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際貿易對相對工資之影響-以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為例

楊書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的貿易理論認為,已開發中家若開放貿易會減少其國內低技術勞工的需求,降低低技術工的相對工資,進而惡化該國的不均度。反之,開發中國家若開放貿易會增加其國內低技術勞工的需求,提升低技術工的相對工資,進而改善該國的不均度。這個理論在亞洲四小龍的貿易開放歷程中獲得印證。但拉丁美洲各國在1980年代中期採行貿易自由化政策的結果,卻使該境內各國的工資不均度產生惡化的情況。許多學者認為中國大陸及其他低工資國家於1970年代末開放貿易、進入國際市場這一事件,是最可能導致東亞及拉丁美洲各國工資結構發展不同的主要原因。  為了檢定「大陸開放貿易是導致東亞及拉丁美洲各國工資結構發展不同的主要原因」之假設,本研究採反證法將大陸的基期關稅調整為1984年大陸未申請復關時的關稅水準。若上述假設成立,則在大陸未開放市場的情況下,拉丁美洲各國之工資不均度應下降。  研究結果發現1.中國大陸貿易自由化與否對東亞各國之影響顯著大於拉丁美洲各國; 2.大陸提高關稅對成衣業及紡織業所造成的衝擊最大; 3.大陸改革開放與拉丁美洲工資不均惡化並無直接關係。而造成此結果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大陸與拉丁美洲各國的出口相似度極低,兩地區在出口市場的競爭程度並不如一般想像中高。

Page generated in 0.01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