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724
  • 2233
  • 290
  • 258
  • 251
  • 166
  • 122
  • 86
  • 76
  • 71
  • 61
  • 60
  • 60
  • 60
  • 60
  • Tagged with
  • 8507
  • 2015
  • 1706
  • 899
  • 728
  • 683
  • 668
  • 642
  • 632
  • 581
  • 569
  • 560
  • 542
  • 488
  • 46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61

中國新詩與古典詩關係研究 (1917-1937) : 以聞一多、卞之琳、林庚和郭沫若為中心

MA, Sai Ho 22 August 2017 (has links)
本論文從新詩和古典詩關係的角度切入,探討1917 年至1937 年的新詩作家怎樣借用古典詩歌的文化資源,並結合時代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探索和發展新詩的形式和語言,並以具體創作加以實踐。論文以個案形式展開論述,重點考察對象,包括:聞一多(1899-1946)、卞之琳(1910-2000)、林庚(1910-2006)和郭沫若(1892-1978)。這些作家有共同的背景:他們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素養,同時寫作新詩和舊體詩,創作經歷是從舊體詩的沉浸中而來,並漸漸對新詩創作產生興趣,因而自覺地繼承古典詩歌的文化資源,再轉化成新詩的形式和語言,表達屬於現代的思想,對往後新詩的形式和語言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力。中國古典詩歌的文化資源影響中國新詩的形成,促成中國詩歌的現代轉型。本論文重點探討以下問題:第一,探討詩人如何繼承和轉化古典詩傳統,發展成新詩的傳統。第二,分析詩人如何從古典詩歌汲取養份,建構新詩的形式和語言範式。第三,檢討在中國詩歌的現代轉型過程中,傳統民族文學因素在新詩建構工程中的位置。 透過各章節的分析,本論文進一步釐清新詩人如何借助古典詩的文化資源,作為新詩創作的參考理論。傳統民族文學因素在新詩建構工程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古典詩所確立的詩學觀、形式句法、意象系統和語言系統,在聞一多、林庚、卞之琳和郭沫若的新詩中,有不同的承繼和轉化。這四位詩人對「新詩特質」有不同理解,這與時代因素、文學觀念的取態和創作目的有密切關係。「新詩特質」的理解影響他們接受古典詩文化資源的方針,從中可見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新詩和古典詩關係,遠比很多人想像中複雜。
262

于省吾《雙劍誃尚書新證》研究

WONG, Ka Yee 20 September 2018 (has links)
于省吾(1896-1984),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著作成果頗豐,其古籍《新證》系列,以古文字及出土器物作為考訂及訓釋的材料,被視為開啟山林之作。當中《尚書新證》是《新證》系列中最早出版的著作,可反映于氏訓詁方法的早期面貌。在乾嘉考據學派的訓詁方法和王國維「二重證據法」的影響下,于氏《尚書新證》對《尚書》今文28篇的字詞、句義多有新見,其訓釋的價值實不容忽視。然而,近人研究于氏《新證》系列,卻沒有以《尚書新證》作研究對象,因此,本文試以《尚書新證》為研究對象,並探討其價值。 論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交代《尚書新證》的撰作背景、動機,及其版本、體例。第二章會從《尚書新證》内文及于氏發表的論文,歸納並討論于省吾的《尚書》學觀。第三章為《尚書新證》之内容考述及特色,介紹此書有別於其他《尚書》注釋著作之連類訓釋方法,討論此書運用古文字資料為證及紀錄異文的情況,並分別歸納于氏解釋字義、詞義,以至句義之方法,亦會兼及《尚書新證》的内容特色。最後總結全書,討論《尚書新證》對後世學者的影響,並對此書作出評債。
263

戰國文字構形特徵研究

SIU, Yan Ho 25 September 2013 (has links)
綜觀歷來的戰國文字研究,不少學者均主張依地域分系,學者何琳儀(1943-2007)將戰國文字分為齊、燕、晉、楚、秦五系,近代研究亦多取何氏的分域方法。學者李運富(1957-)認為,地域特點僅屬文字的書寫風格,不能作為分系的依據,質疑戰國文字的分域方法。何琳儀於其著作《戰國古文字典》與《戰國文字通論》中,嘗試列舉不同字例,以五系的分域方法,收集大量戰國文字的資料,概括構形的地域特點,唯何氏的論說未有對五系文字的特徵作更整體和深入的考察。基於前代學者的研究,本文以戰國文字為研究核心,透過構形的比較與歸納,補充近年出土的材料,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戰國文字的構形特徵與演變情況,論證戰國文字「東、西土分用」的說法以及劃分成五系的必要。 本文的主體部分共分五章。第二章從微觀的角度,依個別域系分類,逐一援引字列,分析當中的字符、部件,集中呈現各系的地域特徵。第三章同樣以域系作區分,嘗試通過整合與歸類,指出不同字符、部件的類化現象,嘗試凸現各系文字的相異之處。第四章集中比對「東土四系」(齊、燕、晉、楚)與「西土秦國」的文字,通過字例的展示,歸納彼此相異的構形,論證王國維(1877-1927)等學者主張戰國文字「東、西土分用」的說法。第五章以宏觀的角度,逐一展示、分析五系文字構形各異的個體字符,嘗試以相同的字例,說明五系文字各自存有的地域特徵。第六章以五系文字當中,構形同時相同與相異的字符為例,分析當中的異、同原因,了解五系文字的構形演變。 通過本文橫向與縱向的文字比對,可知五系文字的構形或受書寫材料影響,但當中演變並不受載體所限。戰國五系文字同源於殷周文字,經過程度不一的構形演變,加上各域系對文字所作具規範的整合,五系文字的構形越趨不同,地域特徵更為明顯,可證戰國文字有分作五系的必要。從本文的不同分類與探討,可見戰國文字存在「東、西土分用」的情況,但僅為當時文字構形異、同的現象之一。五系文字的構形異、同存在不同情況,表示戰國文字處於演變的階段,說明戰國五系文字「同中趨異」的現象。
264

香港九〇年代短篇小說中的「房子」

WONG, Fong 25 September 2015 (has links)
邁入二十世紀九〇年代,香港正式面對回歸中國的過渡期,並與全球一起面對二十世紀末的到來。這個時期的香港,不單充滿了過渡期的焦慮,還有全球化的衝擊,以及面對回歸不久便來臨的世紀末。九十年代的複雜語境,使得這時期的香港文學蘊含了豐富多彩的價值,十分值得關注。 文學中的空間,無論是對於敍述者或是讀者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過往的研究中,時間敍事往往成爲研究的焦點,文學中的空間研究卻寥寥可數。在此情況下,實在有必要對文學中的空間多加關注。當代西方地理學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肯定了「空間」研究的價值 ——「空間」可謂當今文學研究中的關鍵詞。他更提出:「掌握空間作爲一個關鍵詞的要點,是要辨認出這個概念如何更好的整合到既有的社會、文學和文化後設理論中,以及效果爲何。」 本論文欲從香港九〇年代的語境(九七回歸、全球化等)開始,梳理當時備受關注的主題(九七、女性、都市異化)。進而以「房子」作爲視角,透過分析香港九○年代的短篇小説,發掘「房子」此空間在不同主題中的意義,以及文學作品如何以「房子」此空間來敍述主題且敍述了主題的什麽面向。本論文試圖以「房子」爲例,嘗試將「空間」概念整合到文學分析中,發掘空間在文學中的價值。
265

A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song lyrics Zhongguo jin dai ge ci yan jiu /

Gong, Xiaolin, January 2005 (has links)
Thesis (M. Phil.)--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5. / Also available in print.
266

The separable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Xian dai Han yu li he ci yan jiu /

Chang, Lui, January 2007 (has links)
Thesis (M. Phil.)--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7. / Title proper from title frame. Also available in printed format.
267

Guiguzi : a textual study and translation /

Broschat, Michael Robert. January 1985 (has links)
Thesis (Ph. D.)--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85. / Vita. Bibliography: leaves [211]-224.
268

Xian dai Han yu zuo ge jie gou /

Zhu, Lin. January 2007 (has links)
Thesis (Ph.D.)--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345-364). Also available in electronic version.
269

Chinese marriage patterns in Singapore

Yeh, Hwa-Kuo, January 1969 (has links) (PDF)
Thesis (Ph.D.)--New York University, 1969.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270

Art negotiations : Chinese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s in the 1930s /

Li, Vivian Yan, January 2006 (has links)
Thesis (M.A.)--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6.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94-99). Available online via OhioLINK's ETD Center

Page generated in 0.03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