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東協區域論壇角色及功能之研究 /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ASEAN Regional Forum

林達, Andrew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後冷戰時期的亞太區域安全事務趨於複雜,區域性國際組織日漸興起,其中「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主要作為亞太國家協商區域安全合作的重要機制。本篇論文主要介紹「東協區域論壇」之成立背景、過程,以及其運作之具體成就,進而分析其在亞太區域安全中所具備之功能與扮演之角色。 「東協區域論壇」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目前共有二十二個成員國。後冷戰時期亞太區域多邊主義形成,加上區域安全架構面臨重組,使得多邊安全對話機制之形成有其必要。「東協區域論壇」成立之基本宗旨是促使亞太國家針對政治及國防安全議題,培養建設性對話之習慣。「東協區域論壇」在推動區域安全合作機制上,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推動「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CBMs);第二階段為發展「預防外交」(Preventive Diplomacy);第三階段則是發展區域衝突的解決機制。至一九九九年第六屆「東協區域論壇」年會為止,已在「信心建立」上達成可觀的成就,並於一九九七年開始朝第二階段「預防外交」推動。 亞太國家在「東協區域論壇」各項目標的推動下,逐漸對區域安全事務之合作建立共識,對於和緩國際緊張情勢,降低衝突昇高機率,具有正面而積極之意義。惟其組織結構鬆散,屬性為協商安全議題之區域性論壇,雖然「信心建立措施」與「預防外交」的推動實施有其顯著成果,要能夠達到具備解決區域衝突的機制,尚有許多仍待努力之處。 中華民國目前並非「東協區域論壇」之成員國,在中共排擠壓力下,無法參加此一多邊安全對話機制。不過,台灣在未來亞太區域安全政策的規劃上,可將「東協區域論壇」成員國所形成之安全共識,作為研究實施之參考。同時,加強「綜合性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以及「合作性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目標之追求,尋求各種多邊安全合作之途徑,在亞太區域安全中扮演積極之角色。如此可避免我國安全利益受損,並可增加參與國際社會之機會。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宗旨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第二章、東協區域論壇之成立與運作 第一節 東協區域論壇之成立背景與過程 第二節 東協區域論壇之宗旨與目標 第三節 東協區域論壇之基本架構 第四節 東協區域論壇之運作模式 第三章、東協區域論壇之成就 第一節 歷屆東協區域論壇年會(外長會議)主要議題 第二節 東協區域論壇推動區域安全合作之各項成就 第三節 東協區域論壇對南海問題之態度與處理方式 第四章、東協區域論壇與亞太強權之關係 第一節 東協區域論壇與美國之關係 第二節 東協區域論壇與中共之關係 第三節 東協區域論壇與日本之關係 第五章、結 論

Page generated in 0.52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