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尾端風險衡量指標:吸納比率在台股上的應用 / An Application of Tail Risk Measure Indicator: Absorption Ratio on TAIEX游佳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融市場愈來愈容易發生金融動盪,近年來最嚴重事件的像是全球金融危機,除了造成經濟層面的衝擊外,往往也造成投資人的重大虧損。有鑑於此,政府與投資人更加重視風險管理,若有一可預先衡量系統風險的指標,將能夠使投資人的損失降到最低,甚至能使投資人獲利。此外,政府亦能有效控管風險並預防金融動盪的發生,使金融市場穩定發展。
本研究是利用主成分分析,並使用Kritzman, Li, Page and Rigobon(2010)提出吸納比率(absorption ratio, AR)去衡量系統風險。當吸納比率上升時,對應的是較高的系統風險,此時市場的壓力將會增加,因為隱含著風險的來源較一致。但這不代表必然會造成金融動盪,而是表示市場間的緊密連結的程度較高,當市場面臨衝擊時會較脆弱,導致風險傳遞的更快且更廣。
本研究的實證是應用至台灣的股票市場,將吸納比率及其變動率與台股大盤月報酬率做比較,實證結果顯示當期吸納比率、當期及前一期的吸納比率之變動率與股票大盤月報酬率有顯著相關,意即在前一期時,吸納比率之變動率可做為下一期的預先風險衡量指標。此外,本篇於文末亦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期望能將吸納比率應用至其他市場,例如債市與房市等,亦希望能夠將此應用至台灣股市的交易策略上,有效地降低投資人的損失並使金融市場發展得以更健全。
|
2 |
人壽保險公司之風險及清償能力評估:檢視利率變動型年金 / Risk and Solvency Assessment of the Life Insurer:An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est-Sensitive Annuity Policies郭俊良, Kuo, Chun 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保險公司之雙率風險發酵,除了高預定利率保單,使得保險公司承擔利率風險,造成保險公司高額的利差損外。自2007年修法,提升保險業國外投資限額不得超過保險業資金45%,當年度國外投資佔31.21%。2014年修改保險法第146條之4,增設「投資於國內市場之外幣計價股權或債券憑證之投資金額可以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之規定,當年度國外投資部位增加至50.27%。至2016年底壽險業國外投資部位已達12.59兆元,占全體壽險業可運用資金62.71%。
然而,利差交易能帶來收益的前提是匯市波動必須平穩,因為利差交易得承擔匯率波動風險,如果匯率大幅波動,匯差損失可能侵蝕利差收益。2017年前四個月新台幣驟升約6.8%,影響壽險業淨匯兌損失837億元,外匯準備金水位從441億元降至231億元。匯率的變動使得壽險業面臨極大的匯損壓力,一再地顯示檢視匯率風險的重要性。
本研究建構隨機資產負債管理模型,提供公司內部模型之參考。以市場統計資訊及市場保險公司之經驗資料建構模型,嘗試複製市場實際狀況,藉此模擬未來時點之公允價值,最後以風險指標評估保險公司之清償能力,得到以下結論:
(1)財務槓桿比例愈高時,違約機率及幅度愈高,建議控制在約15倍左右。
(2)匯率風險增加時,違約機率及幅度增加,應建立適當避險策略。
(3)躉繳型利變型年金在沒有宣告利率保證下,違約風險較傳統型年金低。
|
3 |
金融危機與產業共動性之研究:以臺灣股市為例 / Study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Connectivity of Taiwan’s Industries鄭郁蓁, Cheng, Yu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鑑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造成了大型金融機構倒閉、全球經濟衰退以及投資人的鉅額虧損,政府與投資人開始重視風險的控管,學術界及實務界也建構出各種能夠衡量金融風險的指標,期能達到防患未然的功效。本研究將Billio, Getmansky, Lo, and Pelizzon (2011)使用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與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Granger Causality Test)兩種統計方法應用至臺灣股市,證實臺灣各產業指數的連動性高,尤其在金融不穩定的情況下共動性會大增,使危機容易在體系內擴散。而在金融危機時期,食品工業和紡織纖維產業是其他產業最主要的影響者,金融保險業、觀光產業及貿易百貨業則最容易受到其他產業的影響。
|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