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社區大學建構公民意識之研究-以台北市四所社區大學為例

陳翠娥, Chen, Tui-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社區大學從民國八十七年九月文山社區大學開辦至今,各縣市陸續開辦或積極籌備,短短二年多的時間,目前(民國九十年六月)全國已有三十所社區大學。 社區大學的設立,意味著台灣社會歷經近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匯聚了對教育改革的深切期盼,以及對深化民主,重建社會的理性認知,以逐漸成型豐沛的民間活力為支撐,並結合地方自治、社區發展的潮流。社區大學的創建,旨在深化民主,重建社會,引導社區人民積極公民權(active citizen)的行使,鼓勵民眾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落實教育與社區的結合,指供終身學習的場域,進而促成公民社會的實踐。 透過教育途徑喚起公民意識及培養公民能力,在社區大學中學習民主社會中公民所需具備的能力與技巧,唯有建立公民的社區意識、公民意識,由下而上的政治參與才不會淪為空談。社區大學提供公民公共參與的機會,朝向自我管理;同時,激勵公民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認知。社區大學這個另類大學,不僅本身即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同時其亦結集了不同的社區團體來共同落實教育與社區的結合,故本研究以目前台北市四所社區大學為研究對象,並以「公民資格」、「公民參與」、「社區教育理論」為社區大學的基礎理論,來探討社區大學建構公民意識的策略與實踐。 社區大學設立的終極目標乃是希望建構一個公民社會,其所使用的策略主要可分析為「課程型塑」、「公共論壇」、「與非營利組織的策略聯盟」、「社團觸發」、「社區參與」五個面向,經由個案分析歸納出下列研究發現: 1.社區大學的推動理念,主要乃希望藉由相關課程來打開公共領域發展民脈、培養人民批判思考的能力、以及引導新的社會價值重塑生活形態。然普遍發現各社區大學的學術性課程及公共性課程不好經營,而影響社區大學課程規劃方向最大的主力,實乃取決於各社區大學負責人(主任)的治學理念。 2.「公共論壇」對大部份的社區大學而言,有其正面的功能,其提供了一個可以讓民眾多瞭解公共政策的場域。 3.對非營利組織而言,社區大學提供一個交流的場域,讓非營利組織至社區大學授課以傳達組織理念,社區大學亦提供了非營利組織成員再成長的機會;對社區大學而言,非營利組織可提供其豐富的師資來源。 4.最具活動力和自主性學習的社團活動課程,對各社區大學參與文化的型塑有其正面的意義。 5.對社區大學而言,在地的社區是它要開拓、耕耘的場域;對在地社區而言,社區大學引進了社區營造的資源及支援,有助於社區工作的開展。

Page generated in 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