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1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梁漱溟的中國文化觀及其當代啟示 = Liang Shuming's outlook on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modern implication / Liang Shuming's outlook on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modern implication

張朔 January 2017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2

從佛到儒-梁漱溟的思想與轉變

柳麗敏, LIU, LI-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梁氏的一生,無論在思想上、在行動上,都可說是多彩多姿,前人有關其之著作大都 側重其一生行動之一面,如其之鄉村建設運動。本論文主在研究梁氏思想之一面,然 而思想與行動在梁氏而言是不能截然劃分的,梁氏幾乎在其每本著作中都極力否認自 己是個學問家,他稱自己是“問題中人”,“行動中人”,凡其所探究都起于有感於 人生世事而有之問題,其中包括中國問題及其個人的人生問題,梁氏研究這些問題的 目的就在尋找可為其行動之指標,有鑒於此,筆者擬以梁氏所提出之問題串連全篇論 文,至於其思想與行動間之配合狀況則不在討論之列。 梁氏一生思想階段的劃分,主要是依其人生態度之轉變而來,梁氏在十九歲前抱持著 實用功利主義的人生態度,二十歲時自殺未成轉入佛家,及至一九二二年梁氏正式宣 佈放棄佛家生活轉入儒家,從此積極入世,致力於救國理論的建立與實踐。一九四九 年共產黨建立政權後,梁氏歷經批鬥,自知無法施展抱負,乃轉而專心從事學術著作 。本論文研究重點在於分析梁氏各階段轉變的原因及其如何由形上學、歷史哲學以至 文化社會學的研究中建立其救國理論-鄉村建設理論。 筆者從研究中發現梁氏的理論來源相當混雜,並不只有儒家,還包括佛學及某些西方 哲學,如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叔本華的唯意志論等等。故從思想上看來,梁氏並非純 粹儒家,他是本其歷史哲學之研究結果認為中國前途在民族精神、特別是儒家“剛” 的人生態度之復興乃轉入儒家思想,一九二一年他的棄佛所棄的只是佛家的生活方式 ,佛家思想之價值梁漱溟在其歷史哲學中另有安排。 本論文所使用的資料主要是梁氏的專書著作,其一九四九年後者亦大致收齊。

Page generated in 0.02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