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勞工財務參與制度之研究

蔡嘉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勞資關係中雙方存在合作與對立的態勢,主要的原因在於雙方利益具有衝突與一致之可能性。如何避免勞資間的衝突對立、強化勞資合作,是極為重要的課題。而另一方面,勞工意識抬頭,各種強調勞工權益之社會運動蓬勃發展,促成勞動者力量之提升,企業─私人之經濟體,已不再是僅由資方專制之組織。故,在企業內,勞工參與制度已獲得相當之重視與實施,不僅在決策方面、經營方面有參與之權利外,在企業經營報酬與成果方面,更應讓全體勞工加以分享─亦即經濟民主之概念。 因此,本文乃以經濟民主之概念出發,探討勞工財務參與制度之本質與內涵。蓋勞工財務參與制度早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實施已久,其功能、類型、目的、法令規範等等之間,皆因各國之社會、歷史、文化、勞資關係等影響因素下出現相當分歧之現象,頗值得進一步研究與了解。故,本文主要分析英、法、德、美等四國之勞工財務參與制度,包含現況、類型、法令、勞資立場、功能等方面,並將四國之情況作一比較分析,以獲知該制度之演變與目前實務上之運作情形。此外,將國內之勞工財務參與計畫(包含年終獎金、現金分紅、員工分紅配股等)與先進國家作一比較後,可以發現目前我國在法令上缺乏完善之規範外,普遍對於勞工財務參與概念尚停留在員工分紅配股之層級上,並用來作為圖利特定人員之工具。因此,我國如要解決現行制度之缺失,並達成財務參與制度之潛在功能,需從下列三點著手:一、法令規定排除高階經理人員(包含董監事)領取員工分紅配股權利,並限制不合理之領取條件(如差別待遇、不得賣出持有股份期限過長等);二、加強企業內之勞工參與;三、制定完善之儲蓄投資薪資理財管道,讓勞工可依照本身情況,將薪資或分紅作為長期儲蓄投資之用,以促進勞動者財產形成與經濟生活保障。
2

中國國企改革的發展與國有資產流失的爭論 / The development of SOE's reform in China and a discussion about loss of state assets

蕭翰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4 年年中,中國發生史上第三次公平與效率之爭,稱之為“郎顧之爭”,一場由郎咸平挑起的關於“國有資產流失和國企改革方式”的社會大討論。他認為以新自由主義為主軸的國退民進路線,由於法律制定的不夠完善,將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對全國百姓而言,是不公平的。所以,在法制化完善之前,國企產權改革必須停止。這致使為國企產權改革和市場化取向辯護的“主流派經濟學家”成為備受指責的對象。 然而,在法制化完善至得以進行產權改革之前,國企效率低落的問題仍有待解決,這同樣也屬於國有資產流失的一種。因此,郎咸平提出了過渡方案,即透過職業經理人來治理國企,藉此提高企業效率。但郎咸平的段論述將會面臨以下問題。首先,職業經理人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仍未有完善的職業經理人市場。此外,法制化完善的標準是什麼?是否仍以有效的降低國資流失為底線?如果是,這樣的底線又為何?同時,這是否與郎咸平原先的公平性理據相互違背?這都是郎咸平無法解決或解釋清楚的問題。 “郎顧之爭”使筆者得到啟發,認為國企改革不應完全聚焦在“產權”上,提高效率不一定只得從事產權改革,更因而喪失公平。因此,本文試圖提出一套兼具公平與效率的國企改革方案,稱之為“新的國企治理方案”,它必須是現實可行的,這樣才得以取代郎咸平的職業經理人方案。其主體是現代公司治理,並結合馬克思的公有制理論以及經濟民主、經濟民主的社會主義模式等理論作為依據,內容在於強化國有企業股東和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並依照按勞分配的精神來調動勞工的積極性,呈現出具經濟民主的國企治理方案。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