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地理空間結構變遷下台灣行政區劃調整之研究

楊仁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行政區域之劃分,自民國39年以後即未有大幅變動。而歷經時代更迭、政府層級體制轉變,加以人口、產業、經濟、區域發展以及全球化所造成地理空間結構之變遷,不但於現況產生許多問題,亦未能配合未來國家發展與國土政策之趨勢與需求,實有重新檢討、調整之必要性。因此,本研究以「經濟生活圈」之觀點與現象為出發,配合各國制度比較、台灣地理空間分析以及專家學者問卷結果,探討地理空間結構變遷下,台灣行政區劃之現況問題與未來調整之方式,並檢視現行行政區劃於行政治理、實質規劃、經濟產業與生活環境等面向所存在之問題,進而據以擬定台灣行政區劃調整之建議方案。 本研究藉由區域及都市體系理論、網路及網絡城市相關理論,歸結至經濟生活圈與「中地網絡體系」觀點而為論述基礎,探討地理空間結構變遷下台灣行政區劃調整之課題。爰此,主要研究結論與建議有: 一、經概述台灣、日本兩國近代國土政策之演變以及日本市町村合併之沿革後,可發現台灣之國土政策理念深受日本所影響,而日本透過市町村合併減少地方行政區數量之過程與精神,亦值得台灣參考;綜以台灣自明鄭時期以後行政區劃沿革之概述,以及各國行政區劃與政府層級之比較,亦能發現台灣地方行政區劃數量過多、地方政府層級架構不對稱之問題,以及人口/面積原則考量之重要性。 二、藉由北部區域城市層級體系、自然與社經空間、交通以及流動空間之分析結果,除證明地理空間結構確有產生變遷之事實外,更凸顯區域發展空間極化、公共設施配置與財政問題、「住—學」「住—業」失調以及行政區劃與生活圈範疇不盡一致之問題。 三、依據上述比較與分析之結果,設計三種不同考量之行政區劃調整方案,並藉以:1.透過專家學者問卷驗證台灣行政區劃之問題與調整方式、比較調整方案之優劣,據以提出「6市10縣2特別行政區」之建議方案。2.透過鄉(鎮、市、區)級行政區劃之整併,將鄉(鎮、市、區)數由368個減少為182個。3.基於廣域行政「區域合作」模式之運用,劃設跨域「都會聯盟」之治理範圍。 關鍵字:行政區劃、地理空間、網絡城市、經濟生活圈、區域合作

Page generated in 0.028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