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近代詩經學的文學轉向──以五四前後為討論中心 / Modern Literature Book of Songs steering── to the discussion centers around May

本論文主要聚焦在「詮釋」的問題上。旨首先在瞭解《詩經》文本詮釋巨大的差異性,進而梳理其中轉變的過程,側重探討「反」傳統的論述架構下,其中的傳承與溫故知新、再出發的部份;再者,探討近代《詩經》詮釋變異現象的問題。即欲瞭解原有以中國傳統式的「文學」觀點欣賞、評點《詩經》與清末民初以來,運用西方「文學」概念闡釋、翻譯《詩經》,這兩種不同的詮釋方式,除了有著中西「文學」定義上的不同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特殊的思想背景及內在原因?接下來,探討學術分科下詩經學文學轉向的形成與發展。曾經是中國文化精髓所在的「經」書,在清末民初引進的西方學術分科體制下,已被分化為各別專業的學門,《詩經》因而被歸入文學領域,那麼參照西方的學科分類,「文學」的定義云何?《詩經》如何改頭換面成為新文學定義下的典範性文本?換言之,民初詩經學文學化的形成與發展、特色為何?最後,探索詩經學文學轉向的接受與影響。民國以來,《詩經》的闡釋愈來趨向多元化,其中自以文學性質的解讀為居多,通俗大眾化的《詩經》白話翻譯及賞析,不僅出版有專書,同時單篇的白話翻譯,更充斥於各大報刊雜誌,甚至坊間的通俗愛情小說及其他文學作品中,也有不少引述運用《詩經》為說,這些現象似乎可以印證文學化的《詩經》,已經受到多數讀者的接受。基於前述,期望能比較實際的探索《詩經》文學化的詮釋轉向與接受影響的狀況,以彌補詩經學史方面的不足。
經由這篇論文從文學角度觀察近代詩經學演變的結果,證實詩經學有轉向類似西方純文學研究與詮釋的趨勢,研究成果有助於補充詩經學史在近代文學類科中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並能在近代巨變的時空下,藉探討「文學」一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由廣而狹的變動介說,進而將《詩經》由經學到文學概念的轉向,作有力的脈絡性梳理與分析。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151506
Creators胡婉庭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