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陰律與陽法之間---以玉歷寶鈔為中心 / 無胡學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以清代載有陰律之善書中最為流行的《玉歷寶鈔》為中心,以其所載陰律(簡稱「陰律」)分別與儒、釋、道三教之行為規範(簡稱「三教規範」)、宋代以後的中國傳統法律(簡稱「國法」)相比較,找出陰律與三教規範、國法兩者之關係,並對陰律加以分類,藉此瞭解陰律此一「活法」,增進對中國傳統法文化之認識。
陰律可粗分為:人―宗教關係類、人―非人眾生關係類、人―人關係類,其與三教規範間之關係主要為相類似、相親近、相衝突,其與國法間之關係則為:相親近、相衝突、相補充。基於研究所得,陰律是一套三教混雜、聖俗不分、橫跨三界、古今皆存、抽象具體並立的行為規範,其與三教規範、國法共同組成了一張各主不同階層或團體的法網。
|
2 |
自適與修持-公安三袁的死生情切 / Self-contentment and Moral Cultivation: Life and Death seen by the Yuan Brothers of Gongan劉芝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不少研究者早已指出,中國思想中對「死亡」的探索,為數頗繁。到了晚明時期,對死亡議題的關注,更是當時思潮的重要焦點之一。就在談生說死的眾多言論裡,公安三袁也深入其間,親身自證,思考反省了生死的問題。本文的出發點,就是對於他們生命最關心的問題,他們切身於心、一以貫之的思考重心──生死,不論是對死亡的焦慮,還是不知自身何去何從的生命疑惑,都是他們念茲在茲,企圖解決的問題。本文以生死的層面切入他們的思想世界,企圖要釐清的是,生死性命之學帶給他們的感受,到底是什麼?他們怎麼理解生死?為什麼這麼理解?是什麼因素,促使他們的改變?轉變之後的人生態度,又有何不同?在細觀三人著作,詳加分析之下,會發覺在他們的生死思考,呈現出許多有趣的現象,既有特殊的個人因緣,也有時代思潮的痕跡。這些觀點,並非只是泛泛地、印象式地連接到陽明心學、淨土、禪學等等,而是應該要更深入他們的思想,對他們的本身生命歷程與外部的環境背景作出更細膩、具體的探討與分析。
如果說時代背景是他們身處的歷史境遇,卻往往不能完全解釋他們為什麼這麼想,那我們就必須扣問在這些人的生命中,遇到了什麼樣的難題與困境。換句話說,不只是因為某些哲學思想促使這個人有這樣的看法,而是說在他生命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他怎麼面對這個問題?他又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當他帶著這樣的疑惑來叩問世界,又產生什麼樣特殊的見解?這種問法,在晚明生死情切的普遍氛圍中,公安三袁就因此可能有了特殊的地位。因為每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擁有他們獨特的才識與性格,生命歷程的不同,對生死的發言也呈現其獨特的風貌。他們同樣身處環境氛圍之中,又各有不同的際遇,如果說前者是同,後者是異,則在異與同之間,他們皆勇於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都不斷扣問這個困擾人們數千年的,卻始終難有統一答案的大哉問。因此三個人對生死的看法,既有時代的影響,也有個人不斷地反思,況且三人性格別有不同,對生死的理解,也就有了自己的特色。本文的研究,即是以「自適」與「修持」為主軸,審視三人的言行經歷,深入他們的思想與行動,觀其言,察其行,探討他們的生死之學。
|
3 |
唯心聖教的經典、教義與實踐-以《唯心聖教安心真經》為主 / Scriptures, Teachings and Practices of Weixin shengjiao: On the Perfect Scripture for Calming the Mind張馨方, Chang, Hsing 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的唯心聖教是近年來甚為活躍且可見度相當高的新宗教教團,其教義融合三教傳統,並以運用卜筮易經與風水堪輿為外界所認知,尤其是創教者混元禪師獨特的chrisma特質,擅於融合三教傳統並進行轉化與重新詮釋,是促使該教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的要因。本文藉著研究唯心聖教對三教經典的運用與詮釋,分析其教義上的側重與偏向,並經由其主要經典《唯心聖教安心真經》內容的解析,探討其卜筮信仰的「宗教性」,並定位唯心聖教的宗教性質。
「唯心三十經」是唯心聖教的主經系統,標示其法脈與道法來源以及教義內容,本文經由整理、分析「唯心三十經」之中的三教經典的運用方式與頻率,呈現其教義雖然多援用佛教義理,但都能在「道」與「易經」的主體之中進行重新詮釋;其次整理、分類與分析「唯心三十經」當中的教內天啟經典,綜合得出「用易」、安祖靈與渡怨靈、消災化劫與世界和平、禮拜與誦念經典、中華文化道統等是唯心聖教的核心精神與主要的宗教關懷。
在「唯心三十經」之中,《唯心聖教安心真經》為創立獨立教派的代表性經典,較為具體地闡述以「易經」為主的修行觀點,強調「易經」的神聖性、萬法唯心、重新定義「山醫命卜相」等五術的宗教地位,以及確認了主祀神王禪老祖的神聖地位。由此定義了易經卜筮信仰的宗教性之後,唯心聖教的「用易」、風水堪輿、誦經、天啟法會儀式與祭祖大典等宗教實踐,都因架構在「易經」的神聖觀點與邏輯之中而成為唯心聖教的宗教特色。
唯心聖教將漢人信仰中原本就存在的術數卜筮信仰與佛教義理、儒家人倫進行融合與重新詮釋,並朝向制度化宗教發展以構築一個全新的宗教型態,具有結合世間法與超世間法的、進行式中的特質。
|
4 |
混淆する東アジア思想 ―花郎・王陽明・ハビアンを中心に李, 静 23 July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2019号 / 人博第909号 / 2019||人博||909(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文明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倉 紀蔵, 教授 太田 出, 教授 江田 憲治, 教授 片岡 龍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5 |
從明清之際的青原學風論方以智晚年思想中的遺民心志劉浩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位處江西的青原山淨居寺,自唐代以來便是禪宗的祖庭,至明代中葉又成了心學的重鎮;明朝覆亡以後,明遺民方以智為了彰顯遺民心志,於是便在其精神導師覺浪道盛以其獨特的莊學論述寄託「學術救國」之意的深切期盼之下,決心以「藥地愚者」的身分入主青原山,透過其方氏易學累代相承的象數思想為根柢,而在明清之際掀起了一股藉由「三教歸易」的學術主張以傳播「反清復明」的心志趨向的一種相當具有遺民性格與時代特徵的青原學風。
從遺民心志的角度來看,明清之際的青原學風乃具有四個方面的思想內容:一是以「托孤」說勘破生死行跡的困境;二是以「遊息」說解脫身心性命的束縛;三是以「炮藥」說強調苦心善世的權救;四是以「藏火」說傳承隱忍復明的寄託。至於這四個成分的遺民論述,相當有機地組合成以「托孤」、「遊息」為自我安頓的「內聖」修己之學,而以「炮藥」、「藏火」為實踐學術救國志業的「外王」治人之道的一種圓融周備的理論規度,而這也正明白地體現出方以智晚年思想中最值得後人加以深心推闡的遺民精神。
不幸的,清康熙十年(1671),清朝當局開始發動對青原學風的整肅,方以智在史稱「粵難」的政治案件中橫遭逮捕,不久後即自沈身亡;而在一片風聲鶴唳的寒蟬效應□,青原學風從記載中璀璨一時的學術榮景,最後竟如流星般迅速隕落在歷史長河的浩浩洪流之中。時至今日,三百餘年,摭拾片瓦,發為此論,亦但望不歿斯人之志於地下,且為明清之際的時代全象彌補一段歷史缺憾而已矣。
|
6 |
中國文學與越南李朝文學之研究胡玄明, HU, XUAN-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越南文學發展過程,無論漢文文學及其後之喃文(國音)文學,或近世之越文(拉丁
拼音)文學,俱在形式構造及內容思想上,受到中國文學鉅大影響。
本論文之重心,厥在探討中國文學所予越南李朝文學影響者為何?將其原委試為說明
。中越民族、文化嘗密切交流,文中並概述之。論之計五章十三節,今提要如后:
第一章探討中越民族、文化交流情形。此範疇包括越南民族源起、中越民族之接觸環
境與發展過程等。並介紹為中國文化思想、倫理、宗教各方面所影響之越南社會。
第二章探討越南文學醞釀、蛻變之形態及過程。此時越南方內屬中國,政治名義乃漢
唐一郡縣。然在文學思想方面,緣於中國士人陸續避難遷居,而與越南士大夫聯合創
成「南交學派」。此學派已涵「三教同源」傾向,富創造精神而別具一格。
第三章探討李朝文學與社會、政治背景,並及各類詩文之體式。
第四章探討中國文學與越南李朝文學之關係。
第五章論及李朝文學特質及其所居越南文學史之地位。李朝文學特富禪趣,文人且善
擇漢唐文學思想,復融合老莊旨趣;形成「三教同源」之特色。此特色不見於後代,
故在成文文學而言,李朝即成先導,而奠定越南文學之堅實基礎。
本篇論文並附圖表數種,以助明瞭兩國文化、思想、民族、血統,以及文學內涵之相
互關聯。同時可由歷史、民族、文學思想等各端之發展,以見李朝文學在越南文學史
之特色與地位。 /
|
Page generated in 0.02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