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新聞報導和公關稿之主題框架及風險訊息差異:以腸病毒為例 / Issues frames and risk messages of news releases and news coverage during the Epidemic of Entrovirus

姜采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腸病毒為案例,分析腸病毒新聞報導的主要消息來源和新聞觀點為何,並比較疾管局公關稿和新聞報導對腸病毒的論述框架和訊息脈絡。此外,本研究亦配合「風險」概念,分析公關稿和新聞報導在腸病毒的各項風險相關資訊上,提供的頻率和資訊類別是否有所差異。透過上述分析比較,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專業訊息比例特別高的健康傳播領域中,新聞會以那一類消息來源為主,以及公關稿和新聞報導在同一健康議題的內容陳述和訊息提供上,是否會有所不同。 本研究選擇病情最嚴重的2005和2008年作為分析時間,共蒐集56則疾管局公關稿和929則新聞報導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 腸病毒新聞的主要消息來源為政府單位(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醫護人員。2. 腸病毒新聞最常出現偏向政府單位的新聞觀點。3. 腸病毒新聞的主要框架為「疫病的流行病學描述」,其次為「相關疫病的預防和保健資訊」;腸病毒公關稿則最常以「相關疫病的預防和保健資訊」為主要框架,其次為「相關疫病概論」和「疫病的流行病學描述」;公關稿比新聞更重視腸病毒的醫學概論和預防保健等偏重知識性和專業性的訊息。4. 新聞報導最常以風險訊息為主要訊息脈絡,公關稿則最常以預防訊息作為主要訊息脈絡。5. 新聞報導和公關稿最常提供的腸病毒相關風險訊息為疫區、感染人數、易受感染族群、相關病理概念、預防方式和建議、以及治療方式和可採行的措施;就總體而言,腸病毒公關稿所提供的腸病毒相關風險訊息,比新聞報導多。
2

健康風險評估中的樂觀化偏誤現象-台北市六所幼稚園家長對腸病毒問題之解讀

陳麗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在1998年時,共有四百多位重症病例,其中74位死亡。至此之後,每年都有相關的重症病例及死亡人數傳出。因此,每年到了流行的高峰期,政府相關單位即透過各種管道來傳遞腸病毒的相關知識,然而,這真的促使學童家長正視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嗎?   在Weinstein的一系列研究中發現,人們有一種傾向,那就是在經驗不幸的事物時,我們會有所謂不切實際的樂觀。傳統上,對於上述現象的產生,大都僅從心理學層面來做探討。但研究者認為這樣的解釋過於單純,因為其並沒有進一步考慮到,健康資訊在傳遞的過程中,可能因為傳播管道的不同及個人間不同的社會人口特徵,而造成不同的個人對此健康資訊的解讀有差異,並影響其對健康風險的評估。   因此,本研究想探討的是,腸病毒相關的健康資訊在透過不同的傳播管道傳遞時,如何影響學童家長來評估家中學童的健康風險?是否有所謂樂觀化偏誤現象出現?學童家長及學童間,不同的社會人口特徵,像是學童家長的性別、.學童家長的教育程度、學童本身是否曾罹患腸病毒,及學童本身的健康狀況,是否也會影響學童家長對健康風險的評估?是否有所謂樂觀化偏誤現象出現?   從實證資料中發現,在自覺健康風險層面上,受大眾傳播管道影響的學童家長較受人際傳播管道影響的學童家長高。從這其實可以看出,大眾傳播媒體在提醒學童家長注意腸病毒問題時,的確有很大的功效。但受大眾傳播管道影響的學童家長,在評估家中學童的健康風險時,確實存在樂觀化偏誤現象,這也證實了Tyler所說的,大眾傳播媒介僅對評估他人風險有影響,但在評估己身的風險上,大眾媒介就顯得較無影響力。而學童家長的教育程度,及學童本身是否曾罹患腸病毒等社會行為層面,研究者證實教育程度愈高的學童家長,其自覺健康風險程度愈低,其樂觀化偏誤現象也愈明顯。這證實過去研究所指出的,高教育程度者或許對許多議題都自認為自己是專家,容易低估他人對訊息的判斷力,並因而認為他人比自己容易被傳播訊息說服。家中學童曾罹患腸病毒者,雖有較高的自覺健康風險,但也出現了所謂的樂觀化偏誤現象。

Page generated in 0.01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