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公共組織網絡化之研究-資訊科技的觀點

張俊揚, Chang, Chun-Yo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共組織長期以來給人一種浪費、效率不彰及態度傲慢的負面印象,在處於複雜多變的環境下,一般民眾莫不期待政府能提昇行政績效,以增加組織的學習力,掌握人民(顧客)的偏好,並迅速回應環境的變化。本研究即基於民眾對政府感到失望卻又渴望的情愫,而擬探究資訊科技如何應用於公共組織,進而探討公共組織網絡化的可能性,以做為公共組織因應時代潮流變遷的對策。 為了降低公共組織對資訊科技衝擊的適應不良,及確保能永續發展,本研究以為公共組織當就組織的管理與結構面進行調整,就管理面而言,善用資訊科技工具是其可行的途徑之一;就結構面而言,或可調整科層結構為網絡式組織。換言之,即希望藉由引進資訊網路科技,以建構一個網絡式的公共組織。其理想的運作模式是組織的成員、團隊或是整個組織的運作都彷彿是一個獨立的節點,可以突破時空的屏障而形成多重連結,以構成一個網絡。每個節點的權力來源,不是來自階級,而是自身擁有的技術和知識,彼此相互支援與分享資訊,為共同的價值觀與目標而努力。使它不再是一種政治結構,而是近似於一種生活方式。 植基於新公共行政(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與後官僚組織(post-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等觀點的影響,研究中從反思科層型政府為濫觴,並在「資訊科技」與「網絡式組織」兩者間釐探其互動互補的關係,期望這良性的互動能賦予公共組織變革時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基於這樣的邏輯思考,而於理論面上發現可以資訊科技為核心技術,提出建構理想型「網絡式公共組織」的三大願景方向-「再造的政府」、「虛擬式政府」及「團隊型政府」,並分別擬定其運作的可行性策略如後: (一)以「便民服務」、「資訊與知識流通」及「流程改造」等策略形塑「再造的政府」。 (二)以「即時通訊,傳遞正確資訊」、「擴大參與,共享民主政治」及「相互信賴,以求共存共榮」等策略形塑「虛擬式政府」。 (三)以「搭起開放便捷的溝通管道」、「培養合作共享專業知識的組織文化」及「建立工作績效評估制度」等策略形塑「團隊型政府」。 在實務面上,以我國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政策為例,從官方文獻資料的閱讀,瞭解到該政策的規劃內涵及未來願景與本研究所建構的網絡式公共組織之策略內涵有相通互補之處;另外對相關官員與洽公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深度訪談,得知該政策在實際運作上均分別引發了政府再造、虛擬政府及團隊政府的產生,所以本研究建構網絡式公共組織的構念,似乎可以在該實例的政策執行上獲得有力的註腳。 總而言之,本研究從理論與實務的探究中發現,網絡式組織無論在理論上的引介或實務上的應用,似乎均可藉由資訊科技的力量,讓公共組織走向一個較為具開放、動態與彈性的組織型態。惟目前公共組織在進行網絡化的過程中,本研究擬建議政府當持續應用資訊網路科技,在策略聯盟共享資源的原則下,達成「以客為尊」的服務宗旨。另外政府對於組織「知識管理」的概念與作為,及建立一套「客觀公正的績效評估辦法」是較為不足的。若期望公共組織能發揮最大效用,則需加強這兩面向的建置,因為強化知識管理與建立客觀公正的績效評估辦法,有利於絡網式公共組織的建立。

Page generated in 0.017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