此外,後測結束後,「相互作用教學(interactive)」組之學童接受問卷調查,以了解國小學童處理聽力之過程。 本研究主要發現「自下而上教學(bottom-up)」與「相互作用教學(interactive)」兩組之聽力表現並無重大差異。但整體而言,「相互作用教學(interactive)」組之平均分數較優於「自下而上教學(bottom-up)」組。問卷結果顯示,受訪之國小學童較常使用「由上而下」之訊息處理方式(top-down processing),但大多數之受訪者表示,了解每一個單字的意義是聽力理解之關鍵因素。本研究最後提出若干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dentify eff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that improve elementary EF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to investigate when learners rely on top-down processing, bottom-up processing, and interactive processing.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76 fifth graders from two classes in an elementary private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including 52 males and 24 females. One of the two classes was treated with bottom-up pre-listening activities, while the other class was treated with interactive pre-listening activities. A pre-test and a post-test, adopted from the Starter level in the Cambridge Young Learners’ English Test, were implemented before and after a 15-week listening instruction. During the 15-week listening teaching, participants were also required to take a listening quiz after each session of teaching. Scores of the pre-test, post-test and the 15 listening quizzes were calculated by employing statistical measur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types of pre-listening activities, namely interactive and bottom-up pre-listening activities. Further,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for the interactive group after the post-test to investigate when learners relied on top-down processing, bottom-up processing and interactive processing.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first, results from participants’ listening score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the two groups although the mean scores of the interactiv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ottom-up group; second, results from the questionnaire indicated that participants employed top-down processing more frequently than bottom-up processing in their listening, while they viewed the understanding of each word (bottom-up processing) as essential to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uggestions and implications are made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4

以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注意力運作探討高齡者對於情緒臉孔的反應 / Top-Down and Bottom-Up Attention in Visual Search of Emotional Faces in Aging

李璦如, Lee, Ai R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高齡者在視覺搜尋作業中,其由上而下(Top-down)與由下而上(Bottom-up)的注意力運作對於情緒刺激的反應,是否會因為注意力功能退化而與年輕成人的表現不同。過去研究指出,雖然高齡者注意力功能衰退,但是高齡者的由上而下注意力運作,仍可以幫助高齡者的表現。為了解由上而下注意力運作是否對於高齡者的反應有所幫助,本研究以兩個實驗分別探討內因與外因線索以及操弄訊息量所造成的影響。 實驗一包括80%有效的內因線索與25%有效的外因線索兩階段,外因線索階段為由下而上注意力運作,內因線索階段則為由上而下注意力運作,獨變項為年齡(高齡者、年輕成人)、情緒(生氣、快樂)以及線索有效情況(有效線索、中性線索、無效線索),記錄反應時間與正確率。實驗二的兩階段使用不同訊息量的外因線索(80%有效比例為高訊息量、25%有效比例為低訊息量),其餘操弄都與實驗一相同,低訊息量為單純的由下而上注意力運作,而高訊息量兼具由下而上與由上而下注意力運作。 研究結果發現,兩實驗高齡者與年輕成人都對於生氣情緒反應較快,符合威脅優勢。高齡者較年輕人更需要借助由上而下的注意力運作幫助反應,高訊息量的線索對於高齡者幫助也較年輕成人大。另外,實驗一增益效果的結果顯示,有效線索在高齡者搜尋生氣臉孔幫助較大,在年輕成人則搜尋快樂臉孔幫助較大,但是實驗二結果則顯示,有效線索在高齡者與年輕成人搜尋快樂臉孔的幫助都較生氣臉孔大,兩實驗的年齡與情緒的交互作用結果不同可能與高齡者異質性有關。由研究結果可知,由上而下注意力運作對於高齡者在情緒臉孔反應有幫助,在未來實務上,可以多運用由上而下注意力運作的線索幫助高齡者反應。 / This research is aim to understand attention in visual search of emotional faces in aging. Two types of attention process, that is top-down and bottom-up attention, were concerned in this study. In past researches, there are empirical evidences showing age-related declination in attention function, especially in bottom-up attention. But top-down attention is still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doing task for the older adul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op-down attention in aging, two experiments using endogenous or exogenous spatial cues were designed. Participants have to respond whether there is a different emotional face or not in a visual search task.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age(aging and young), emotional face(happy and angry), and cue(valid, neutral, and invalid). Dependent variables are reaction times and accuracy. In Experiment 1, there are two stages: 80% valid endogenous cues and 25% valid exogenous cues. The endogenous cues stage and exogenous cues stage were designed to probe top-down attention and bottom-up attention, respectively. In Experiment 2, there are two stages: 80% valid exogenous cues(highly informative cues)and 25% valid exogenous cues(non-informative cues). Using highly informative exogenous cues involve both top-down and bottom-up attention. In contrast, non-informative exogenous cues only trigger bottom-up attention. The major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reat advantage hypothesis that both older and young adults respond to angry face target quicker than happy face. Benefit from top-down attention was larger in older adults than young adults. Highly informative cues help older adults more in searching emotional faces than young adults. The cuing effects in two emotional face condition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Experiment 1 and 2. This inconsistent result maybe relates to aging heterogeneity. In conclusion, top-down attention can help older adults search for emotional faces.
5

由上而下因素對情緒刺激之注意力攫取的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top-down factors on attentional capture of emotional stimuli

鐘弘達, Chung hung T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的研究指出,具有威脅訊息的情緒臉孔會比正向情緒臉孔快速地吸引個體的注意力。視覺搜尋研究發現情緒臉孔的突顯程度會引發由下而上的注意力攫取,而由下而上的注意力攫取是否能夠被由上而下的因素所凌駕,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論爭,因此,本研究同時呈現兩種情緒臉孔,並以文字線索引發由上而下注意力選擇,以探討由上而下的因素是否能夠凌駕情緒臉孔之注意力攫取,並比較不同情緒臉孔攫取注意力的強度。實驗一探討文字線索是否能夠幫助注意力搜尋目標情緒臉孔。實驗二使用一致效果當作注意力攫取指標,探討當臉孔情緒與作業相關時,由上而下因素是否能夠凌駕干擾情緒臉孔為生氣臉孔或快樂臉孔之注意力攫取,以及比較生氣與快樂臉孔攫取注意力的強度。實驗三延續實驗二的研究,將臉孔情緒改為與作業無關,比較生氣臉孔與快樂臉孔攫取注意力的強度。實驗四與實驗二實驗程序相同,但增加倒立中性臉孔與生氣臉孔或快樂臉孔同時呈現情況,如此在以倒立中性臉孔為目標或干擾臉孔情況,可以比較生氣臉孔與快樂臉孔之由上而下因素注意力選擇與由下而上注意力攫取強度。本研究結果在大部分情況下並未獲得一致效果,顯示由上而下之注意力選擇會影響由下而上之情緒臉孔攫取注意力,使得干擾臉孔未能吸引注意力於其上。然而由下而上注意力攫取仍影響搜尋情緒臉孔的反應時間,結果顯示生氣臉孔與快樂臉孔競爭下,生氣臉孔的突顯程度大於快樂臉孔,說明生氣臉孔較快樂臉孔吸引注意力。 / Previous studies using visual search task showed that the saliency of the emotional faces was sufficient to induce the bottom-up attentional capture. It is a critical debate that whether top-down factors can override bottom-up attentional capture.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presented two emotional faces at the same display while using word cues to induce top-down attentional selection. Experiment 1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word cues on the target face searching. Using congruency effect as an index of attentional capture, Experiment 2 investigated whether top-down factors could override attentional capture of the emotional distractors when emotion is task-relevant and the degree of attentional capture of angry face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happy faces. In Experiment 3, face emotion was changed to be task-irrelevant rather than task-relevant, and the degree of attentional capture of angry and happy faces was also contrasted. In Experiment 4, the invert neutral face was included additionally as another target or distractor. We can use the invert neutral face as the common basis to dissociate the components of top-down attentional selection and bottom-up attentional capture, and contrast the attention effects between angry and happy faces in these two aspects independent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gruency effect could not be found in most conditions. This implies that top-down attentional selection can influence the bottom-up attentional capture of emotional faces. But reaction time for searching target was still found to be influenced by bottom-up process. When an angry face competes with a happy face, the saliency of the angry face is higher than the happy face.

Page generated in 0.02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