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花間集風土詞研究

賴靖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 本論文以《花間集》風土詞為核心,先從風土歌辭的淵源來著筆,上溯上古歌謠,下至唐代歌詩,藉此做系統性的歸納,探究風土詞與風土歌辭之間密不可分的啟承關係,進而連結至《花間集》風土詞的產生,及其作者群體的研究,做一全面性的介紹,以求論述的客觀合理。 其次對《花間集》作家在寫風土作品時,習慣上喜歡用些什麼詞調,作一些歸納說明,並對這些詞調的格律,包括字句、平仄、押韻等加以比對考察,以了解箇中有何異同與變革。 在形式上有了初步認識之後,接著探究《花間集》風土詞的主題內容,將詞作中最常出現的主題歸結出四大類,即:南國女子之風情、南方地區之習俗、天南水鄉之生活和炎方異域之風物,以期從中了解當時人民生活的概況,及特殊的風土民情。 繼而將《花間集》風土詞所呈現的藝術技巧作一番分析:第一小節以篇章之構思為重心,剖析此類詞作中章法佈局的技巧,分別從巧妙別致、新穎靈活及手法多變三方面來切入。第二小節以意境之創造為主,探討風土詞清新自然之詞境,究竟以何特殊技巧營造而出?第三小節以色彩之設飾為題,探討風土詞中,自然風物的點染與人物形象的設色,及所彰顯的斑斕自然景致。而第四小節則以物象的運用為題,歸納在風土詞中經常出現的物象,並深入了解運用此類物象背後所隱含的意象為何? 再者擬以《花間集》風土詞的風格特色為題,分別以作品之風格與文字之特色作為闡述的重點。在作品風格方面,歸結出風土詞中具有民歌風采、充滿生命活力、富於生活氣息及形象鮮明生動的特質。而這類風土詞所使用的文字特色則是注重視覺形象、用語樸而不俚及語境清秀明淨。因而可藉此了解風土詞與一般男女情詞風格迥異之處。 再次則以美學的角度來賞析《花間集》風土詞,除了南國如畫的風景之美,令人印象深刻之外,南方特有的民情之美,亦令人心神嚮往。這類風土詞不論寫風景,或是說民情,總洋溢著一種清真之美。而這種特殊的美感,也為濃艷的花間詞壇帶來一縷富於鄉土氣息的清風,真實地呈現出南方特有的風物民情。因此本章以《花間集》風土詞為主,與書中的艷情詞、詠史詞及隱逸詞等作比較,以突顯其中審美感受之異同。 至於《花間集》風土詞對後代文學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在詞史中所佔有的地位,也有探討的必要,因此第八章即以此為題,將審慎去觀察前、後代文人所創作的相關作品,並從中了解其一脈相承的關係,使《花間集》風土詞的源流及價值,能有完整的呈現與客觀的評價。
2

《花間集》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 / The Language Style and Cltural Connotation of "Hua Jian Ji"

林靜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從語法風格學的視角探看《花間集》中,顏色詞的語言使用狀況,中晚唐詩人作品上顏色詞的大量使用風格是有目共睹的,我們藉由分析花間詞人使用顏色詞之頻率與數據來看顏色詞使用的廣泛程度。而灌溉晚唐時代文壇的,正因有著溫庭筠詞風的盛行和顏色詞使用的文學承襲的推波助瀾,使得《花間集》詩歌創作傾向於濃艷深婉,在景物描寫上,著重顏色的鋪陳,表達更深邃、濃厚的情感,此正是《花間集》顏色詞豐碩數量與時代文化社會背景,有著密不可分之緣。首先,對《花間集》五百首詞一一分析,歸結出顏色詞在句子中所擔任的位置,計有主語、謂語、賓語三種語法功能,由此可了解,花間詞人創作時對顏色詞的配置及改造,再藉由歸納,清楚釐出並揭示顏色詞所呈現的語言意義。而每位詩人在驅使和創造語言時仍有其規律存在,從定語所描寫的對象上分析,將可以見到花間詞人描物寫景的繁多與更精確的掌握詞人驅使語言的用詞習慣,顏色詞不僅僅是繪色賦形常用的語言途徑,同時也是詩人觸目所及最深的感受,由顏色詞擔任定語的使用上,可以見出詞人創作時對詞彙運用的廣泛與多變,總結出《花間集》句式改造具有靈活特色及從顏色的使用頻率上探看風格,歸結出單音節顏色詞「紅」的語義範疇最廣泛、冷色系顏色詞頻率最高。 語言風格是一種探看文學作品的新視角,詩人在文化的歷境中,作詩講究顏色的調配,以色彩的感覺喚起美感的聯想,筆下的顏色詞不再只是一種客觀物質的屬性,而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領悟,不同程度的帶有尊卑、褒貶、善惡等倫理道德的制度文化內蘊,採以計量方法可觀看出詩人用色的偏好及顏色反映當代的社會文化風貌,使我們可以透過這些顏色象徵的內蘊,了解當時社會人文藝術情感的發展,文化意涵是探討《花間集》一書的語言價值之一。
3

《花間集》主題內容與感覺意象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n themes and sensory images of Hua-Jian Ji

洪華穗, Hung, Hua-Su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花間集》是第一部選錄晚唐五代文人詞的總集,是我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詞集,以藝術的角度觀之,它的表情特徵,是將某感情審美意象化,以意象疊加多樣化的色彩加諸詞中,使之較能專注著墨於單純的愛與美的形象表現,《花間集》雖不及宋詞之精麗,卻獨具簡古的風格,在中國詞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本文主要分為二個研究方向,一為主題內容,二為感覺意象。茲說明如下: 第一章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文獻檢討。 第二章《花間集》創作背景與十八家詞人 在創作背景方面,分時代背景及文學背景,說明晚唐五代的時代風氣與文學批評風氣,進而以(花間集》為焦點,說明其風格及文體的傳承,再簡述花問十八家詞人之生平及詞風。 第三章《花間集》主題內容之研究--兒女情愛 《花間集》概分九個主題,即浪漫的情愛,女性的姿態,怨曠與傷逝,離情與別恨,遊仙,詠物,入世的政治態度,出世的理想抱負,邊塞與地方風物等九個主題。浪漫的情愛,女性的姿態,怨曠與傷逝,離情與別恨四個主題主要是描寫世間男女的情感為主,故以兒女情愛標之。浪漫的情愛寫男女之間熱戀時的喜悅,女性的姿態描摹當時女子的美態與才藝,怨曠與傷逝則描寫女子傷春,思念情郎,宮怨,悲秋的情緒,亦有男子思念女子的主題出現,在離情別恨主題上,是《花間集》中數量最多的主題,分別時場景與別後相思二方面,別時場景寫情人夫婦的相別,亦有其他友朋的送別,在別後相思方面,有征婦思夫,閨婦思夫,男子的離情別恨,行人傷別之思等,十分多樣而豐富。本章側重主題的分類,並對同一主題,詞中主人公表現的共同傾向做一概要的分析,使主題更為明確。 第四章《花間集》主題內容之研究--處世情懷 本章是以處世情懷為重,有遊仙主題寫仙凡之間的愛恨嗔痴,有詠物主題詠物本身或借以寄託作者自身的情感,有入世的政治態度主題,呈現花間詞人關心國事,懷古懷鄉的一面,有出世的理想抱負主題,呈現隱逸情懷,有邊塞與地方風物主題,寫作者放曠胸懷,好山好水的景致。這樣的主題,雖只佔花間詞的三分之一,但內容多樣而風格放曠,實突破花間閨帷香豔詞風,開闢另一新風。 第五章《花間集》感覺意象之表現--視.聽覺 五、六章為一單元,為本文另一個重點,本文試以五根為觀察的量尺,即所謂眼、耳、鼻、舌、身(視、聽、嗅、味、膚)五覺,以《花間集》九大主題為觀察的內容,觀察九大主題所使用感覺意象的情形.本章主要觀察視、聽二覺的使用,採統計的方式,以表格的呈現,使讀者能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第六章《花間集》感覺意象之表現--嗅.味.膚覺本章以嗅、味、膚覺為觀察量尺,以九大主題為觀察內容,採用圖表統計的方式如前章,並於最末一節對五、六兩章做一總分析,依兒女情愛與處世情懷二大重點,觀察感覺意象運用之異同,再以總體趨勢來看,以呈現《花間集》共同使用最頻繁的感覺意象為何。 第七章結論 由以上數章,約可歸納為如下三個結論,一是開啟婉約、豪放的源流,二是感覺文學的典範,三是濃厚的女性敘寫特質。綜上所述,可知,《花間集》為外貌香豔媚弱,內在輕柔和婉,靈秀清新,純樸自然的詞集,它在愛情多方面的探討,影響了元曲、明傳奇等的萌發興盛。而其在感覺意象的使用,足為後世之典範,其主題內容足開婉約、豪放之先聲,故在中國詞史上,實具不可輕忽的重要參考價值。 文後並有附錄--「《花問集》主題內容一覽表」,是將《花間集》五百首詞,依九大主題而分類,讀者閱讀第五.六章感覺意象時,可依圖表上所附數字,檢閱全詞的內容,特此聲明。

Page generated in 0.02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