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台灣地區中小型綜合券商經營策略之個案分析 / A case study of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Taiwanese medium-sized securities firms吳博雯, Wu, Po-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首先對綜合證券商產業作深入分析。首先以「產品與服務習性」、「市場與顧客習性」、「作業與成本習性」、「結構習性」、「交易習性」、「產業網路」、「技術習性」、「產業演化」、「產業生態」、「策略群組」、「產業政策」等十一個構面分析證券商的產業,並由此推得證券產業競爭強度、未來的獲利潛力與發展潛力、以及產業的成功關鍵因素。
在產業競爭強度方面,經紀業務的競爭強度高,承銷業務與自營業務的競爭強度逐漸提高。在獲利潛力方面,整體而言,全面策略領導群中券商獲利潛力較佳,但是未來能提供差異化服務,且風險控管能力的券商亦具備較佳的獲利潛力。在未來的獲利潛力方面,以業務性質而言,經紀業務雖然替代品威脅小,但因國內需求有限,因此發展潛力低,而承銷業務相對之下,雖然目前亦有價格競爭的現象,但與承銷業務相關的財務顧問、金融商品設計等業務,因為可差異化的程度較高,所以發展潛力較高,同時網路交易對小型券商而言亦產生有利的發展機會。最後,本研究認為,人力資源品質、知識與經驗的累積與學習、好的營業據點、資訊技術的取得、了解顧客的需求與購買特性、以及資本額為產業的關鍵成功性因素。
其次分析個案公司的內部環境,並提出策略建議。經過分析及比較個案公司與類似公司大發證券,以及主要競爭對手元大證券的經營績效後,配合產業分析的結果,個案公司的SWOT情形如下表所示:
┌──┬──────────────────────────────────┐
│ │◆ 可在網路上交易的金融商品種類增加 │
│機會│◆ 券商在經紀業務上,相對替代品與潛在競爭者來說仍具優勢 │
│ │◆ 網路交易的興盛,使經紀業務的顧問諮詢方面的服務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
│ │◆ 網路交易有助於交易成本的下降 │
├──┼──────────────────────────────────┤
│ │◆ 產業參與者多,且在日前的購併風潮、以及外商投資銀行紛紛來台設置據 │
│威脅│ 點下,產業競爭強度增加 │
│ │◆ 承銷業務日趨價格競爭,同時在財務顧問方面的替代品替代強度高 │
│ │◆ 自營業務的操作風險隨衍生性商品的增多而提高 │
├──┼──────────────────────────────────┤
│ │◆ 管理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
│優勢│◆ 已具備數項關鍵性成功因素 │
│ │ │
│ │ │
├──┼──────────────────────────────────┤
│ │◆ 公司規模較小,不易爭取法人的下單 │
│劣勢│◆ 研究團隊以及可用資金規模較小,自營業務方面尚未有較佳的操作效果 │
│ │◆ 較弱的銷售通路以及對外關係,較不利於爭取承銷業務以及財務顧問的服 │
│ │ 務 │
└──┴──────────────────────────────────┘
由於個案公司目前所擁有的核心資源以及優勢,均與經紀業務相關,故建議個案公司將經紀業務作為首要重點發展的業務,並且以元大證券的績效表現作為標竿。另外在網路下單業務的發展上,建議增加可銷售金融商品的種類,如共同基金,以擴增產品線的廣度;此外,為了提供給投資人更穩定、更周全的網路理財服務,同時考慮資訊技術並非為個案公司本業的專長之下,並且建議個案公司尋找適合的資訊廠商合作,以一般投資人為主要的目標市場,共同開發與資產管理相關的完整投資理財服務,提供投資人更新的價值。
在企業內部的規劃方面,建議先以擴大研究團隊的規模,以支持網路交易為要,另外在自營部門的操作上,建議以配合承銷業務發展投資組合,並且以中長期持有為投資方式,降低自營操作的風險,避免證券操作損失。除此之外,由於個案公司的資本額以及經營規模較小,在產業同業競爭強度日趨增高之下,券商大型化為未來發展的必要條件,故建議個案公司以擴增資本額為要,同時建議以資本額與個案公司相近的小型綜合券商或是專業經紀商為較佳的合併對象,以快速累積資本額,同時透過合併方式增加銷售的通路,以有利於未來發展承銷以及共同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銷售業務。
|
2 |
綜合證券商經營績效分析-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 / A study of integrated securities firms’ efficiency in Taiwan-An application of three-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黃士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根據2002年至2008年的各綜合券商財報資料,採用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綜合券商之經營效率分析,研究的對象包含台灣金控體系下十四家綜合券商和上市櫃十一家綜合券商證券公司(非金控體系)共25家綜合券商。實證結果如下:第一階段廠商無效率之主要來源為純技術無效率與第三階段之部分,估計之結果不同,綜合券商經營管理無效率的情形相當嚴重,綜合券商純技術效率平均值為0.955,規模效率平均值為0.769,代表受評綜合券商經營上產生無效率之來源為生產規模之無效率,假若不考慮外在因素之衝擊則會低估純技術效率值,將造成廠商無效率來源之誤判,本文利用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檢驗第一階段與第三階段效率值,顯示在1%的顯著水準下,第一階段與第三階段 DEA 估計之技術效率值、純技術效率值及規模效率值確實存在顯著差異;SFA迴歸評估結果顯示,營運據點數、董事規模、董監事股權質押比率對勞動投入差額呈顯著正向關係,2008金融風暴、業務集中度、業務風險、發放員工分紅對勞動投入差額呈顯著負向關係;營運據點數、業務集中度、業務風險、董事規模、董監事股權質押比率對資本投入差額呈顯著正向關係,2008金融風暴及發放員工紅利,對資本投入差額呈顯著負向關係;2008金融風暴、業務風險、發放員工紅利、董事規模、董監事股權質押比率對其他費用投入差額呈顯著正向關係,營運據點數、業務集中度,對其他費用投入差額呈顯著負向關係。
|
Page generated in 0.024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