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服務品質指標建構之研究 / Developing the service quality assessment indicators for Learning Commons at University Libraries

侯淳凡, Hou, Chun F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大學的學生在校園內的各種學習需求變的多元,而校園的中心觀念也從教育(Teaching)轉變為學習(Learning),學習共享空間(Learning Commons)隨之成為大學圖書館的重要服務,它代表了大學圖書館的創新與轉型。在這個空間內,館方提供充足的設施以及各種科技工具與服務,讓使用者可進行各種學習活動。學習共享空間從資訊共享空間演變而來,發展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而臺灣的大學圖書館自2005年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興建「SMILE 多元學習區」後,多所學校皆已在圖書館內建置學習共享空間。一項計畫須經由評鑑才能知道其目標達成與否,本研究將利用焦點團體法針對「學習共享空間」進行評鑑指標的建構與修訂,再針對各校的學習共享空間進行實際的評鑑,評估其表現與滿意度。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五點:(一)探討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意涵與發展現況。(二)探討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評鑑方法,建構適合的服務品質評鑑指標。(三)探討大學的學生在校園中的需求與希望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四)探討大學的學生對於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使用與滿意度,以期了解學習共享空間服務的效益。(五)分析使用與評鑑結果,做為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未來改進之參考。 為獲得研究結果,本研究透過焦點團體法獲得臺灣的學習共享空間意涵,同時焦點團體參與者也認同利用服務品質評鑑方法來進行學習共享空間的評鑑,具體建構出3個評鑑構面、23個指標與評鑑問卷,做為本研究的評鑑工具。為確保指標的可用性,本問卷實際發放臺灣師範大學與政治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獲得以下結論:(一)網路使用頻率影響二校使用者實際進入圖書館的次數。(二)使用者認可圖書館的學習價值(三)使用者最常使用科技設備。(四)使用者認為學習共享空間最重要的服務為舒適的環境與資源的提供、(五)使用者認為最滿意的服務為服務人員的態度與回應。(六)使用者認為最需改進的部分為區隔討論區與自習區。(七)學習共享空間整體滿意度尚待提升,圖書館仍應著重資源的提供。 針對所獲得的研究結果,本研究也提出幾點建議,首先要提升學習共享空間的共識與認知,並增加其理念宣傳,才能讓更多的潛在使用者得知學習共享空間的存在價值。建造舒適的環境固然,資源提供的重要性仍不可偏廢,未來可增設數位資源學習設備與教材,並增加討論空間,但同時要明確區隔討論區與自習區,以符合臺灣使用者特性。學習共享空間強調一站購足的整合服務,單靠圖書館一己之力無法達成,應促進跨組織合作,提供資訊指導與教學指導等多元服務,期望能滿足使用者的各種需求。

Page generated in 0.018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