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清朝前期漢人在蒙古的經濟活動 / The Ecnomic Activities of Han People during the Pre-Chin asty in Mongolia

吳秀瓊, Wu, Shiou Chi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蒙古與中國因為擁有不同的自然條件與生產方式,所以生產型態也有所 差 。位於北方,以遊牧為生產型態的蒙古,受限於自然條件與生產方式 ,對植物性糧食以及生活日用品、生產工具等相當匱乏,必須從南方農業 民族取得這些必需品,所以自古蒙漢關係的發展與變化也與就經濟密不可 分。清朝統一蒙古各部與中國之後,蒙古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市場合而為 一,蒙漢的經濟往來更加密切。由於蒙古與中國的戰爭完全停歇,沒有戰 爭的壓力,漢人開始一改以前的消極被動態勢,不再只安於等待蒙人到京 師或邊口上互市的交換形式,開始積極主動到蒙古地區從事經濟活動。在 農墾上漢人不斷地漢地湧入蒙古,在蒙古定居、耕種,甚至在蒙古形成農 業專區。在商業方面,大量的漢商隨著軍前貿易、隨軍貿易的發展,開始 在蒙古從事商業活動。隨著商業活動的快速發展,漢商很快就在蒙古取得 的優勢,進而帶動了漢人在蒙古的手工業和資源開發不斷地進行與發展, 漢人在蒙古的經濟實力越來越龐大,對蒙古的社會、經濟都開始產生影響 。漢人以其強勢的經濟力量,開始主導蒙古地區經濟的發展動向。隨著漢 人在蒙古經濟勢力的擴張,使得蒙人的經濟利益遭受侵害。經濟利益的爭 奪,使蒙漢關係漸趨緊張,蒙漢衝突、對立的情勢隨之升高。本文即由清 朝統治政策以及當時蒙漢社會狀況談起,然後逐一探討漢人在蒙古的農業 、商業、手工業、資源開發等經濟活動的發展情形。在結構上除了緒論、 結論外,共分為四章。第一章「清朝統治下的蒙古與漢地」,主要是敘述 清朝治蒙、治漢政策以及蒙漢社會經濟不同的發展狀況與生活需求,以點 出漢人在蒙古地區發展的動力與時代背景。第二章「漢族在蒙古的農業活 動」以及第三章「漢族在蒙古的工商業活動」則分別探討漢人在蒙古地區 從事經濟活動的兩大主力--農業與商業,包括其活動內容、方式及發展過 程、影響等整體情形。第四章「漢族在蒙古的經濟網」則是以漢人在蒙古 經濟活動的發展重心地區為架構、台站交通為基礎的商路以及商業城鎮與 農墾區結合而形成的經濟大重鎮。最後則以論述經濟重鎮的特殊經濟型態 、文化風情以及清朝對這些地區所採取的盟旗、廳縣並存的雙套管理方式 為總結。

Page generated in 0.05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