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人道干預政策之研究:利比亞和敘利亞案例比較(2011-2016年) / Study on Chinese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Comparison of Libya and Syria 2011-2016

施珊淇, Shih, Shan C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析2011年至2016年期間,中國在人道干預立場上對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差異比較,試圖分析中國在「國家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上的態度轉變。中國於安理會1970號和1973號針對利比亞內戰所涉及的人道干預決議案,不但同意將利比亞情勢送交國際刑事法院,更間接默許西方軍事干預利比亞,此與一向不干預他國內政、尊重他國主權為外交原則的中國相違背。然而,發生於同時期、同受到阿拉伯之春影響、同為推翻獨裁政權的敘利亞內戰,中國卻多次否決對其進一步軍事干預,形成人道干預立場上的矛盾。 而本文試圖利用「國家利益」和「形象建構」兩大分析途徑,探究中國隨著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建立,和在國際事務上話語權漸增的情況下,於人道干預立場的考量是否有所改變或偏向。本文認為中國在利比亞案例上突破以往不干預他國內政的立場,並不代表中國對「國家保護責任」態度的轉變。其次,中國當前在人道干預立場上,仍以國家利益為主,形象建構為輔,特別是中共政權維穩、國家安全為首要。此外,中國也正試圖擺脫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單方影響,建立一套獨立自主的人道干預外交原則。

Page generated in 0.12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