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馬英九政府大陸政策制定因素與具體實踐 / Ma Ying-jeou government's Mainland policy factors and the specific practice

多年來台灣大陸政策的演變與國家領導人的更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蔣經國時期的「三不政策」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李登輝時期的「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與「戒急用忍」經貿政策;陳水扁時期的「四不一沒有」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經貿政策。而各個領導人對於大陸政策的調整,主要的影響要素有國內、兩岸及國際等重要因素。2008年政黨再次輪替,馬英九宣示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起,兩岸局勢與台灣的大陸政策又再次開展新局。
如同前任領導人,馬總統仍然面臨來自國家認同、國內選舉、民意及反對黨對於大陸政策的正面意見與負面批評,甚至對於政策內容完全不贊同的國內因素所影響。尤其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使得政府各項公共政策趨向透明化,並且必須受到國會的監督,亦即受到民意的制衡。如何充分彙集各方意見,並且堅持作對台灣未來有利的大陸政策決策,是一件相當不易的事。
兩岸經貿往來頻繁,大陸已經成為台灣貿易第一大出口地區及第二大進口地區,且台灣享有巨額的貿易順差。兩岸軍力日益向中方傾斜,尤其在大陸改革開放有成之後,經濟實力日益堅強,更加大在軍事方面的投資,台灣在軍事投資的方向與國家戰略目標亦應有所調整。另外兩岸在主權上的爭議,自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兩岸對於「一個中國」意涵的解釋,經歷過相當多的變化,尤其在台灣方面,各個政府每一時期有其不同的政治利益及政策決策出發點。
脫離美國來談兩岸關係,是一個不現實的觀點。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台灣倚賴美國甚深。不論是對美軍事採購,以提供台灣軍事防衛武器,或者在台灣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的協助,如世界貿易組織。甚至在台灣面臨戰爭邊緣時的支持。台灣與日本、歐盟及東協各國等世界其他國家,亦交往甚深,但絕大部分是建立在經貿關係上,亦藉由經貿關係的建立而進一步發展有實無名的外交關係。台灣不能也無法自外於全球化浪潮中,為爭取台灣在國際舞台的活動空間,提昇台灣的國際地位,對於各種國際組織與國際活動的參與,也必須積極以對。
馬英九總統的大陸政策,考量國內、兩岸及國際等因素,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及依照「九二共識」為基礎處理兩岸關係。並且提出「先經濟後政治」與「兩岸外交休兵」等各種大陸政策實際作法,對未來兩岸關係能否創造新局面,本文擬加以探討。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981013
Creators陳忠賢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