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企業發行新直接金融工具決策之研究謝申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資本市場逐漸趨於整合,直接金融工具不斷推陳出新的金融環境裡,如何從資本市場籌措資金,以滿足企業在投資、營運與理財活動上的需求,並作為企業策略上的競爭武器,已是國內企業必須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本研究主要之目的包括:
(1)以國內企業發行新直接金融工具之個案為樣本,探討產業類型、金融工具與融資金額間的相互關係。
(2)以四家個案公司為例,探討企業界在融資實務上的作法是否吻合財務管理理論,若有差異其中可能的因素為何?
(3)探討企業發行新直接金融工具的決策模式,並比較不同類型公司融資政策的異同點。
(4)透過對企業、銀行、主管機關之訪談,探討企業發行金額、幣別、時機、上市地點、選擇主辦銀行等實務,以提供企業發行決策之參考。
本研究首先根據所蒐集的次級資料,利用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的方法,探討新直接金融工具、企業特性與發行金額之間的關係。其次遴選曾多次發行新直接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與承辦經驗較豐富的投資銀行進行實地深入訪談,探討企業界在融資實務上的作法是否吻合財務管理理論,若有差異其中可能的因素為何?研究結果顯示:
(1)發行新直接金融工具企業的資本額平均數顯著大於全體上市公司資本額平均數。
(2)發行新直接金融工具企業的營業成長率平均數與全國前一千大製造業營業成長率平均數並無顯著不同。
(3)大型企業與中型企業發行金額之間有顯著差異。
(4)成長型企業與成熟型業發行金額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5)融資工具特性(權益相關或純負債)與發行金額之間無顯著差異。
(6)海外直接金融工具籌資每筆發行金額顯著高於國內直接金融工具每筆發行金額。
(7)四家個案公司的目標資本結構,融資政策與投資政策配合、外幣融資政策、發行時機、投資銀行之選擇等實務大體上與財務管理理論相吻合。
|
2 |
台灣發行之海外存託憑證價格行為反應之研究 / The Price Reaction of 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GDR)--The Empi- rical Study of Taiwanese Listing Companies蔡祖銘, Tsai, Tsu 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財政部證管會為促進國內證券市場國際化及自由化並便利國內企業至國外
籌募資金,於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十五日公佈實施「上市發行公司參與發行
海外存託憑證審核要點」,以鼓勵我國證券發行人或持有人發行海外存託
憑證(GDR)。迄今已有中鋼、亞泥、統一、嘉泥、東雲與台揚等上市公司
完成發行,而大眾電腦與信益陶瓷也通過證管會的審核,正在等待時機發
行。除此之外,更有其他的上市公司,如:東鋼、燁隆、華榮電線電纜及
和成等公司,也搶搭海外存託憑證的發行列車。既然GDR已繼海外可轉換
公司債而成為國內上市公司海外籌資的重要金融工具,因此有必要對GDR
的本質做個通盤性的瞭解。除了探討GDR發行後的折溢價情形外,由於GDR
是在海外市場交易且以美元計價,故GDR對國內重大事件的價格行為反應
以及新台幣匯率的變動對GDR報酬率的影響為何,亦是本研究的重點。根
據資料蒐集的可行性,本研究以中鋼、亞泥、統一及嘉泥等四家公司為樣
本,以簡單迴歸及事件研究法來進行實證研究,得到以下的發現: 1:海
外存託憑證的價格總是處在不均衡的狀態,若可進行套利,則海外存託憑
證與其表彰股票的價值終將相等,而達到均衡。但對於台灣上市公司所發
行的海外存託憑證而言,由於法令的限制,使得海外存託憑證的溢價期間
比折價的期間還要長。 2:新台幣的匯率效果對於海外存託憑證的報酬率
有影響。 3:台灣發行之海外存託憑證其價格行為反應與表彰股票的反應
有異。之所以會有上述的發現,本研究認為除了法令的限制外,國內上市
公司所發行GDR的歷史不算長,故海外投資人對台灣之GDR還很陌生。此外
,區隔的金融市場造成資訊傳遞上的障礙以及海外投資人對資訊重視的程
度與國內投資人有別,亦為可能的解釋。
|
Page generated in 0.01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