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3
  • 1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行政計劃障礙因素之研究

賴盛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行政計劃是政府重要的工作,尤其現代的政府行政,職能日漸擴張,工作數量繁多,性質綜錯複雜,每一行政措施,關係國計民生,至深且鉅,事前不可思慮週詳,擬定精確妥善的計劃,以免發生錯誤,造成重大的損失,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也。 所以行政計劃在行政工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理至為顯明。現代各國莫不傾全力推行行政計劃,如火如荼,唯執行效果並不盡如理想,失敗情事亦常有所聞,究其原因,乃是擬定行政計劃不善所致,故擬定行政計劃之工作,至為重要。若欲擬定完善的行政計劃,必先了解有關擬定行政計劃之問題所在,亦即要找出阻礙擬定行政計劃之因素,然後對症下藥,設法加以克服或解決。本文研究之旨趣即在於此。 本文共分五章,其主要內容為:第一章為行政計劃障礙因素的意義與性質,分為兩節;第一節為說明意義,第二節敘說性質。第二章為擬定行政計劃事前各種障礙因素,共分七節;第一節分析計劃人員的障礙,第二節分析計劃時間的障礙,第三節分析計劃目標的障礙,第四節分析計劃資料的障礙,第五節分析計劃費用的的障礙,第六節分析地區差異的障礙,第七節分析其他的障礙。第三章為擬定行政計劃過程中的障礙因素,共分四節;第一節分析行政權力的障礙,第二節分析行政溝通的障礙,第三節分析行政協調的障礙,第四節分析行政決定的障礙。第四章為克服行政計劃障礙因素的探討,是就筆者個人所認為幾個較重要的問題作一個探討並作為建議,共分四節,第一節探討計劃機構設立的問題,第二節探討計劃經費籌措問題,第三節探討計劃機構協調問題,第四節探討其他有關的問題。第五章為結論,依本文章次分作四節作一扼要的結論。 本文所討論的範圍很明顯地只限於「擬定行政計劃」的過程中所發生的障礙因素。其次,各種障礙因素並非能夠獨立的存在,它們之間有互為因果密不可分的關係,如在擬定行政計劃事前所發生的障礙因素,在擬定行政計劃的過程中亦同樣會發生的,反之亦是,但為說明方便起見,凡在前面章節分析過的問題,在後面章節中有同樣的問題時,則不再作重覆的敘述。筆者學識膚淺,首次揮毫,謬悠之說,庸妄之譏,在所難免,尚乞學者先進,不吝賜予指導,是所禱耳。 本文得以完成,承蒙吾師張明誠教授循循善誘,懇切指導,而付梓之前,復加審閱,且予指正,受益匪淺。謹此特申衷心謝意,同時感謝在研究所期間教導我的諸位老師。
2

員工意見交流之研究-障礙因素之分析及解決途徑

施涼沼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次大戰以來,意見交流普遍的受到管理界的重視。美國管理協會的總裁Lawrance A. Appley首先揭露了意見交流在管理上的重要性,他說:「很特殊的的,有效的意見交流乃是管理者完成其工作的途徑。我們可以毫不含糊的說,良好的管理者即良好的溝通者,不良的管理者即不良的溝通者」。 意見交流之受重視係基於下列的理由: 第一、現代的政府機關和事業組織日益龐大,地理的遼闊和層級的增加,上下員工之間的意見交流形成了管理上的重要問題。 第二、行政上的經濟與效率要求。從經濟觀點而言,現代的公司許多金錢上的浪費皆由於不良的意見交流所致。根據美國國際編輯人協會的估計,管理人員每年耗費一一二、○○○、○○○美元之巨,用以印刷刊物來影響工作人員、股東及消費者。次從效率的觀點而言,任一機關,除實作人員而外,所有管理者的活動,有百分之七十用之於意見交流上。 機關中意見交流是每個組織份子的責任。然而身為主管者更負有開啟與引導的主要責任。如巴納德所說的,主管的首要任務在發展並維持有效的溝通系統。機關中意見交流的良窳,關係著員工的工作效率與士氣。因此管理者莫不以改善機關的意見交流為職志。而欲改善機關之意見交流必先了解該機關之溝通問題所在,亦即要找出所以阻礙意見交流之因素,然後針對障礙之因素,而設法予以克服或解決。本文之研究,即根據此旨趣和途徑。 本文共分五章,約七萬言。 第一章緒論。首先確定「員工」的範圍,其次解釋員工意見交流的意義,分析意見交流歷程中的影響因素,最後論述意見交流在組織管理上的重要性。 第二章係就組織結構的觀點,說明員工意見交流的諸種型態,包括下向溝通、上向溝通、平行溝通、指揮與幕僚人員的溝通,以及非正式溝通。從此溝通型態,我們發現員工各階層接觸的情形,以及接觸時所發生的溝通困難。 第三章分析組織中員工意見交流的障礙因素。這些障礙因素,可以分別為人員個別心理的差異,組織的心理氣氛和機械性的障礙。 第四章,我們針對著意見意見交流的障礙或問題,提出克服或解決的途徑。在此,我們特別強調首長之領導,員工需求之滿足,主管感受能力之培養,員工參與之實施,以及健全組織結構,舉辦態度調查等。 第五章結論,檢討我國行政機關所存在的意見交流問題,並建議解決辦法。 「讀書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筆者對此論文,雖然全力以赴,從搜集資料以至完成,至少花費整整一年光陰,但至最後完成,仍難盡己意。不過,經由此次經驗,對於研究之方法,亦得到進一步的學習,則為最大收獲。 本論文之完成,承蒙徐師立德於公務百忙之中,勉強撥冗,逐章批閱。又於撰寫期間,蒙獲雷師飛龍,多次之鼓勵,和提供寶貴資料。謹此特申最大的謝意。同時亦感謝三年來在研究所教導我的諸位老師。
3

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意願與障礙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為例

黃竹韻, Huang Chu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乃是一個e化的時代,許多事務透過便利的網際網路便可處理完成。結合網際網路與教育功能的網路學習,因具有大規模傳播、快速回應業務需求、能量身訂做教學內容的優點,乃使許多機關決定採用網路學習活動,以取代部分傳統教室教學的方式。在政府機關中,台北市政府也開始積極推動網路學習,然而,網路學習係屬新的教學、學習方式,機關應先瞭解學習者不同的個人背景是否會對其參與意願、參與障礙造成影響,才能針對不同的學習者設計適當的方法,來提高其參與網路學習的意願,並化解其參與網路學習的障礙。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個人背景變項與參與網路學習意願及參與網路學習障礙間的關係、不同背景變項對其參與意願與參與障礙的影響;及探究市府公務人員是否參與過網路學習活動、其最有意願參與的網路學習課程為何等問題。 研究過程係先蒐集國內外有關網路學習、網路學習障礙、影響個人參與網路學習意願因素等相關文獻,透過文獻探討建構本研究之問卷題目,問卷前測後發出正式問卷1479份,收回有效問卷1094份,所得資料運用次數分配、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等方式分析。另外,針對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相關人員進行訪問,以瞭解我國公部門通常採取何種方式來增加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的意願、採取何種方式來化解公務人員網路學習的問題以及障礙等。 研究結果,可分為「問卷調查結果」及「訪談結果」兩類加以討論,分述如次: 一、問卷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後,發現: (一)大部分的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都有參與過網路學習活動,有71.3﹪ 受訪者表示曾參與過網路學習活動,顯示網路學習對於大部分市府 員工來說應該不陌生。而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最想參加的是「管理 知能類」的網路學習課程,有19.9﹪的受訪者表示最有意願參與, 另外,「語文類」、「資訊類」、「進修學分(學位)類」的網路 學習課程也頗受歡迎,「政策類」、「法制類」課程則較少人選 擇。 (二)整體來看,「獎勵措施」因素最會影響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參與網 路學習的意願,「軟硬體設備障礙」是市府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 活動最大的障礙因素。 (三) 市府公務人員的個人背景變項與參與網路學習的意願因素無顯著關 聯存在,市府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的意願不因個人屬性不同而有 顯著差異。 (四) 不同性別、年齡、職務性質、教育程度的市府公務人員,其參與網 路學習的障礙則有所不同:整體而言,男性或女性在參與網路學習 的障礙上有顯著不同,且男性大於女性。而61歲以上的台北市政府 公務人員與21至30歲的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在參與網路學習的障礙 上有所不同,61歲以上的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其參與網路學習的 障礙較高。業務或幕僚工作者在參與網路學習的障礙上有顯著不 同,且幕僚工作者障礙大於業務工作者。研究所以上學歷者與其他 各組學歷者在參與網路學習的障礙上有所不同,研究所以上學歷 者,其參與網路學習的障礙低於各組。 二、訪談結果 訪談結果,可以歸納為以下數點: (一)「網路學習課程內容」、「是否有相關獎勵措施」、「有無同伴一 起學習」、「組織的學習文化是否支持」等因素常會影響公務人 員參與網路學習的意願;「不會使用電腦」、「公務繁忙」、 「學習模式的生疏」、「坐不住」、「課程內容不符需求」等因 素常造成公務人員不參與或中斷參與網路學習活動。 (二)在增加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的意願方面,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 練中心已運用學習認證的核發、證書核發、增加網路學習內容的豐 富性及容易性、行銷活動、參展活動等方式,來吸引公務人員參加 網路學習;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則會在網站首頁特別標示 網路課程的訊息,吸引公務人員的注意,並用公文公告的方式,讓 公務人員充分瞭解網路課程的時間及內容,進而參加研習;行政院 研考會每季遴選榮譽學員,對於在繁忙公務中還能抽空參與網路學 習者,給一點小獎勵,同時兼採學習認證方式,讓公務人員更有意 願參加網路學習活動。 (三)在化解公務人員網路學習的問題及障礙方面,三個機關都設置有 「客服專線」、「線上助教」、「客服信箱」、「客服中心」等機 制,公務人員可以藉由打專線電話、上網詢問等方式來解決網路學 習問題。 最後,依據以上所得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數項建議,可供台北市政府、其他機關以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一、研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還有28.7﹪的市府員工尚未有參加網路學習 活動的經驗,因此,台北市政府可以再多加宣傳、宣導,使參加網路 學習活動的市府員工能夠增加。另外,調查結果發現,市府公務人員 最有意願參加的是「管理知能類」、「語文類」、「資訊類」、「進 修學分(學位)類」的網路學習課程,因此,台北市政府在辦理網路 學習時,可以多開辦上述類型的網路學習課程,以吸引台北市政府公 務人員參加。 二、整體來看,「獎勵措施」因素最會影響市府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的 意願;「軟硬體設備障礙」是市府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活動最大的 障礙因素。因此,市府在推動網路學習時,可以補助學費或是提供免 付費網路學習課程,讓市府公務人員更有意願參加網路學習活動。另 外,市府應設法讓網路學習的軟硬體設備更好更完善,(例如網路進 修程序更便捷、網路進修畫面更好、網路課程內容更符合市府員工需 要、支援性服務更佳、學習方式多樣化、網路進修資訊更新速度快、 連線品質更好等)才能降低、化解市府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的障 礙。 三、研究發現,男性的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在參與網路學習的障礙上大於 女性的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而且主要是在「情境障礙」、「軟硬體 設備障礙」兩方面,由此推測,男性市府公務人員可能是因平日工作 忙、工作單位不支持、對網路學習的軟硬體設備不滿意或使用有困難 等因素,而不參加或中斷參加網路學習,因此,市府在推動網路學習 時,應多注意男性市府公務人員是否有上述障礙,進而協助其解決。 四、研究亦發現,61歲以上的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其參與網路學習的障 礙較高,且大多是「能力障礙」、「生理障礙」,筆者推測他們可能 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閱讀線上課程、不清楚如何線上選課、不會檔案上 傳、坐不住、眼力不佳、體力不夠的因素而不參加網路學習,因此, 對於這些年齡較大的市府公務人員,市府最好是能派員面對面地指導 他們如何進行網路學習,或是舉辦說明會,讓他們瞭解如何上網學 習,或是設計「操作容易」、「時間較短」的網路學習課程,使他們 不會因「生理障礙」而抗拒網路學習。 五、研究結果,市府幕僚工作者其參與網路學習的障礙較業務工作者高, 且大多是「情境障礙」、「能力障礙」、「生理障礙」這三個因素, 筆者推測市府幕僚工作者可能是因為工作性質較屬例行性事務,其對 於電腦的使用較不熟悉、對於新興的網路學習也較陌生,不知道如何 進行網路選課,或是其工作單位較傳統保守,比較認同教室教學活 動,不支持員工上班時進行網路學習,因此,市府應多到幕僚單位宣 導如何上網學習及網路學習的好處,使市府幕僚工作者也能接受並積 極參與網路學習活動。 六、研究發現,高中職(含)以下學歷的市府公務人員在參與網路學習 時,常有「條件限制障礙」、「軟硬體設備障礙」,因此,市府應為 他們設計操作簡易的網路課程並指導他們如何上網學習,或是開設網 路學分班(大學、專科等學分班),協助他們提升教育程度,突破條 件限制。 七、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 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力發展中心運用學習認證的核發、證書核發、增加 網路學習內容豐富性、行銷活動、參展活動、公文公告、每季遴選榮 譽學員等方式來增進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的意願,並運用「客服專 線」、「線上助教」、「客服信箱」、「客服中心」等方式來化解公 務人員參加網路學習活動的障礙,這些方式都有助於網路學習活動的 推動,因此各機關在舉辦網路學習活動時,可以採納他們的方法。
4

人口流動模型的距離效應之探討 / A distance-based modification of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 in modelling population movement

梁穎誼, Leong, Yin Ye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口流動具有各種型態。其中包含了遷移、移動、以及通勤人口。在宏觀模型框架下,空間互動模型(簡稱SIM)對於測量人口流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距離遞減效應為空間互動模型中重要的因子。該效應描述了人口流動的頻率會隨著移動距離而逐漸下降。然而,從實證上,本研究發現人口流動與移動距離的函數,並非在距離上保有恆定的關係。 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了對此非恆定的距離遞減效應之修正方法。本修正法運用了轉折點模型的特點,套入了空間互動模型的距離函數上。本文首先運用了電腦模擬驗證了此方法的穩定性與有效性。接下來,研究將此方法應用在兩個人口流動資料。第一個是從台灣健保資料庫觀察出的民眾就醫地變化。健保資料庫包含了總人口的5%抽樣資料。由於在抽樣上瑕疵不大,因此健保抽樣資料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第二個資料則是英國統計局所提供的人口遷移普查資料。在這兩個資料上,我們發現本研究所提修正法,相較於傳統的空間互動模型具有更好的模型配適表現。此改善程度在非都市地區尤其更為明顯。 / Population movement encompasses various forms, such as migration, mobility, and commuting.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 (SIM) serves as an important tool to calibrate these movements in the sense of macro modell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is model is that the number of migrants often decays with the distance. However, we found that this is not always the case in practice and the decay pattern may change with distance.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distanced-based modification to the SIM, via applying the techniques of change-point problem to construct distance functional form. Computer simulation is illustrated to validate the method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flow data from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search Database (NHIRD), and also England & Wales internal migration data also provides sound evidences to support the proposed approach. Note that the flow data from the NHIRD consists of a sample of about one million people and can be treated as a fine sample representative of Taiwan’s whole population (about 23 million peopl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approach is more adequate than the traditional SIM, especially for describing the movements of suburban areas in Taiwan.

Page generated in 0.029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