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中郎及其文學. / Yuan Zhonglang ji qi wen xue.January 1971 (has links)
手稿本 / 論文(碩士)--香港中文大學,1971. / 參考文獻: p. 1-10(4th group) / 林章新. / 序論 --- p.1 / Chapter 第一章 --- 袁中郎之生平 --- p.3 / Chapter 一 --- 中郎事略 --- p.3 / Chapter 二 --- 中郎之生活 --- p.11 / Chapter 三 --- 中郎與政治 --- p.62 / Chapter 四 --- 中郎與佛教 --- p.78 / Chapter 五 --- 中郎與酒 --- p.99 / Chapter 第二章 --- 袁中郎與花道 --- p.113 / Chapter 一 --- 中華瓶花賞鑑述略 --- p.113 / Chapter 二 --- 中郎之花道論 --- p.118 / Chapter 第三章 --- 袁中郎之文學理論 --- p.160 / Chapter 一 --- 中郎文學理論背景 --- p.160 / Chapter 二 --- 中郎文學理論淵源 --- p.174 / Chapter 三 --- 中郎文學理論 --- p.194 / Chapter 甲 --- 通變論 --- p.194 / Chapter 乙 --- 尚質論 --- p.206 / Chapter 丙 --- 韻趣論 --- p.221 / Chapter 第四章 --- 袁中郎之文學 --- p.232 / Chapter 一 --- 中郎之古文 --- p.232 / Chapter 甲 --- 論文 / Chapter 乙 --- 序文 / Chapter 丙 --- 傳文 / Chapter 丁 --- 碑銘文 / Chapter 二 --- 中郎之小品文 --- p.269 / Chapter 甲 --- 小品文釋義 --- p.269 / Chapter 乙 --- 中郎與晚明小品 --- p.278 / Chapter 丙 --- 中郎小品文分論 --- p.308 / Chapter (一) --- 山水小品 / Chapter (二) --- 尺牘小品 / Chapter (三) --- 隨筆 / Chapter (四) --- 瓶史、觴政文論 / Chapter 三 --- 中郎詩論 --- p.439 / Chapter 甲 --- 中郎詩之內容 --- p.439 / Chapter 乙 --- 中郎詩之淵源及其風格 --- p.450 / Chapter 第五章 --- 袁中郎之影響 --- p.511 / Chapter 一 --- 公安派與竟陵派 --- p.511 / Chapter 甲 --- 竟陵派之文學理論 --- p.517 / Chapter 乙 --- 竟陵派之詩文 --- p.537 / Chapter 二 --- 袁中郎與清初文風 --- p.562 / Chapter 1 --- 金聖嘆 / Chapter 2 --- 李漁 / Chapter 3 --- 張潮 / Chapter 4 --- 袁枚 / Chapter 三 --- 袁中郎與東洋文學 --- p.607 / Chapter 第六章 --- 袁中郎昆仲之文學 --- p.645 / Chapter 一 --- 袁宗道 --- p.645 / Chapter 甲 --- 袁宗道事略 --- p.645 / Chapter 乙 --- 袁宗道之文學理論 --- p.649 / Chapter 丙 --- 袁宗道之文學 --- p.655 / Chapter 二 --- 袁中道 --- p.674 / Chapter 甲 --- 袁中道事略 --- p.674 / Chapter 乙 --- 袁中道之文學理論 --- p.674 / Chapter 丙 --- 袁中道之文學 --- p.690 / Chapter 第七章 --- 總評 --- p.717
|
2 |
自適與修持-公安三袁的死生情切 / Self-contentment and Moral Cultivation: Life and Death seen by the Yuan Brothers of Gongan劉芝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不少研究者早已指出,中國思想中對「死亡」的探索,為數頗繁。到了晚明時期,對死亡議題的關注,更是當時思潮的重要焦點之一。就在談生說死的眾多言論裡,公安三袁也深入其間,親身自證,思考反省了生死的問題。本文的出發點,就是對於他們生命最關心的問題,他們切身於心、一以貫之的思考重心──生死,不論是對死亡的焦慮,還是不知自身何去何從的生命疑惑,都是他們念茲在茲,企圖解決的問題。本文以生死的層面切入他們的思想世界,企圖要釐清的是,生死性命之學帶給他們的感受,到底是什麼?他們怎麼理解生死?為什麼這麼理解?是什麼因素,促使他們的改變?轉變之後的人生態度,又有何不同?在細觀三人著作,詳加分析之下,會發覺在他們的生死思考,呈現出許多有趣的現象,既有特殊的個人因緣,也有時代思潮的痕跡。這些觀點,並非只是泛泛地、印象式地連接到陽明心學、淨土、禪學等等,而是應該要更深入他們的思想,對他們的本身生命歷程與外部的環境背景作出更細膩、具體的探討與分析。
如果說時代背景是他們身處的歷史境遇,卻往往不能完全解釋他們為什麼這麼想,那我們就必須扣問在這些人的生命中,遇到了什麼樣的難題與困境。換句話說,不只是因為某些哲學思想促使這個人有這樣的看法,而是說在他生命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他怎麼面對這個問題?他又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當他帶著這樣的疑惑來叩問世界,又產生什麼樣特殊的見解?這種問法,在晚明生死情切的普遍氛圍中,公安三袁就因此可能有了特殊的地位。因為每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擁有他們獨特的才識與性格,生命歷程的不同,對生死的發言也呈現其獨特的風貌。他們同樣身處環境氛圍之中,又各有不同的際遇,如果說前者是同,後者是異,則在異與同之間,他們皆勇於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都不斷扣問這個困擾人們數千年的,卻始終難有統一答案的大哉問。因此三個人對生死的看法,既有時代的影響,也有個人不斷地反思,況且三人性格別有不同,對生死的理解,也就有了自己的特色。本文的研究,即是以「自適」與「修持」為主軸,審視三人的言行經歷,深入他們的思想與行動,觀其言,察其行,探討他們的生死之學。
|
3 |
魏晉荀學 / Xunism in Wei-Jin段宜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魏晉思想研究開始運用新視角與新議題切入,為數不少且多有所獲,然而在魏晉儒家研究上,仍是較為缺乏的。從學術思潮來看,漢魏之際重刑法之學,正始時期倡道家學說,故在某種程度上,儒家顯得相形失色。這種情況到了元康之時,則更為明顯,當時玄風大開,一些魏晉名士,即便談到儒家思想,卻也只是拉上儒學的旗幟而已。也因此,一般學術界所關注到的「儒道會通」之研究,實際上是站在道家的立場上,卻鮮少直接以儒家為主體的。不過本文則意在指出,魏晉儒家並未退出歷史舞台。因此用時代分期,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八位思想家:即荀悅、徐幹、杜恕、傅玄、裴頠、歐陽建、袁宏、王坦之。並用內在理路的方式,分析這八個人,將其哲學義理溯源到荀子,說明魏晉儒家的一些基本特徵都與荀學關係密切。也就是以荀學為進路,不但可以合理地解釋該時期的儒家思想體系,同時還使魏晉儒家更深刻化與系統化。因此認為,魏晉儒學,其實是以荀學作為主要表現的思潮氛圍的。不難發現,從漢末政治社會的變動到魏晉士人崇尚自然的虛浮風氣下,勢必會更加強調一個重禮(禮教、名教)的世界。但他們不只是強調規範秩序,還嚴別禮法,凸顯出「禮」的精神與身國同構的概念;而在自然與名教的會通下,則提出兼顧「有」(名教、禮制)、「無」(自然、無為)的思想,以「執兩用中」的方式,在荀學脈絡下,收攝老莊之學。由此可知,魏晉儒家應自有其主體性與特色,不必只是淪為陪襯腳色,或只是對兩漢思想的反動而已。意即從整個思想史的脈絡來看,在魏晉階段,儒學自身也在思考著它應該如何前進。因此本文的研究,即是以「荀學」為主軸,審視這八位思想家的言論主張,探討他們的「魏晉荀學」。
|
Page generated in 0.02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