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人的「發現」-五四時期周作人反禮教思想之研究(1918-1928) / A Study of Chou Tso-jen's Anti-chiao Thought in the May Fourth Era,1918-1928

本文分為〈緒論〉、〈結論〉及正文四章。第一章〈禮教與反禮教〉。「禮教」一詞住住因為使用者不同而帶有不同的意涵,有時指的是三綱制度,有時是指禮法制度,有時又可以說是生活中的禮俗。本章試圖從文獻中釐清禮的層次,並從禮的層次來說明禮教的涵意。在說明禮教的定義之後,我們所想了解的是清末的反禮教思潮之演進,及其發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第二章〈周作人之生平與思想淵源〉。由於政治因素的封殺,所以周作人一生的事蹟就顯得暗淡模糊。本章第一節〈周作人的生平〉的目地即在於利用周作人與當時幾個重要刊物的關係做為經線來貫穿周作人在五四時期的事蹟。第二節〈周作人思想的淵源〉及第三節〈周作人之文學觀〉的主旨是闡明周作人反禮教思想之由來及其反禮教思想在文學活動中的表現。周作人常稱自己是雜定,因為他的興趣廣泛,對於許多的知識都有非常濃厚的興味,是以他的思想外貌就顯得紛亂,使人有眼花撩亂的感覺。然而在紛亂的外表之下,卻是秩序井然,層次分明。第二、三節的主旨即在於撥開紛亂的思路,呈現周作人的思想理路。並且做為本文繼續研究周作人反禮教思想之基礎。第三章〈周作人對禮教內容之剖析〉。本章旨在說明周作人在五四時期反三綱制度、反薩滿教的禮教、反性迷信及其相關問題的言論。在本章中也說明周作人在攻擊禮教之後,是否有建設性的想法。在五四時期,知識份子破壞太多,建設太少,因而整個社會呈現出無所適從的亂像。周作人一方面破壞禮教,一方面也提出他的新「禮」做為新行為規範的參考,希望能為中國盡自己的一分心力。第四章〈新道德觀與人的「發現」〉。本章的主旨在延續上一章最後一節的討論,即周作人對於新「禮」的討論的深化。對於婦女問題、兒童問題、新村運動及當時正在迅速發展的民間文學及民俗學問題,他都曾積極參與討論,並提出新的見解。他希望藉著他從西方引進的新知識能夠推動建立新的道德觀。並且希望新的道德觀─「禮」是中國新文化的基石。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886
Creators范雅清, Fan, Yea Ch'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