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458
  • 1380
  • 78
  • 51
  • 12
  • 3
  • Tagged with
  • 1525
  • 1525
  • 585
  • 527
  • 500
  • 402
  • 329
  • 319
  • 250
  • 223
  • 213
  • 197
  • 193
  • 181
  • 17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長期資金籌措方法的研究

黃信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企業成長模式之研究-以台塑企業為例

楊政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成長終究係一長途競賽,穩健持續轉型長成並對股東權益甚至社會、國家利益不斷增進,非但是一流經營者艱巨之挑戰及追求之終極目標,更是攸關企業甚至國家經濟存續發展至為關鍵之因素。台灣傳統企業過去50餘年來,面對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及全球競爭環境的快速變遷,究竟採取何種成長策略,如何培養核心競爭力,創造出被國際間讚譽的「台灣經濟奇蹟」,及轉型成功的背後,是否正醞釀著「管理迷思」而不利於未來的轉型成長正是本論文所欲探討之主題。 本論文以台灣最大民營企業集團-台塑企業為個案研究對象,探討其過去50餘年轉型成長歷程,究竟如何歷久彌新,持續站穩龍頭地位,希望能夠歸納出台塑企業成長之成功因素,提供台灣產業轉型成長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台塑企業成長歷程中,能依據時代背景,充分掌握產業競爭環境,搭配不同階段之企業願景(即策略雄心),經由組織變革,深化經營理念而形成有利的企業文化,利用甚至創造有利的內、外部資源,藉由上、下游垂直整合,創造完整供應鏈價值,製程、技術、用料改善、擴大量產及經濟規模等成本領導策略;建構總管理處組織之共同平台,建置完善的管理制度等差異化策略,及專注於本業發展之集中策略,不斷累積、建構核心資源及競爭力,於確定競爭優勢後,再採取多角化、購併、垂直整合、國際化等延伸競爭策略,選擇進退出產業,而能持續轉型成長。然而由於注重成本領導策略及管理制度,台塑企業成長模式偏好採行「內部成長」並塑造執行效率高卻創造力相對弱的經營團隊,在面對轉型到產品生命週期短,變化大的高科技產業及需藉由行銷、通路、品牌及研發等創造價值之生化及民生消費產業,台塑企業亟須調整因應,以避免成為企業成長之障礙。
3

企業購併個案研究--以國際藥廠個案為例

顏素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十年來藥廠間之大型併購案件層出不窮,改變了藥廠的排名,對於前十大藥廠之市佔率結構變化有很大的影響。但購併活動對公司價值是增加亦或是破壞?本研究及以惠氏藥廠併購氰胺藥廠為研究案例,來檢視此併購活動對惠氏藥廠公司價值的影響。 企業購併後價值的增加來自於綜效的產生,更進一步須檢視綜效是否大於購併之溢價。本研究以惠氏購併氰胺後1995年~2005 年之各年度EVA 折現值與未購併情況下之假設推估數據做比較,以檢驗購併綜效。在進一步比較綜效與收購溢價,以得出是否買貴了。並透過檢視影響企業價值的關鍵因子為銷售成長率、EBIT成長率、銷售利潤率、資本週轉率、再投資率與WACC 分析綜效的來源。 惠氏收購氰胺之溢價高達60%,溢價相當驚人,但當解析綜效併予以量化後,發現購併後11年間綜效遠大於收購溢價,並未買貴了。而綜效主要來自於較高的週轉率、再投資率及毛利率。 此購併案能夠成功主要歸因於公司文化的重塑、組織整合成功;購併購併決定與公司來發展策略符合;溢價在合理範圍。
4

台灣金融服務業企業優勢分析 - 以中國信託為例

劉樹芬, Liu, Shu-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台灣金融服務產業在現今利差不斷縮小的競爭環境下,所面臨的產業環境如何?在如此的環境下,是否還是可以在此產業中找到一個成功的企業,探討其成功之道?另外本研究也透過個案研究與分析的方法,針對產業獲利最佳的企業 –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進行探討,看是否可以找出有利的企業競爭策略與競爭力。 現有金融服務業者在其內部的產品設計、生產、行銷、運輸、支援作業等多項獨立活動在產業發展中如果能產生一定的價值,深化客戶資訊、建立銷售文化、積極主動的管理績效來加強核心競爭力,就會使此金融服務業擁有差異化資源,也就會獲得一定的產業競爭地位。
5

企業策略與企業績效關係之研究

徐善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

企業主持人成就動機與其企業成長關係之研究

嚴世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以國外有關之研究與理論為基礎,來探討我國紡織業之企業主持人成就動機與其企業成長間之關係。 有關成就動機部份,係以心理學教授黃國隆教授所編製之問卷為衡量企業主持人成就動機之工具。企業成長部份則以62年及66年各企業之銷貨額、純利率、員工人數、以及固定資產等之變動為推算企業成長之各項指標。其次以卡方檢定分析成就動機與各項成長指標間之關係。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05之顯著水準下,企業主持人成就動機與企業成長之關係並不顯著。但在□=.10之顯著水準下,「企業策略勢態之選擇與企業成長之關係」及「成就動機與企業策略勢態之選擇之關係」均為顯著。亦即表示高成就動機之企業主持人顯然傾向於採用攻勢策略。而採用攻勢策略之企業主持人,其企業之銷貨額成長率以及獲利能力亦顯然較高。 最後,筆者提出可能之原因來解釋本研究結果與假設不一致的現象。並提出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7

企業控制權與價值之研究-台灣上市電子公司之實證研究

邱明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產業不斷蓬勃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為求生與發展,需要有源源不絕的資金作為動能。權益資金往往為股市大好時,為一個重要的融資工具。再加上企業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往往促進彼此相互投資,持有彼此股權。這種策略性的投資行為,在現今的競合時代越來越重要,因此股權的結構往往會,隨著策略夥伴的增加而日益分散。這樣的因股權結構分散,所導致的控制權分散,因此導致企業決策時效能低落,與代理成本問題,是否會影響一個企業的價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早期的對於企業控制權的思考,來自於代理成本(Agency Cost)的觀念。 早期的觀念,如:Jeans & Meckling (1976)認為透過內部人持有股數比率的增加,降低內部人與外部股東的利益不一致性,以提高公司的價值。但經過多年來的研究,學者認為企業的股權結構與企業價值、績效的關連性,其理論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1、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論,2、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呈正相關,3、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呈負相關與4、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呈非線性關係。 而本論文以台灣地區上市電子公司為樣本,研究2004年期間之企業董監事股權比例,與股權比例之集中度(HHI)指標,來與EPS、ROE、每股淨值與每員工權益淨值等公司價值與績效變數進行整體分群迴歸分析。實證發現股權集中度,與上述四項指標之關係不顯著。 但以HHI加以分群分析以300與100為界線,區分為三群,發現HHI在300以上高集中度族群,每股淨值與HHI呈現高相關度(R2>25%)。其他兩群中集中度與低度集中度之每股淨值與HHI呈現低度相關(R2分別是2.2%與0.6%)。因此,股權集中度有門檻效果,一但高於某個集中度門檻之後,股權集中度與公司價值之間呈現正相關。因此,本文實證結果部份支持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呈正相關理論。 此外,本文對於樣本最高與最低HHI集中度兩家公司,中華電信與訊碟進行個案分析。發現中華電信最大股東為政府(交通部),挾帶龐大資源與行政優勢,在台灣電信市場取得領導地位,而獲得很高之超額報酬,也使得公司價值大幅提升。而另外ㄧ家個案公司,訊碟公司由於董監事持股比例為樣本中最低者,產生嚴重代理問題,導致發生前公司董事長呂學仁夫婦因涉內線交易導致投資者受害,被法院判決須賠償兩千多位投資者共三億七千餘萬元。目前公司已減資38億台幣,同時被列為全額交割股票。有以上兩各個案,也支持股權中程度與公司的價值呈正相關。也就是當公司的股權集中度越高,公司的績效與價值就會越高的理論。
8

驗證Penrose效應理論:以台灣企業為例

盧信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在企業成長理論中,「Penrose Effect」的意義,是指企業內管理資源的限制,影響了企業在未來成長速度。本研究主要探討在台灣的市場內,企業是否會有Penrose Effect的現象發生。本研究所設定的時間範圍為2002~2007年,以三年為一個時間階段,分第一期與第二期,來探討台灣企業的在這兩段期間內成長率的變動。本研究為首例使用台灣企業樣本進行Penrose Effect實證的研究,並進一步檢驗其他可能因素影響Penrose Effect的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企業的第一期成長率與第二期成長率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說,當台灣企業在第一期成長快速時,第二期的成長率就會相對的降低,證明了Penrose Effect現象在台灣企業中是存在的。在探討其他影響因素方面,本研究也發現,當企業資產報酬率越高、企業年齡越高、企業規模越大的狀況下,越能夠減弱第一期成長率對第二期成長率的負相關程度,也就是說,當這些因素數據越大,越有可能幫助企業在未來維持成長率,減少管理資源限制的影響。Penrose Effect意味著,台灣企業應為未來管理資源的培育做適當的分配,為企業長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資源基礎。
9

企業再生工程實施方式與企業特質之關聯性探討 / The Linkage Between BPR Approaches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鄭啟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再生工程的出現,無疑地已經成為本世紀末最重要的管理課題。在這個變動的環境中,許多企業想要利用企業再生工程為組織創造競爭優勢,但多半苦於對企業再生工程的理論不夠了解,並且不知如何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變革方式,因而不敢貿然地進行。有鑑於此,本研究將指出組織內和跨組織企業再生工程的組成,比較革命性變革和演進式變革的差異,期能使這些企業再生工程實施的層面更為明暸;本研究列舉出七項企業特質,並且討論這些特質與企業再生工程實施方式的關聯。這七項特質包括: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企業規模、企業文化、資訊科技的策略性使用、企業重視顧客的程度、企業對資訊科技的認知,和企業所屬之產業在產業生命週期中的位置。   本研究是屬於描述性研究,藉由實地方談進行企業再生工程的個案公司,配合相關文獻的整理歸納,以指出企業特質與企業再生工程實施方式間的關聯特性,並提出相關的研究命題及結論以供後續研究及實務界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的企業特質確實會對企業再生工程的進行方式有所影響。在資訊科技的策略性使用上,唯有當企業同時具備有高度資訊科技認知和高度重視顧客時,企業在資訊科技的使用上才會具有較高的策略性;在資訊科技的策略性使用與變革方法的關聯上,企業文化和產業生命週期將影響到資訊科技對於變革的方法的決定;而在資訊科技的策略性使用和流程改造範圍的關聯上,企業規模和企業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將影響到此二項變數運作的結果。   本研究末尾建議企業必須因應臺灣企業獨特的特質來進行企業再生工程,並且儘量策略性的使用資訊科技,以使企業能夠將再生工程的方法予以適域化,並能藉助資訊科技的力量來促使企業再生工程的實施能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10

トルコにおける企業家の形成と企業統治 / トルコ ニオケル キギョウカ ノ ケイセイ ト キギョウ トウチ

比佐, 優子, ヒサ, ユウコ, Hisa, Yuko 13 June 2007 (has links)
博士(経済学) / 乙第374号 / 202p / 一橋大学

Page generated in 0.01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