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考量隨機回復率與風險因子承載係數之CDO評價模型 / Pricing CDO with random recovery rate and random factor loading李慎, Li, 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Amraoui & Hitier (2008)隨機回復率模型(BNP model)以及Andersen and Sidenius(2004)隨機風險因子承載係數模型(RFL model)為基礎,進行對分劵信用價差、債劵群組累積損失機率分配,以及對基準違約相關係數的影響等分析。我們發現當回復率改成動態後可以反映更多系統風險,權益分劵信用價差絕大多數都會下降。在累積損失機率分配方面加入BNP後變為較平滑;改用RFL則會使機率分配在小額損失處又產生一次起伏;同時考量BNP與RFL會使小額損失發生機率減少、極端損失機率增加。實作三組市場資料時,發現不管市場違約機率高或低,共同考慮BNP與RFL的模型在四個模型中是最適合擬和市價的,顯示在市價的校準上有更多彈性,特別是在承擔名目本金60~100%先償分劵的校準上只有共同考慮BNP與RFL的模型能發揮功效。
|
2 |
匯率雙出局保本型票券與以簡約模型估計違約相關係數之實證分析簡鈴衿, CHIEN, LING-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一共分為兩大主題,分別為匯率連結商品之評價與分析,及違約事件相關係數之估計。在結構型金融商品於市場上熱賣之後,金融業者紛紛投入財務工程領域,競相推出類似的產品。然而,自1971年世界各國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之後,匯率風險較以往提高不少,因此各種不同設計的外匯衍生性商品開始不斷地問世。有鑑於此,本文希望藉由分析市場上的匯率商品:「新加坡華僑銀行一年期匯率連結結構型存款」,讓發行商和投資人了解結構型商品設計的要點與風險所在。在此商品中,本文利用多變數蒙地卡羅模擬法求出商品的近似價格,除了看發行商是否有利可尋之外,也提供發行商可行之避險策略。同時,本文也透過商品條款分析與情境分析,讓投資人了解其獲利所在與將面臨的風險。 / 由於近年來信用事件層出不窮,顯示出信用風險控管的重要性,信用衍生性商品也因而開始蓬勃發展。目前信用衍生性商品以信用違約交換為最大宗,擔保債權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CDO)為其次。由於一籃子信用衍生性商品和擔保債權憑證涉及多檔標的資產,在評價時,公司之間的違約相關係數是個重要因子,因此本文在另一個主題上,透過Robert Jarrow與Donald van Deventer(2005)提出的違約相關係數之估計方法,以簡約模型估計違約相關係數,利用台灣公司資料做實證分析,期許對連結多項標的資產之信用衍生性商品之評價有所幫助。
|
Page generated in 0.01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