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預算政策的形成

張芳蓮, ZHANG, FANG-L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租稅收入與公共支出雖是政府預算之一體兩面,然而在釐定各項收入 或支出的撥款時,其政策過程卻有相當大的差異。我國在釐定公共支出水準時,究竟 是採取「量入為出」的政策,以租稅收入的預估為最重的指標;抑或以既定的公共支 出計劃所需財源為根本,而採取「量出為入」的政策,此乃動機之一。 布坎南(J .M .Buchanan)和華格納(R .E .Wagner)等認為由大於凱因斯經濟 學赤字財政的主張與民主政治的結合,使政府預算政府的性質為之改變,亦即赤字財 政幾乎缺乏任何政治上的制衡,而黑字預算則相對的形成強大的政治阻礙,因而制度 上產生一種偏差,以致財政赤字連年出現而鮮有盈餘,此反映了美國目前經濟的因境 。反觀我國,各級政府收支決算一直有所剩餘,在當今世界各民主國家普遍皆出現赤 字的同時,為何唯獨我國例外,此乃動機之二。 二、研究目的:運用公共選擇理論,藉分析預算編審的過程探討決定我國預算政策的 主要因素,及我國是「量入為出」抑或「量出為入」,同時與美國的情形做一比較。 三、研究方法:公共選擇理論乃是一種分析方法,探討政府決策如何作成和實行,主 要著重於政府預算政策的決策過程。 四、研究內容:包括公共選擇理論的介紹;中美預算編審過程之比較;利益團體與美 國預算政策;官僚制度與我國預算政策等等。

Page generated in 0.01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