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初梁溪詞人群體探論 / The group of Early Qing Dynasty Ci Poetry writer in Liang Xi張耕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希望建構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並藉由討論相關詞選、詞篇和詞論來觀察是否有趨於一致的群體性特色。
第一章「諸論」。此部份將概述研究動機、前人研究成果述評和研究步驟,主要說明本篇論文的基礎架構。
第二章「梁溪詞人群體的形成背景」。此部份將分成三個小節來討論:第一節「地方風氣」將討論江蘇無錫的文化淵源,希望藉由方志等相關地方文史資料了解當地的地方風氣;第二節「名門大族」將介紹梁溪當地如顧家、秦家、侯家等幾個名門望族,凸顯梁溪詞人群體的家族性特徵;第三節「關鍵人物」則著重於介紹吳興祚在梁溪擔任縣令時和梁溪詞人群體間的交流。此章節希望透過以上三個面向了解梁溪詞人群體的背景。
第三章「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和交遊」。此部份將分成三個小節來討論:第一節「範圍界定」將先由各相關研究成果帶出「梁溪詞人」與「梁溪詞人群體」的不同處,並整理出目前所見明末清初時籍屬梁溪的詞人;第二節「內部親屬師友關係架構」以第一節所整理出來的梁溪詞人為範圍,架構彼此間的親屬師友關係,並將所得諸人初步設定為「梁溪詞人群體」;第三節「交遊唱酬網絡考察」則將分「次韻和作」及「聚會社宴」兩部份,以表格整理出與梁溪詞人有關的詞篇,並綜合所得,與第二節交叉比對,希望能界定出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
第四章「梁溪詞人群體的詞篇、詞選和詞論」。第一節為「詞篇」,歸納分析梁溪詞人群體在「內容」和「形式」中所呈現的特色;第二節為「詞選」,以介紹《十名家詞集》、《亦園詞選》、《今詞初集》、《梁溪詞選》和《草堂嗣響》等各選本為主;第三節為「詞論」,則針對梁溪詞人今尚留存之詞序、題跋等相關作品歸納分析,考察各群體成員的詞論內涵。
第五章「結論──兼論梁溪詞人群體是否足以構成梁溪詞派」。此部份將總結前面各章討論的要點,並希望能進一步討論梁溪詞人群體是否足以構成詞派。藉由釐清梁溪詞人群體的交遊和創作等關係,希望能對清初詞學境況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
2 |
清初女性詞選集研究陳建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詞選研究是很具開發潛力的空白之地,詞選批評研究之視野是多元的,透過詞選批評可以逆證編選者的詞學觀、審美品味,又可透過選本中之評語了解編選者之詞學觀,以及當時作家間的交遊情形,亦可從詞選傳播現象了解群眾的消費取向。此外,更可以從詞選編輯做詞史、詞學史的橫向詮讀。
尤其地域詞選和女性詞選為清代所特別獨有。女性詞選的研究一直非常匱乏,其實女性詞選所涉及的層面十分廣袤,從女性本身個體、群體交遊到家族間的詩詞唱和來往,是一個同心圓關係,不斷拓展出去,尤其在明清女性文學蓬勃發展之下,女性詩詞創作是最大宗,詞又是較為溫婉柔媚,適合抒情的文類,女性詞與女性詞選的發展應可互為參照;其次,女性創作與家族間的關係,甚至與地域詞學的關係又密不可分,如當地學風對女性創作的讚揚或褒貶,都可能影響創作風氣與風格。
清代女性詞選研究之必要性在於其「文學史性評價」和「社會性評價」,如果以前的文學史是一種減法的建構,只擷取撰寫者認為「重要的」,那當代重新建構文學史時,應該要用加法的視野,去看那些被忽視(而非被淘汰)的作品或現象。
本論文並非要去「證明」男性或女性編選的詞選集是否有何不同,而是整理文本、分析文本,去「說明」這些女性詞選呈現出什麼。因此本論文嘗試詳細整理此一文學史中空白的處女地,並試圖從清初詞選與女性詞選的定量分析,探討女性詞選中典律與性別差異等相關論題。
|
3 |
日本語の空間表現「に」と「で」の選択にみられる母語の影響 : 助詞選択テストの結果分析蓮池, いずみ 17 February 2012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Page generated in 0.01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