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我國產業政策與大陸政策之矛盾-以薄膜液晶顯示器為例

王綺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商投資中國大陸不僅代表兩岸關係發展之微妙,亦凸顯出在台灣政經轉型過程中,一貫的國家介入經濟行為的難題,進而反映國家產業政策與兩岸政策的矛盾與衝突。基本上,政府產業政策的決策邏輯被侷限在一國之經濟發展,係藉由大量產能的產出及創造鉅量的國民生產總額的思考模式,因此政府鼓勵產業發展的途徑即為鼓勵企業進行大量的製造,進而導致台灣企業本身對於研發的企圖心相對缺乏,在如此政策邏輯的左右下,當微利時代的來臨時,反而促成企業為求成本的控制與降低,加速赴大陸進行投資。其中,資訊電子產業受限於自身發展的技術層次,因此多以硬體製造、或為歐美日電子大廠代工為主,較少專研在技術研發或品牌創新,此種以接單為主的製造業傾向,加上以電子產業低階產品為主要的生產項目,同樣受到台灣本土勞力成本逐漸增加、台幣升值以及投資環境轉變的影響下,也在短時間內步上了傳統產業赴大陸投資的腳步,逐步開展並加大幅度地進入中國大陸設廠生產,加之中國大陸在政策上對台商刻意的招商動作,相較於台灣的投資環境無法承受台灣經濟體的生產模式,也強化產業外移的槓桿效應。 因此,本文所著重的兩個分析層面分別為台灣的產業政策與兩岸經貿政策,透過前者可以理解國家在經濟領域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介入的程度,在台灣以出口製造導向的經濟型態上,國家無疑扮演的是一種“推手”的角色;而對於後者的評述則可突顯國家對於產業向外發展的“拉力”。分析的視點則以發展型國家理論為主,並藉由國家的產業政策作為國家能力的展現,來理解不同性質的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

Page generated in 0.01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