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製率政策與原產地規定對地主國最適貿易政策的影響程智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貿易自由化的趨勢,各國貿易障礙面臨到被迫取消或降低的狀況。以往用來達成「扶植國內中間財產業」目的的「自製率政策」,因為不符合WTO協定之「國民待遇」原則,欲加入WTO之國家,必須符合撤除(降低)自製率的要求。在撤除(降低)此項貿易障礙的同時,各國政府應如何配套調整一國的關稅政策,才能減緩對產業的衝擊,並仍維持追求福利最大的目標。由本文理論分析所得的結論:調降自製率下限要求的同時,在中間財方面,地主國應配套降低中間財之進口補貼。最終財方面,當自製率低於某一水準,此自製率水準使得地主國與出口國生產中間財的邊際成本出現互有高低的情形,若直接投資廠商最終財產量對自製率變動的彈性小於0時,地主國應提高最終財之進口關稅;彈性大於1時,則應降低最終財之進口關稅。延伸自製率的概念,並將貿易範圍擴大為自由貿易區,考慮「原產地規定」對地主國貿易政策的影響。結果在調降原產地認定水準的同時,地主國中間財關稅(補貼)政策仍維持原水準,不受認定水準變動的影響。但進口國之最終財進口關稅則視直接投資廠商最終財產量對自製率變動的彈性而定,彈性小於0時,應提高最終財之進口關稅;彈性大於0時,降低最終財之進口關稅。
|
2 |
產品品質、市場規模與貿易政策:異質廠商貿易模型的詮釋 / Product Quality, Market Size and Trade Policy under Heterogeneous Firm Trade Model林學宏, Lin, Shiue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第一個主題中,本文針對許多國家在自製率政策的使用上,是否可達成本國政府對提高產業生產力及保護的需求。在異質廠商獨占性競爭的架構下,本文發現一邊際自製率水準在本國政府的自製率政策目標間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此邊際自製率水準幫助我們進一步確認調整自製率政策強度的實質效果,其總合結果發現調整自製率政策強度並無法同時達成上述兩個目標,因此本國政府應審慎地選擇其一之目標達成,並採用最適當的自製率政策。
其次第二個主題則在廠商生產力的設定上與以往文獻不同,在此廠商生產力是由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兩變數來共同衡量。依此本研究主要發現有二,第一:當整個世界市場規模擴大對本國與外國而言,將允許相較於規模擴大前生產力更低的廠商存活在市場中,且市場上廠商家數、產品種類會增加但平均生產力會下降。在出口決策上,國內外有能力出口的廠商家數、產品種類會增加但平均出口生產力亦會下降;第二:若兩國間市場規模不對稱的情況下,當本國的市場規模越大,則本國市場能允許生產力越低的廠商存活,導致廠商家數、產品種類越多、平均生產力越低,反之國外之結果與上述相反,同時可進一步觀察到兩國間平均生產力差距擴大。在出口決策上,本國有能力出口的廠商家數減少,意即生產力越高的廠商越有能力出口,此外亦可觀察到兩國間出口生產力差距的擴大。在兩國間市場規模不對稱下透過出口等零利潤曲線,兩國異質廠商在不同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的組合下可將其出口決策劃分為四個區域,在此四個區域中說明本國及外國廠商在不同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組合下,其出口決策將有所不同。
最後第三個主題亦在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共同衡量生產力的前提下,探討異質廠商對原產地原則的選擇。本研究可歸納出三個主要結果,第一:在跨國家間提升產品品質技術一致的情況下,若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偏好有差異,將影響二國間出口廠商申請原產地原則之選擇,意即若出口至對產品(品質)偏好較低的國家,則具有高生產效率的出口廠商將較具優勢;反之若出口至對產品(品質)偏好較高的國家,則具有高產品品質的出口廠商將較具優勢。第二:若僅考慮跨國間提升產品品質技術不同的情況下,亦將影響二國間出口廠商申請原產地原則之選擇。意即若出口至提升品質技術相對較低的(開發中)國家,則具有高產品品質的出口廠商將較具優勢;反之若出口至提升品質技術相對較高的(已開發)國家,則具有高技術效率的出口廠商將較具優勢。第三:若跨國間提升產品品質技術不同的前提下,進一步將跨國間消費者偏好程度不一致加入考慮,則可知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間,出口廠商在原產地原則的選擇差異上將縮小。
|
3 |
進口防衛措施之研究 -以汽車產業為例 / Import Safeguard Measures - Automobile Industry柳權峰, Leou, Chung-F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的動機在於美-日或歐-日有關汽車產品存在已久的貿易摩擦,以及鉅額的貿易赤字等問題,如何有效運用進口救濟措施來達到改善上述問題的嚴重性。一般而言,汽車產業的救濟措施通常採取關稅或配額的形式,唯關稅在歷年GATT談判回合中均朝向逐年減讓的趨勢,所以其重要性在此不予討論,主要則針對汽車的配額措施,或進口數量限制以及認定汽車身分國籍的原產地規則加以論述,以期我國在未來加入GATT之時可提供政府作為汽車產業防禦措施之參考。
|
Page generated in 0.01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