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梁漱溟的文化觀及其致用論

被譽為「中國最后的儒家」的梁漱溟先生,其一所努力的志業是結合知識建構、德行修養、外緣事功三者而密不可分的,然而時人談論梁氏,卻往往偏於其一而忽略其二,未能掌握梁氏對儒家內聖外王理想的實踐精神,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梁漱溟先生所建構的文化理論,其內涵、意義與影響,并檢視其落實在社會文化改造運動--鄉村建設上實踐的情形,從而彰顯梁氏踐履篤實的古典儒家精神,并試圖為處於傳統與現代十字路口的中國知識分子尋找定位。文凡五章,約八萬言,各章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及旨趣,并陳述研究之步驟與論述之程序。末并介紹中西學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梁漱溟的生平及著作。本章從梁漱溟的家世與所受教育明其學問與個性之由來;從其早年思想的轉變歷程,明其關懷傳統、發揚儒家學說之故;從其政治生涯以烘托其救國熱忱與不屈之風骨,最后介紹其四本重要著作。
第三章:梁漱溟的文化觀。首明其文化觀產生的時代背景。次論其文化觀的哲學基點;進而探討其對東西文化的比較;末談其對傳統中國文化的解構。
第四章;梁漱溟的文化致用論--鄉村建設。首明其為重實踐不空談的「行動中人」;次論其鄉村建設的目的與理論。末通盤介紹其鄉村建設事業的情況。
第五章:結論。就梁漱溟是否為「文化保守主義」者析論,并重新檢討梁氏事功的成敗,最后予其應有的時代意義與歷史評價。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776
Creators吳雅文, WU,YA-W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