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
  • 13
  • 2
  • Tagged with
  • 15
  • 15
  • 8
  • 8
  • 8
  • 6
  • 5
  • 5
  • 5
  • 5
  • 4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現代中國神話學研究(1918~1937)

鄧賢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論述從1918年至1937年這段時期間,中國神話學的建構過程。本文的研究方法偏向於從學術思想史方面的考察 ,亦即從當時的學術脈絡當中,尋找中國學者對「神話」一詞的運用情形,看他們是如何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而對「神話」產生不同的詮釋與研究。此一研究方法偏向從整個學術動態的角度來觀察神話學的建構過程,將神話學此一學科的早期發展,視為當時不同的學科之間互相激盪的成果。因此筆者企圖從民俗學、史學以及文學這三個不同學科的視角,探討此一時期的神話研究之發展。然而所謂的學術史研究,乃是對於某類對象已有研究的再研究。 如果從此一角度理解,便可發現當時以神話為對象的研究狀況,實是相當紛雜的。原因在於,神話學在一開始並不是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學科,而是被置於各個學科的脈絡裡被研究。因此,神話在民俗學當中,往往被置於民俗遺留物的位置;而在史學當中,則被視為是一種史料(可且經常是可疑的史料),而在文學研究當中,神話則是以其在文學史的位置受到學者的重視。可以看出此一對神話學建構的過程,從來不是一個處於封閉的狀態,而是向各個學科開放的。因此當時從各個學科的角度對神話從事探討,正是為神話邁向一門獨立的學問,而各自提供了發展的養份。
2

五四時期之中國知識婦女

喻蓉蓉, YU, RONG-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一冊,十二萬字,分五章申論。首論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婦女奮鬥簡史,再分 別就知識婦女在教育方面、職業方面、及家庭方面所獲得之成就與面臨之困難加以探 討。 由於戊戍變法到五四運動時期短短廾十年之間,正是中國歷史上變遷最大的時代,也 是知識分子變遷最大的時代,知識婦女不可避免地受到整體性反傳統思想之影響,要 求從各種權威之中解脫出來。然而解脫之後,有得有失,得失之際,究竟如何權衡取 捨,值得吾人深思。
3

人的「發現」-五四時期周作人反禮教思想之研究(1918-1928) / A Study of Chou Tso-jen's Anti-chiao Thought in the May Fourth Era,1918-1928

范雅清, Fan, Yea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分為〈緒論〉、〈結論〉及正文四章。第一章〈禮教與反禮教〉。「禮教」一詞住住因為使用者不同而帶有不同的意涵,有時指的是三綱制度,有時是指禮法制度,有時又可以說是生活中的禮俗。本章試圖從文獻中釐清禮的層次,並從禮的層次來說明禮教的涵意。在說明禮教的定義之後,我們所想了解的是清末的反禮教思潮之演進,及其發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第二章〈周作人之生平與思想淵源〉。由於政治因素的封殺,所以周作人一生的事蹟就顯得暗淡模糊。本章第一節〈周作人的生平〉的目地即在於利用周作人與當時幾個重要刊物的關係做為經線來貫穿周作人在五四時期的事蹟。第二節〈周作人思想的淵源〉及第三節〈周作人之文學觀〉的主旨是闡明周作人反禮教思想之由來及其反禮教思想在文學活動中的表現。周作人常稱自己是雜定,因為他的興趣廣泛,對於許多的知識都有非常濃厚的興味,是以他的思想外貌就顯得紛亂,使人有眼花撩亂的感覺。然而在紛亂的外表之下,卻是秩序井然,層次分明。第二、三節的主旨即在於撥開紛亂的思路,呈現周作人的思想理路。並且做為本文繼續研究周作人反禮教思想之基礎。第三章〈周作人對禮教內容之剖析〉。本章旨在說明周作人在五四時期反三綱制度、反薩滿教的禮教、反性迷信及其相關問題的言論。在本章中也說明周作人在攻擊禮教之後,是否有建設性的想法。在五四時期,知識份子破壞太多,建設太少,因而整個社會呈現出無所適從的亂像。周作人一方面破壞禮教,一方面也提出他的新「禮」做為新行為規範的參考,希望能為中國盡自己的一分心力。第四章〈新道德觀與人的「發現」〉。本章的主旨在延續上一章最後一節的討論,即周作人對於新「禮」的討論的深化。對於婦女問題、兒童問題、新村運動及當時正在迅速發展的民間文學及民俗學問題,他都曾積極參與討論,並提出新的見解。他希望藉著他從西方引進的新知識能夠推動建立新的道德觀。並且希望新的道德觀─「禮」是中國新文化的基石。
4

近代詩經學的文學轉向──以五四前後為討論中心 / Modern Literature Book of Songs steering── to the discussion centers around May

胡婉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聚焦在「詮釋」的問題上。旨首先在瞭解《詩經》文本詮釋巨大的差異性,進而梳理其中轉變的過程,側重探討「反」傳統的論述架構下,其中的傳承與溫故知新、再出發的部份;再者,探討近代《詩經》詮釋變異現象的問題。即欲瞭解原有以中國傳統式的「文學」觀點欣賞、評點《詩經》與清末民初以來,運用西方「文學」概念闡釋、翻譯《詩經》,這兩種不同的詮釋方式,除了有著中西「文學」定義上的不同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特殊的思想背景及內在原因?接下來,探討學術分科下詩經學文學轉向的形成與發展。曾經是中國文化精髓所在的「經」書,在清末民初引進的西方學術分科體制下,已被分化為各別專業的學門,《詩經》因而被歸入文學領域,那麼參照西方的學科分類,「文學」的定義云何?《詩經》如何改頭換面成為新文學定義下的典範性文本?換言之,民初詩經學文學化的形成與發展、特色為何?最後,探索詩經學文學轉向的接受與影響。民國以來,《詩經》的闡釋愈來趨向多元化,其中自以文學性質的解讀為居多,通俗大眾化的《詩經》白話翻譯及賞析,不僅出版有專書,同時單篇的白話翻譯,更充斥於各大報刊雜誌,甚至坊間的通俗愛情小說及其他文學作品中,也有不少引述運用《詩經》為說,這些現象似乎可以印證文學化的《詩經》,已經受到多數讀者的接受。基於前述,期望能比較實際的探索《詩經》文學化的詮釋轉向與接受影響的狀況,以彌補詩經學史方面的不足。 經由這篇論文從文學角度觀察近代詩經學演變的結果,證實詩經學有轉向類似西方純文學研究與詮釋的趨勢,研究成果有助於補充詩經學史在近代文學類科中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並能在近代巨變的時空下,藉探討「文學」一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由廣而狹的變動介說,進而將《詩經》由經學到文學概念的轉向,作有力的脈絡性梳理與分析。
5

吳稚暉與國語運動

詹瑋, ZHAN, W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十二萬言,共分七章十六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方法 與研究範圍。第二章吳稚暉之早年生涯與漢字改良。以清末切音簡字運動為背景,敘 述吳氏之早年及其受學經歷,和發明豆芽字母之經過。第三章敘吳氏在巴黎新世紀時 期之漢字改革主張,及其與章炳麟作語文辯論之經過。第四章敘述吳氏主持民二年讀 音統一會並製定注音字母。第五章敘述五四運動前後的漢字存廢之爭與文言白話之爭 ,並研究吳氏在論爭中之立場與主張。第六章敘吳氏領導國語運動推行機構,從事國 語法令的制定、國語師資的培育、國語辭點之編定及注音漢字之推廣,均貢獻卓著。 第七章為結論,探討吳氏在國語運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並予以評價。
6

中国近代文学における「文学」をめぐる言説の系譜 : 五四新文学、プロレタリア文学、そして魯迅について / チュウゴク キンダイ ブンガク ニオケル ブンガク オメグル ゲンセツ ノ ケイフ : ゴシ シン ブンガク プロレタリア ブンガク ソシテ ロジン ニツイテ

阿部, 幹雄, Abe, Mikio 23 March 2010 (has links)
博士(学術) / 甲第573号 / 96p / Hitotsubashi University(一橋大学)
7

「五四」與「三一」運動發生背景之比較研究

朴明熙, PU, MING-X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近代中韓兩國民族意識的特質(共三節) 第三章:民族主義在「三一運動」中所表現的特徵(共三節) 第四章:民族主義在「五四運動」中所表現的特徵(共三節) 第五章:結論──民族主義對五四與三一的影響及其以後趨勢 在十九世紀中葉,中韓兩國在「西勢東漸」的環境之下,為了應付這種外來的衝激, 放棄了傳統的鎖國政策。當時兩國人民為了適應環境,追求了解西方而這種思想具體 表現在民族主義運動和近代化(工業現代化)的運動中,形成了中韓兩國近百年歷史 的特色。 一九一九年同時在兩國發生的「五四運動」和「三一運動」是愛國熱忱中發展出來的 反帝國主義的民族主義運動。自從對外開放門戶以來,知識份子鼓吹「民族改革意識 」,而一般民眾則甚受他們這種思想之影響。 本論文主要內容,是談討以「民族改革意識」來精神武裝的民眾,如何應付當時列強 之侵略的過程。(約八萬字)
8

五四時期的反儒思潮

陳昭順, CHEN,ZHAO-S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旨在闡述五四時期知識界對儒家的批評,藉以了解儒家在近代歷史發展的曲折 歷程,及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知識分子鼓吹現代化對儒家傳統所持的態度。全文 共分成五章。 第一章是導論,除介紹學術界對五四時期反儒思想的研究概況外,并說明筆者何以選 擇本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以及各章的論述主題。 第二章探討清季儒家地位的變遷,和當時知識分子對儒家傳統的看法。分別從救國主 義導致儒家的認同危機,基督教傳播對儒家的影響,及諸子思想復活對儒家的衝擊等 三方面著手,以說明五四時期反儒思潮形成的背景。 第三章論述民初孔教運動,袁世凱的帝制和清廢帝的復辟運動利用孔子作招牌,以及 軍閥的尊孔活動在知識界所造成的影響。以進一步了解民初的政治和思想環境,與反 儒思潮間的互動關系。 第四章介紹知識分子反儒思想的內容,計分成儒家思想與君主專制、倫理革命與新道 德的提倡,獨尊儒述與思想解放三個部分,最后一節將討論反儒思想的學理基礎。 第五章結論,除綜結全文主要論點外,并說明五四時期的反儒思潮在現代儒家發展史 的意義。 在史料方面,本文除了采用較常見的報刊和文集外,并收集新出版的重要史料,如〈 吳虞集〉、〈吳虞日記〉、〈孔府檔案選編〉等,都是臺灣學述界所未曾引用過的史 料,對本文撰寫提供不少助益。
9

中國留俄學生之研究(一八九四∼一九四二)

王紀霏, Wang, Ji-F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說明留俄學生的時代性 第二章「清末之留俄學生」,以清末留學教育的發展做為背景性的探討。對留俄學生 則以表格詳列,並做統計與分析。由他們返國後服務於中俄僑務及外交界的事蹟,可 以某種程度的肯定清末派遣留俄學生的意義。 第三章「北伐前後之留俄學生」(上),敘述五四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及蘇 聯對國共兩黨政策的運用為其時代背景。以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班及莫斯科孫逸仙大 學學生為此時期留俄學生的代表,敘述該二所學校之創設宗旨、學生來源、學校生活 以及修習科目等。 第四章「北伐前後之留俄學生」(下),分兩部分(一),將此時期的留俄學生列為表格 ,並依其年齡、籍貫、出身 加以統計分析。(二)留俄學生返國後經歷簡表。 第五章「留俄學生與中共」,本章分為(一)留俄學生與中共托派之移殖,(二)立 三路線,(三)國際派的興衰,以三種點來論述留俄學生在中共黨史上的地位。 第六章「結論」--留俄學生對中國影響之評估。
10

許地山文學之研究 / A Study of Hsu-Ti-shan and His Literary Works

張惠珍, Chang Huei-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分六章,各章章旨及其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內容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現況檢討」、「研究方法與取材」及「研究侷限與發現」。本章旨在敘述研究背景,藉由研究現況的檢討,掌握值得開發的研究空間與契機,並進一步揭示論文研究的心得。   第二章為「許地山的生平與思想」。探討主題包括:「戰爭對其人格特質、生命情調的啟發」、「家庭對其人道關懷、人生哲學的造就」、「治學對其知識結構、人文素養的塑成」及「時勢對其文化態度、文化參與的影響」。本章旨在透過許地山的生平與思想的交叉論述,以影響研究的觀點,彰顯許地山人格與思想的成因,並透視其人富於時代意識的特色。   第三章為「許地山的文藝觀」。討論範圍涵蓋:「許地山的文藝創作論」、「許地山的文藝鑒賞論」和「文藝觀的淵源與特色」。本章旨在爬梳並歸納許地山的文藝思想,分別從創作論及鑒賞論兩部分,分述其具體內容,再綰合兩者,尋繹許地山文藝觀的淵源與特色。藉以掌握許地山創作傾向的理論根據,並作為進一步解讀許地山文本的準備。   第四章為「許地山作品的主題意蘊」。章分四節分別探討許地山文學作品所呈現的「生命觀照與人生態度的闡發」、「情愛觀與兩性觀的宣達」、「社會現實的揭露和批判」及「去國與懷鄉──臺灣風味的書寫」。本章旨在透析許地山文學作品的主題意蘊,再回扣到許地山的生平行誼與思想內涵,驗證許地山其文實為其人之全人格的表現。   第五章為「許地山文學的藝術表現」。就許地山文學的藝術表現,舉其凸顯的成就作一闡釋與驗證,內容包括:「許地山文學的寓言特質」、「許地山散文的賦體成分」、「許地山文學的抒情傾向」及「女性人物的理想性格與形象」。本章旨在全面掌握許地山文學的藝術特色與成就。從許地山文本的微視與剖析後,得其主要特色有三,亦即寓言特質、賦體成分與抒情傾向。再從許地山小說人物的考察,檢視其形象塑造的得失,透過歸納許地山人物性格與形象的特徵,逼顯許地山理想的人物性格及形象。   第六章為「結論:許地出文學的意義與定位」。本章旨在總結本論文的研究心得。於許地山其人其文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後,將許地山的文學回置到我國文學發展的歷史中,考察許地山文學的意義與歷史定位,獲致許地山文學的兩項意義,即許地山乃現代散文的奠基者(寓言散文的先驅)、五四文壇的臺灣代言人。 《許地山文學之研究》 論 文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許地山的生平與思想 第一節 戰爭對其人格特質、生命情調的啟發 第二節 家庭對其人道關懷、人生哲學的造就 第三節 治學對其知識結構、人文素養的塑成 第四節 時勢對其文化態度、文化參與的影響 結 語 第三章 許地山的文藝觀 第一節 許地山的文藝創作論 第二節 許地山的文藝鑒賞論 第三節 文藝觀的淵源與特色 結 語 第四章 許地山文學的主題意蘊 第一節 生命觀照與人生態度的闡發 第二節 情愛觀與兩性觀的宣達 第三節 社會現實的揭露和批判 第四節 去國與懷鄉──臺灣風味的書寫 結 語 第五章 許地山文學的藝術表現 第一節 許地山文學的寓言特質 第二節 許地山散文的賦體成分 第三節 許地山文學的抒情傾向 第四節 女性人物的理想性格與形象 結 語 第六章 結論:許地山文學的意義與定位 參考書目 附錄:許地山生平暨作品繫年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簡宗梧博士

Page generated in 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