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1
  • 1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民族文化的多元發展與適應--以西雙版納勐海縣曼巒回村"回傣"為例

曾惠蓮, Tseng Hui-l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境內,有一群被稱作“回傣”的回族穆斯林,全部的人數僅有700多位,分佈於曼巒回與曼賽回二村。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對象為曼巒回村的300多位回傣穆斯林,筆者從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民族認同、民族關係等各個層面分別論述其民族文化的發展與適應。 因為地處於傣族小乘佛教文化環繞的區域範圍裡,這一群“回傣”穆斯林使用傣語、穿傣族服飾,與鄰近的傣族與其他民族保持政治、婚姻、經濟等各種社會交往;但是他們的村寨中有代表伊斯蘭教文化特徵之一的清真寺,舉行中國回族的各項宗教活動,生活上也大致遵守伊斯蘭宗教的生活規範。曼巒回村所呈現出來的特殊“回傣”文化,使得兩個回族村寨在西雙版納傣族小乘佛教文化分佈的區域範圍顯得非常特出。這兩個回族村寨與鄰近的傣族村寨日常接觸頻繁,傳統中國伊斯蘭文化與傣族小乘佛教文化產生交融現象。 日常生活傾向於傣族特徵的文化展現,以及民族宗教為伊斯蘭信仰所表現出的回族文化所帶來的強烈回族認同,使這兩個回族村寨發展出絕不同於傣族,卻也與傳統中國回族不盡相同的“回傣”文化。在傣族文化區,顯於外的文化表徵與傣族文化表徵相當類似的情況之下,以民族意識及民族情感為基調的內在認同可能更加強烈,成為維繫其社群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信念。面對同樣是回族的其他地區回族穆斯林,曼巒回村“回傣”穆斯林與其他地區的回族穆斯林一樣具有回族認同,用以區別漢族和其他的少數民族;甚至也有民族文化高低不同的觀念,用以區別回族和生活中所接觸的其他少數民族。 不同的民族與族群之間,往往因為各族群間居住空間分佈、社會政治權利的分配、經濟生產領域的合作與競爭以及文化的涵化融合現象等方面,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有不同的發展形式、內容與特點。歷史發展過程中,“回傣”與西雙版納的主體民族傣族和其他民族交往的歷史特點可以作為探討“回傣”穆斯林與各民族間維持制衡機制的參考依據。 “回傣”文化一貫的適應機制在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中的作用力是很難預估的,現代化變遷的迅速使得傳統保守的農村地區面臨很大的衝擊與新的問題,原本平靜且維持一定平衡機制的勐海地區勢必會發展出一番新的景象。「變」與「不變」都是跟隨時間與空間流轉的「變」,都是「適應」的一體兩面。在文化接觸與形塑的過程中,「不失本色」的是中國傳統伊斯蘭信仰的堅持,也是「不變」的內在情感心理認同要素;「特別的適應能力」則在面對傣族文化包圍時靈活的展現,發展出「變」的外在生存策略,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交織出獨樹一格的“回傣”文化。 正因為回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生活形態,使得回族文化的內容豐富而精彩,但是大部分的回族研究都僅觀察到回族「小聚居」所凝聚出來的回族伊斯蘭特色,而忽略了「大分散」區域特點所形成的多元文化。而“回傣”文化可以視為中國回族文化在西雙版納傣族文化區產生的文化變遷現象,是中國回族伊斯蘭文化多元呈現,並在其自身的發展與適應反映出多元的特色。
2

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文化意涵之研究 /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of teh Dai Ethnic Minority in Xishuangbanna, Yunnan Province

林慧娟, Lin, Hui-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意圖並不在於探討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狂歡的景象,而是將焦點放在傣族潑水節與水文化的關係上。“水”是西雙版納傣族的精神標誌,所以了解傣族文化之前,就必須先認識水文化,然後再來研究傣族潑水節的形成,以及潑水節從過去到現在的轉變,甚麼才是潑水節真正的文化意涵? 因此,本論文從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文化意涵之研究著手, 探討水與傣族文化之間的關聯,與其在當代的存在價值, 這將是本論文研究的方向. 本文所包括的基本內容有: 第一章 人文與自然環境: 對傣族的歷史與天然環境、生活型態、宗教信仰和風俗 習慣等方面的特徵進行探討。 第二章 潑水節的探索: 結合筆者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相關歷史文獻資料,探討傣族的水文化和潑水節的形成,所反映出來的標識和風格特 徵,將在此章做說明 第三章 文化現象和定位: 此章介紹傣曆新年、文化現象的轉換和禁忌。 釐清大眾對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的錯誤認知,並且訪談多位對傣文化相關研究的傑出專家學者、及2007年潑水節主辦單位,進行調查實錄及訪談。探討水文化和潑水節之間的因果關係、及節日中舉辦的各種活動之文化意涵進行探討。 第四章 潑水節的分析: 本章針對潑水節的內在以及外在意涵作分析。內在意涵包 括地方風俗、民族宗教和社會功能等方面;外在意涵則包括潑水節的特色、文化保護和傳承、以及其在當代的價值分別做微觀與宏觀的系統分析。 結論: 透過本文研究的發現並建議未來的研究方向 / This study doesn’t attempt to discuss the boisterous atmosphere of the Dai’s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W.S.F.) in Xishangbanna(XSBN), bu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W.S.F and the water culture. Water is the spiritual symbol of the Dai people in XSBN. So before understanding the Dai’s culture, we must first recognize the influence of water culture on the Dai ethnic minority. Then we will examin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S.F. from past to present, what is the real significance of the W.S.F.? And finally how does the W.S.F. reflect the external influence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s?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it will be divided into 5 parts to discuss: 1. Humani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Dai’s history and geography, introduces the Dai’s lifestyle, and shows the Dai’s religious beliefs and customs. 2. Exploring the Dai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The Dai’s water cultur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W.S.F. will be explain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3.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orientation: It introduces the Dai New Yea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e phenomenon and taboos. 4. Analysis of the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he internal significance of the W.S.F, including the local folkway, ethnic religion, and social function. And it also shows the external significance of the W.S.F, including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protection and fostering of tradition culture,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s. 5. Conclusion: The final conclusion combines with the above chapters to summarize the study of W.S.F.

Page generated in 0.017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