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水滸傳》詈罵語研究及其在華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 A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value of abusive language used in Water Margin

劉佩佩, Low , Pei 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水滸傳》是中國宋朝一部描寫綠林好漢的文學作品,它不僅在文學史上有巨大的價值,在語言研究上也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此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在語言的運用更是別具特色,因此筆者選擇了在詞彙中有趣的詈罵詞做為研究方向。 本論文在一開始先介紹歷來學者對“詈罵”所下的定義及略談其從古至今的發展概況,並根據劉福根先生〈漢語詈詞淺議〉一文中的十一類為藍本,再相較於前人對於《水滸傳》一書中詈罵語的分類表,重新列出了十類。 其次,筆者對於《水滸傳》書中特有的詈罵詞運用習慣進行了分析工作,因宋朝的詈罵語在漢語詈罵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俗化。根據劉福根先生在《漢語詈詞研究》書中將這時期的詈罵詞俗化的因素歸納為兩方面:俗文學的興盛及印刷術的發達,而這些具有獨特風格的詈罵詞全都一一表現在這本著名的文學作品中。 通過《水滸傳》中的詈罵語運用,我們可以透析宋朝的社會生活情況,同時還能了解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涵蘊。因此,筆者嘗試從語用角度去探究該時期的社會與漢族文化,並將之反映在對外漢語的教學工作上。筆者認為要成為一個華語文教師,除了著重於教科書的詞彙、文法運用外,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必要的,而華語文學習者在經過詈罵詞的教學後,也能提升對《水滸傳》書中話語的理解能力及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當然,教師在教學工作的進行中,仍有其所要注意的現實問題存在,所以筆者也就此提出了幾點要素。最後,筆者認為詈罵詞的教學是有其必要性的,不應該被漠視,也不應被鄙視或摒棄。

Page generated in 0.01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